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位先生学术研究生本科生女博士_网易订阅(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印度之旅)
在青藏高原上舟车劳顿地奔波了两天,今晚终于下决心要写点关于我和胡锦矗先生的故事,缅怀先生对我的栽培之恩,时刻谨记先生对我的教诲,把先生教给我的精神继续传承给自己的学生,能让先生的精神延续下去。
刚进大学的时候,就听说了我们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位国内外知名的大熊猫专家,但那时胡先生已经退休多年了,一直都没有机会认识。和先生结缘是在我读大三的时候,因其时我在学生社团生物学会负责,就想着能不能邀请胡先生给我们本科生做一个学术报告,要不然你说同在一个校园,大学四年都没能听一听先生的当面教诲肯定很遗憾。但是,自己之前请某老师给我们生物学会做学术报告遭到过拒绝,不免有些心理阴影。当时,我心里其实十分忐忑不安,也怕胡先生会由于各种原因拒绝我们的邀请。在陆雪和罗茂芳两位师姐的指引之下,我知道了先生的办公室位置,也事先了解到先生一般下午2点多会来办公室。当天,我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到先生的办公室,局促又惶恐地向先生开了口:“胡老师,我……”。还没等我说完,先生就欣然答应:“好啊!没得问题,我也希望给我们自己的本科生讲讲大熊猫的研究……”。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了,令我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觉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了下来。随和、没有任何架子、平易近人,这就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的学术报告大获成功,我和先生就算正式结缘认识了。
再后来,在先生的介绍下,我还逐一认识了5楼实验室里更多的研究生师兄和师姐。先生那个时候常请自己在校的研究生吃饭,每次吃饭时都会专门通知陆雪师姐把我叫上。作为一个本科生,我竟得到先生如此看重,实在倍感荣幸。从那个时候起,自己就不敢轻易偷懒,生怕辜负了先生的期望和教诲。
我还在先生的指导下,写作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黑线姬鼠和灰麝鼩消化道解剖比较》。当时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我一个本科生其实也没什么科研想法,也不清楚该做什么比较合适。先生一 听说我想做大创,思考不到3秒钟就跟我建议:“你要不就跟着尹彦强和刘清君做一做黑线姬鼠和灰麝鼩消化道的解剖比较吧,正好他们最近在打耗子,打到的这两种小兽的个体数量比较多,适合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于是,先生又专门抽出时间,在炎炎夏日里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解剖、测量、做标本。夏天解剖老鼠,那味道是相当之明显,但先生若无其事专心致志地解剖和演示,让一开始嫌弃臭味皱眉头的我颇有些无地自容。
做完大创的实 验,先生又跟我说:“你可以试着把论文写出来投我们学校的学报,我可以做论文的通讯作者”。作为一个本科生,我那个时候哪里写过正儿八经的科研论文呢?就因为这个论文,我还被当时学报的主编侯万儒老师痛骂了一顿。一方面,侯老师知道先生早就不再带本科生了,误以为我是打着先生的旗号在乱投稿。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主要原因,当时自己的论文写得确实太差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侯老师的严格要求,要不然我恐怕会误以为科研竟是这般顺风顺水。自己觉得受了委屈便悄悄躲在楼道里哭,正好又被先生和陆雪师姐看见。先生就安慰我说他也有责任,他没有认真指导我写论文。
那天中午,先生没回家吃中午饭,就带着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字一句地修改论文。直到 我把论文改完,先生才回家吃饭,我记得那个时候应是快下午5点了。我人生的第一篇科研论文,虽然研究非常简单和基础,但却是先生饿着肚子逐字逐句 我修改出来的。先生对我悉心的指导,对学术研究无私忘我的精神,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之一,也成了我现在给学生修改论文最大的动力之一。如今回想起来,先生对于本科生能干什么,需要培养和锻炼什么是十分清楚的。先生教我的这些技能,既非常基础又十分重要,这对我日后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和现在进行的动物学教学都万分有用。我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能在本科阶段就受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先生的培养和指导。如果没能认识胡先生,今天的我哪有可能在大学里当一名动物学老师?正是先生手把手地培养和引导我走进了动物学研究领域啊!
