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狗的生活复盘专业课篇—1 – 哔哩哔哩(考研狗之歌)

听着“winter in my heart”,刷新了无数遍之后,终于查到了成绩,第一眼看到的是两门专业课:116,131,然后急忙找总分——3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眼泪哗得一下喷了出来,然后一个人捂着嘴在房间痛哭,又惊又喜。哭泣中才八另外两科的分数看清楚:英语76,政治69,此前在家跑步时,无数次幻想自己的总分会是多少,很多次偷偷祈祷自己如果能考370分以上就谢天谢地了,然后自己给自己打气:已经那么努力了,我不相信不能过线。不过这种气,很快就卸了……

北京地区出成绩日从原定的2月10日推迟至2月20日,看到这个通知时,说没有失望是假的,当时是2月5日,想着还有半个月才能查到成绩。当时在家每天都安排自己学英语、看书、跑步、做瑜伽,但是考研这件事终究还是在心里,无法落地。知乎上说,怎么平复自己等成绩时焦急的心情?答案是假装自己没有考过。我试了一下,发现自己无法做到,于是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考研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好像已经根深蒂固,即使考完放松了几天,也很快继续其他方面的自我提升。
一放暑假就开始背专业课,虽然内心真的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说起背诵专业课的地点,剪辑成快视频,大概画风是天上、地上、书上、停车场、大树下、楼梯道、男生宿舍门口(是的你没看错),说起姿势,大概是站着、坐着、蹲着、趴着,说起衣服,大概是短袖、长袖、毛衣、大衣、棉袄。最初的地点是女厕所旁边,我好像是考研楼最早背专业课的一小波人之一,那时候背书的人真的很少,没人抢位置,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声音盖过自己的。每天上午出教室背,背了两小时左右就回去看会儿专业课书,再下来背(教室在四楼,每次上楼狗吐舌头样儿)。后来背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发现和考研楼通着的教务处走廊是个好去处,双休日老师们都回家了,不用担心打扰老师们。于是那小快走廊成了我的小天地。但是走廊上方没有楼层了,到了下午屋顶背晒得贼热,进了就知道了唐僧当初背蒸时的感觉,但是实在没有好去处了。后来有同学发现我进出那个地方,于是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去了都没有位置了。大家好像都有个共同的契约:即不离别人太近。
后来买了小风扇,研友借给我一个小风扇,于是两个小风扇换着用,而且只有非常热的时候才舍得打开,因为到了暑假我们基本都不回宿舍睡觉,所以充电全靠充电宝。每一次午休之后去教务处走廊背专业课都要再带一杯咖啡,因为害怕下午犯困。在教室睡觉基本不超过二十分钟,所以下午和晚上难免犯困。每次背完专业课上去都是一身汗,带着汗臭味翻山越岭走回座位都很尴尬,因为夏天汗味很快就会变馊,而且那时候觉得每天洗澡浪费时间,基本上两天才洗一次(不过偶尔跑步,所以也有一天洗一次的,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还是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些时候,正要进教务处走廊时发现前面有个女生刚进去,又出来了,本来也好奇,一进去才感觉真是火炉子本炉了,不过我觉得这样才安静点,为更喜欢在安静点地方背书,所以即使汗流浃背也继续待在那儿。后来赶走我的不是炎热,而是人多。于是我搜罗了很久,才发现一个佳地(虽然有点难以启齿),即男生公寓后门。
那个地方人少,而且有树荫,累了还能坐在台阶上。后来发现了一块适合上午背书的佳地,考研楼侧面的屋檐下,之所以一直没被开发利用,是因为它和路边隔了一整块荒草地,每次去背书都有翻山越岭的感觉。下雨天也能继续背,不怕风吹日晒。不过下午得受太阳曝晒。在那个地方背书时,没有人可以进入到我的视野范围内,所以也能专心致志记忆。记忆中还有在小花园背书的场景,下午四点左右,估摸着树能把太阳遮住了就下去背书,来往行人难免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向我,但是我全然不顾,只管背自己的。我报考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课的内容之前都没接触过,哪些概念十分生僻、拗口,读都读不顺,但是我发现好像报考其他专业的同学背诵的内容也不太朗朗上口,大概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都这样吧,就释然啦。专业课白纸捏到发黄、皱巴巴。
