|京ICP备14027590号-282

19考研丹方学13第九章补益剂(下)

原标题:19考研|丹方学13 第九章 补益剂(下)

方名后赤色☆→大纲需求查询的一级丹方。

方名后绿色☆→大纲需求查询的二级丹方。

丹方歌诀中蓝色文字→易错/易混。

丹方歌诀中绿色文字→本方君药。

丹方学 第九章 补益剂(下)

第四节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

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龟龄丸。

【真题】[2007.46;2008.153;2011.53;2013.46]

【原文】

*地黄丸,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缺乏,目中白睛多,面?白。

【构成】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薯蓣]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用法】蜜丸;亦可水煎服。

【成效】→填精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精缺乏证。

【临床体现】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不坚决,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

*君:熟地黄—填精益髓,补养阴精;

*臣:山萸肉—滋养肝肾;

山药—双补脾肾;

*佐: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滋腻;

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茯苓—健脾渗湿,合山药补脾而助健运。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补养肝肾,明目}[肝肾阴虚证]。

*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补养肺肾}[肺肾阴虚证]。

*都气丸→+五味子{滋肾纳气}[肾不纳气证]。

【留心思项】

*脾虚泄泻者慎用。

【配伍特征】

*三补三泻,以补为主。

*三阴并补,重在补肾。

*补不碍邪,邪不伤正。

【辨证思路】肾阴虚。

【注】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穿插→中药】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枸杞子:补养肝肾;益精明目。

*菊花:分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麦冬: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宁心安神。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顶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招。

【真题】[2008.156;2011.53;2012.47;2013.154;2014.50;2016.53]

【原文】

*胁痛,吞酸,吐酸,疝瘕,悉数肝病。

【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用法】水煎服。

【成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

【临床体现】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纤细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解】

*君:生地黄—补养肝阴,涵养肝木;

*臣:枸杞子—补养肝肾;

当归—养血滋阴柔肝;

沙参、麦冬—补养肺胃之阴;

*佐:川楝子—疏肝泻热,理气止痛。

【加减使用】

*若粪便秘结→+瓜蒌仁。

*有虚热或汗多→+地骨皮。

*痰多→+川贝母。

*舌红而干,阴亏过甚→+石斛。

*烦热而渴→+知母、石膏。

*胁胀→+芍药、甘草。

*两足痿软→+牛膝、薏仁。

*不寐→+酸枣仁。

*口苦燥→+黄连。

*腹肿痛,按之硬→+鳖甲。

【留心思项】

*本方药多甘寒滋腻,若证属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则不宜运用。

【配伍特征】

*滋阴养血药中,少佐疏肝理气[川楝子],补肝与疏肝相联系,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肝体阴而用阳。

【辨证思路】肝阴虚。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组成方;

猪髓蒸熟炼蜜丸,滋阴降火效能强。

【真题】[2007.46;2011.53;2012.56/159;2013.56]

【原文】

*咳嗽咯血,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构成】熟地黄 龟板 黄柏 知母 猪脊髓。

【成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临床体现】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配伍特征】

*培本清源→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辨证思路】阴虚火旺。

【穿插→中药】

*龟板[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

龟鹿二胶菟丝入,补阴填精成效奇。

【真题】[2007.46;2013.154]

【构成】大怀熟地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 鹿角胶 龟板胶 菟丝子。

【成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缺乏证。

【临床体现】

*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神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征】

*峻补真阴,纯补无泻;大剂补阴药与少量补阳药相配,意在“阳中求阴”。

【辨证思路】肾阴虚。

【穿插→中药】

*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清热解毒]。

左归饮☆[新]《景岳全书》

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同时齐;

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原文】

*左归饮壮水之主,以补左肾真水,故名左归。

【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成效】→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缺乏证。

【临床体现】

*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配伍特征】

*皆以纯甘壮水之品滋阴填精,补力较缓,故用饮以取其急治,适用于肾阴缺乏较轻之证。

虎潜丸☆《丹溪心法》

虎潜足痿是妙招,虎骨陈皮并锁阳;

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真题】[2014.55]