大三快结束的时候,自己面临考研的选择,我本来是想学基因工程的,因为觉得基因工程是那种很酷炫的能改变世界的技术。有一天先生突然问我:“听说你要考研,准备考哪里的研究生啊?”我就说我想考基因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先生听了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学校的基因工程基础比较弱,你考上了别人也不一定会要你。你要不就考动物学的研究生吧,我们国家动物学现在非常需要人才
,中国有很多动物都缺乏研究,特别是我们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很丰富,你学动物学一定是大有作为的。正好我有个学生魏辅文在中科院动物所,现在都是动物所的副所长了,你可以考他的研究生嘛”。说罢,就把魏老师的电话给我,让我直接联系魏老师。很遗憾,那年魏老师已经招了一个北大的保送生,没有招生名额了。正在我懊恼没有导师可报的时候,先生又说没关系,他还有另外一个学生叫杨奇森,又很爽快地把杨老师的电话给了我。最终,我如愿考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幸成为了杨奇森老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正是因为有先生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推荐,虽历经波折困难,如今的我也在动物学研究领域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胡先生是带领我进入动物学殿堂的领路人,是我平生第一个科研项目和第一篇科研论文的指导老师。
到了大四做毕业论文,我原本计划在胡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在兽类研究方面加以训练,让自己进入杨奇森老师的课题组后可以有更好的兽类学基础。谁知刚给先生汇报完我的想法后,先生很严肃地给我说:“小吴,你去跟着胡杰做一做鸟类研究。”当时的我很懵,百思不得其解先生为啥要我一个即将开始兽类学方面研究的硕士生,要先去观察和研究鸟类。如果没有当时打下的鸟类学基础,现在的我如何能胜任指导本科生的实习呢?现在,我也开始带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事鸟类研究,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开始明白先生的良苦用心。
大四临近毕业,自己有幸被选为学校的十佳优秀大学毕业生。先生在西校门看到展板上有我的头像和名字,随即相当正式地给我打了个电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小吴,我刚刚在西门看到了你获得了优秀大学生的称号,我向你表示祝贺!”。不久后的一天,先生又给我打电话问我哪天有空?说要单独请我去他家里吃饭。吃完饭我才知道,师母和先生都挺长时间不下厨了,但为了给我做顿饭,还专门给保姆放了一天的假。先生和师母两人上午跑去菜市场买菜,又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饭后先生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了很多很多话,给我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有失败的,有成功的。还告诫我,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怕吃苦,不要好高骛远,还要沉得住气。还半开玩笑地说他都50多岁了才上的教授和开始带研究生。我听完后,眼泪在眼角里转,我听得出来,先生是把我当自己的学生在看待。这样的嘱咐,也成了我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临走的时候,先生把他书柜里的书翻了一遍,把他认为对我有用的书挑选出来十几本书相赠,有好些书他自己都只剩最后一本了。抱着沉甸甸的书,我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不能辜负了先生对于自己的期望。更多的则是对先生和师母一席家宴,满满仪式感的感激和感动,我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而如今我又不免有些深感愧疚,先生赠的书,我都还没仔细读完过……。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遇到困难的时候先生总是能给予我及时的指导和 助。我最初到四川贡嘎山海螺沟去做调查和研究,就是先生 忙协调和安排的。博士毕业后,我到了川大开始工作,之后带着爱人和孩子去看望先生,老人家非常高兴。最初跟我约定上午11点在新校区的办公室见面,无奈小朋友因为当天起得太早刚到宾馆就睡着了。先生关切地说不要打扰小朋友睡觉,就又让我下午小朋友睡醒了再去找老校区找他。见面时,先生还是那么精神矍铄,驻个拐杖在小区里的花台边跟我聊了很多。这时先生跟我聊的更多是生活上的事情了,还叮嘱我要珍惜小朋友3岁到6岁的时光,他说这个阶段是孩子最乖的时候。 2020年,我又带着自己的学生去看望过一次先生,先生那时已经不能独自下楼了,尽管步履蹒跚,但还是坚持把我送到电梯门口。电梯门关上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才突然意识到那个陪伴自己成长的好老师好先生,已经老了。学生们不解地看着我,我只好说:先生老了。
再后来,就是疫情三年。我忙于各种事务抽不开身,异地出行也诸多受限,一直没能再去看望先生。这也终成了我的一大憾事。听到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呆坐在办公室默默流泪,心里莫名的空虚,明明手里一大堆事,但什么都不想干。我知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追悼会上听到魏辅文老师的悼词,我的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直到现在,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依然止不住地热泪盈眶。
我生命中有幸结缘的这么好的一位先生,走了!心中纵然万般不舍,但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终的归属。我想胡先生最后一定是又回到了他所钟爱的大自然了。但先生的精神还在世间浩然长存!先生用他有限的一生,尽最大限度地 助别人,照亮他人前行。先生教书育人的一生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淡泊名利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向往的丰碑!
胡锦矗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吴永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