现在回忆起暑假那段日子,觉得那时候的日子真简单,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只有学习,学校里的人也少。后来开学了,学生散落在学校各处,背书自然没有暑假那么方便了。好在暑假将专业课都背了不止一遍,不过不太熟。后来天气转凉,率先穿起了毛衣,因为早起温度比较低,因此不少人不解我为什么穿这么多。不过我都没有在意,只一心想着如何上岸。我的背书“秘密基地”逐渐涌入更多人之后,就经常去小花园背书,拿书拿久了手臂非常酸,后来发现有一棵树的枝丫非常稳固而且高矮非常适合看书,就把资料放那个枝丫上。再后来,在外面背书的话,手冻得非常痛,转战室内之后,忽然想起我的小树枝,于是还去给它拍了照(没折断,有了知识的浸润,它还长的越发挺拔)。
后来开发了女厕所门口的基地(笑啥),一堵墙隔开了考研楼二楼大厅和男女厕所,后期二楼大厅处背书的同学真的太多了,几乎听不到自己声音了,而且后期嗓子哑了,更不能大声背书了。于是开拓了新的疆域,那块地儿本来是阿姨放扫地工具的地方,但它是个小角落,方便回声而且没有人进入视线。后来阿姨见是我占了地盘,就默许我了(阿姨还经常偷偷让我在非开门时间进考研楼呢)。那个地方距离厕所有点近,现在想想,自己当初居然可以在那种地方背书,当时心里只有考上这一件事。成绩刚出来那会,有朋友问我专业课怎么背的,有没有什么方法,我细细一回忆,我背专业课时好像没有什么方法吧,有就是边背脑海里边理解,之所以很喜欢在没人的地方背书,是因为我这人有时候癫狂得很,背到枯燥或者想偷懒进教室时就来一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政策之窗,那么所谓政策之窗呢,即balabala那么也就是我们平时balabala”,让自己有一种在跟别人讲述的感觉,或者早上刚开始背书感觉自己难以进入状态时,就会“那么我们昨天学了balabala,所谓的政治源流就是balabala”。
另外一个方法,可能就是重复吧,记得我第一门专业课中的重点教材各背了11遍,第二门专业课中的重点教材背了9遍,因为这门专业课包括经济学计算题,教材看到发黄,课后题做了8遍左右,做到第四遍时还有做错的题,还有看了答案也不懂的,不过后来慢慢轻车熟路了。后期做计算题时感觉很多都会了,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待在了自己设置的舒适区里?怎么都会,而且会了之后就觉得自己掌握的题量太少了,又觉得考试时会不会出一些我没练习过的题?后来考试时,这一门专业课中计算题共40分,我估计都拿到了,这门专业课比另外一门的分数更高,应该得益于计算题。刚开始看经济学的书时,因为看不懂又不知道去哪儿问别人,不像高中和本科学习,可以去请教老师,所以有点无助。于是把不懂得知识点记在便利贴上,贴在倒计时牌上,随着看书的遍数增多,我发现部分当时不懂的问题后来慢慢就懂了。考研后我恍然明白,很多书或者说很多事情,第一遍时,我们往往不能领悟其要领。
后来看书在读第二遍时,看到了很多第一遍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况且第二遍时的心境也和第一遍不一样了;很多景点,也许第二次去时,也能发现许多第一次时无法发现的景致。记得第一遍背专业课时,午休时脑海里都是专业课的名词和句子,大概那些生僻的词汇正试着慢慢刻如大脑吧;背第二遍时,发现很多句子读起来还是很拗口;大概到第六遍时,觉得很多知识点都记住了,当时看了真题,却写不出来东西,很焦虑、沮丧,还特地问了两位女神学姐,

害怕自己考试时也写不出来东西,学姐表示说明背的遍数还不够,需要达到考试时不用思考就能写出来的程度。以当时我的水平,思考着都写不出来,更别说不思考了。于是很不自信,害怕自己不可能达到学姐要求的程度。后来傻乎乎重新 ,只管背就是了。最后考试时我真的边写“答:”时边思考,时政类题目和管理学英文题单独拿出时间来思考。最终第一门专业课答了11页答题纸,第二门专业课答了10页答题纸。
(后续待更,有兴趣可关注个人公众号:五点钟的chrysalis)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