【原文】

*肾虚骨瘦,筋骨缀弱,行步困难,与熟地、牛膝平等用。

【构成】黄柏 龟板 知母 熟地黄 陈皮 白芍 锁阳 虎骨干姜。

【成效】→滋阴降火,健壮筋骨。

【主治】→肝肾缺乏,阴虚内热之痿证。

【临床体现】

*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昏厥,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纤细。

【配伍特征】

*以滋阴药配伍降火药为主,标本兼治;

*在大队滋阴药中配入补阳之品,以“阳中求阴”;

*配伍温中和胃理气之药使补而不滞。

【辨证思路】肾阴虚+火旺+足痿。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可宁。

【原文】

*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此方主之。

【构成】阿胶 鼠黏子[牛蒡子] 炙甘草 马兜铃杏仁 糯米。

【成效】→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主治】→[小儿]肺虚有热证。

【临床体现】

*咳嗽气喘,咽喉单调,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征】

*真假并治,补泻兼施,滋阴润肺与清降肺热同用,以补为主;

*补脾益肺并用,培土生金而保肺;

*药性平缓,本方原为小儿阴虚肺热证而设,故选药较为平缓,且方中诸药均炒后入药,其苦寒伤中或滋腻碍脾之性皆减。

【穿插→中药】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平肝降压]。

*牛蒡子→分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辨证思路】肺阴虚+血+咳。

石斛夜光丸☆[新]《原机启微》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

青葙草决犀羚角,参味连苓蒺草风;

再与杏菊山药配,养阴明目第一功。

【构成】天门冬人参 茯苓 麦门冬熟地黄 生地黄 菟丝子 甘菊花 草决明 杏仁 干山药

枸杞 牛膝 五味子 蒺藜 石斛 肉苁蓉 川芎 炙甘草 枳壳青葙子 防风 川黄连

乌犀角 羚羊角。

【成效】→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主治】→肝肾亏虚,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配伍特征】

*补泻同施,标本统筹,以补虚治本为主;

*五脏并补,尤以补养肝肾为主,且补阴药中配以温阳之味,补养药中伍以敛涩之品,阳中求阴,精血固秘,则补力益彰;

*清散合方,使怒火清之于内,风热散之于外,由是表里之热皆平。

【注】

*君药→天门冬、人参、菟丝子。

第五节 补阳剂

肾气丸☆《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效如神。

【真题】[2007.170;2008.153]

【原文】

*男人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晦气者,8味肾气丸主之。

【构成】干地黄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炮附子。

【用法】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

【成效】→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主治】→肾阳缺乏证。

【临床体现】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晦气,或小便反多,天黑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

*君:干地黄—补养肾阴,益精填髓;

*臣: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

薯蓣—健脾气,固肾精;

附子、桂枝—温肾助阳,煽动肾气;

*佐使:茯苓—健脾益肾;

泽泻、丹皮—降相火而制虚阳起浮。

【加减使用】

*济生肾气丸→+车前子、川牛膝{温补肾阳,利水消肿}[肾阳缺乏,水湿内停证]。

*十补丸→+鹿茸、五味子{补肾阳,益精血}[肾阳虚损,精血缺乏证]。

【留心思项】

*若肾阴缺乏,虚火上炎者不宜使用。

【配伍特征】

*少量温阳补火药与大队滋阴益精药为伍→阴中求阳;轻轻生火。

*以补为主,佐用通散渗利,寓泻于补→补而不滞。

【辨证思路】肾阳虚。

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温补肾阳填精华。

【真题】[2007.171;2008.152;2013.154/160]

【原文】

*元阳缺乏,或先天资衰,或劳伤过度,以丧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胀大,或反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粪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鄙人焦而水邪浮肿。

*真阳缺乏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肢不收,或目睹?睿蜓羲ノ拮拥戎ぃ闼僖艘婊鹬矗耘嗖褂疑鲋簦裉郧恳樱朔街髦?br>

【构成】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杜仲 肉桂 当归 制附子。

【成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缺乏,命门火衰证。

【临床体现】

*神疲倦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迟。

【配伍特征】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补血]→阴阳并用→阴中求阳,纯“补”无“泻”,“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

【辨证思路】肾阳虚。

【注】

*含六味地黄“三补”。

【穿插→中药】

*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

*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附子[先][yd]: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元阳];散寒止痛。

*肉桂[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右归饮☆[新]《景岳全书》

右归饮顶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

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华。

【原文】

*右归饮益火之源,以补右肾命火,故名右归。

【构成】熟地黄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炙甘草 肉桂杜仲 制附子。

【成效】→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缺乏证。

【临床体现】

*气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温,阳痿遗精,粪便溏薄,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脉来虚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配伍特征】

*补肾与滋养肝脾偏重,重在补肾。

第六节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真题】[2007.171;2009.155;2012.47;2013.46;2014.55;2016.103/104]

【原文】

*肾气虚厥,语声不出,足废不必。

【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 肉苁蓉附子 五味子 官桂白茯苓 麦门冬 菖蒲

远志 生姜 大枣。

【用法】水煎服。

【成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临床体现】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纤细。

【方解】

*君:熟地黄、山茱萸—补养肾阴,加添肾精;

肉苁蓉、巴戟天—温阳肾阳;

*臣:附子、肉桂—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

麦冬、五味、石斛—滋阴敛液,育阴以配阳;

*佐使: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薄荷—借其轻清分散之性,以助解郁开窍之力;

生姜、大枣—调阴阳,和气血。

*若属痱而无喑者→去石菖蒲、远志。

*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

*兼有气虚者→+黄芪、人参→益气。

【留心思项】

*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显着者,不宜运用。

【配伍特征】

*上下兼治,标本并图,治下治本为主。

*补中有敛,开中有合。

*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平补肾阴肾阳之方。

【辨证思路】肾+阴虚+阳虚+痰[记一记喑痱]。

【注】

*喑痱→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

*远志与石菖蒲、茯苓合用→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

【穿插→中药】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七宝美髯丸☆[新]《积善堂方》

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骨脂芝麻菟;

筋痿骨软齿不坚决,重在滋水与涵木。

【原文】

*补肾元,乌须发,延年益寿,治血气缺乏,羸峋周痹,肾虚无子,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

【构成】何首乌 白茯苓 牛膝 当归 菟丝子 补骨脂 枸杞子。

【成效】→补养肝肾。

【主治】→肝肾缺乏,须发早白。

【临床体现】

*肝肾缺乏,须发早白,齿牙不坚决,梦遗滑精,崩漏带下,肾虚不育,腰膝疫软。

【配伍特征】

*滋阴养血与温肾固精合法,重在补养精血;

*补中有行,补而不滞,久服而无偏胜之弊。

【注】

*本方制造忌用铁器。

龟鹿二仙胶☆[新]《医便》

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

滋阴益肾填精华,精极用此作用高。

【原文】

*男妇真元虚损,久不孕育;男人酒色过度,消烁真阴,妇人七情伤损血气,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构成】鹿角胶龟板胶 人参 枸杞子。

【成效】→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主治】→真元虚损,精血缺乏证。

【临床体现】

*全身虚弱,阳痿遗精,两目昏花,腰膝酸软,久不孕育。

【配伍特征】

*阴阳气血并补,先天后天同固。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剂

炙甘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真题】[2007.46;2008.156;2010.50;2012.47;2014.103/104/154]

【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构成】炙甘草 生姜 桂枝人参 生地黄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清酒。

【用法】水酒参半煎服,阿胶烊化。

【成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阴血缺乏,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

【临床体现】

a.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弱者。

b.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粪便干结,脉虚数。

【方解】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

*臣:炙甘草—益气养心;

麦门冬—补养心阴;

桂枝—温心阳,通血脉;

*佐:人参—补中益气;

阿胶—滋阴养血;

麻仁—滋阴润燥;

大枣—益气养血;

生姜—合桂枝温通阳气,配大枣益脾胃以滋化源,调阴阳,和气血。

【加减使用】

*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心气缺乏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

*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

【留心思项】

*本方用药甘温补养,阴虚内热者慎用。

【配伍特征】

*本方滋阴养血,益气助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辨证思路】心的气血阴阳虚。

——内容来自《中综知要》——

持续更新中,敬请重视

一同来回想

●内容阐明:审阅/古月,修改/青橘君。

●版权声明:文章系青橘学校自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一切,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