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了你的命运吗本科考研高中初中_网易订阅(教育改变人的一生)
记者丨高彦雄
“教育改变命运”,在教育机会相对偏少的年代,尤其是在相对偏远的山区和农村,这句话被奉为至理名言。在其鼓励下,不少人的命运得到改变。
但近些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读了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少年轻人开始疑惑,教育真的能改变命运吗?“读书无用论”也开始甚嚣尘上,在一些社交媒体甚至还出现了“985废物群”等。这些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以“废物”自嘲,感慨命运似乎并未得到改变。
那么,回到这个最质朴的命题:教育,改变你的命运了吗?
我们和7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聊了聊。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截图》
01
为了一张毕业证,我重修了两年
@文哥 34岁 大专 建筑工程行业
有一天,儿子拿着英语作业来问我,可我却一道题都不会。看着他略带失望的眼神,我一时间有些愣了神,思绪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大专生活。
我是一个标准的“学渣”,挂科、翘课几乎可以成为我大专校园生涯的代名词。课本发下来,总是随便写个名字,就不知扔到哪去了;当室友发来短信说“老师发火了”,我才放下鼠标,慢悠悠地从网吧走回学校。
在众多科目中,我最差的就是英语。对此,我并不感到惭愧,而是颇为得意地用“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一类的顺口溜来自我开脱。
文凭不过一张纸,在哪儿不能混呢?当时的我这样想着,浑然不知道未来自己就会被困在这张纸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由于学分不够,我没能如愿毕业。很多科目都要重修,当然也包括英语。但我并未感到焦急,因为我已经找到了一份汽车销售的工作。“只要一边上班一边补上学分,用不了多久一切就会回到正轨上。”我这样告诉自己。
可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不是一下子就能补上来的,老师们也从不“心慈手软”,工作一年后,我仍未完成学业。另一边,工作倒是顺风顺水,我已经做到了“钻石级”业务员,这在同工龄的业务员中算是很高的级别了。因此,我也心生了放弃毕业证的想法。
可就在这时,我了解到,业务员晋升主管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如果拿不到毕业证,岂不是要一辈子做业务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这才加倍精力地投入到学业中。
又用了一年时间,我终于拿到了那张“轻飘飘”的纸。过程并不顺利,英语成为我最大的阻力,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还特地向公司请了个长假来复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间,我换了几次工作,其中一次是在保险公司上班,而这里对员工的学历更加重视。
学习并未停止。在之后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需要从头学起的事情,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这段为毕业证而拼搏的时光。如今,学校的知识不少已经还给了老师,可这段记忆却让我难以忘怀。
所以,至少应该这样说,教育还是左右了我的命运。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截图
02
“四战”考生的自我救赎
@东子 25岁 本科 口腔医生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我来到家乡的一所三甲医院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明年6月,我就将完成三年规培,然而我打算在这一年,“四进”研究生考场。
这意味着,如果考研成功,我将放弃在这里成为正式医生的机会。而驱使我做出这一决定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成为一名医学生,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偶然。由于高考失利,我能填报的志愿并不多,我在其中选择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答案。
记得当时,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复读?我答道,“高三已经够累了,为什么还要读高四?”学习是一个痛苦的事情,我从不愿主动做这样的事。
相比高中,大学的环境要宽松许多,我也有了更多“躺平”的机会。对于医学生来说,考研似乎是必然的一条出路,但当时的我对此并没有太多认识。甚至对于从医我也有过动摇,像很多医学生一样,我也在网上偷偷搜索过“选择学医你后悔吗”。
到大五时,同学间掀起考研潮,我也稀里糊涂地被卷入其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一直没想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考研,就像我没想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一切都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大潮前进。
没有足够的动机,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不出意料,我的第一次考研以失败而告终。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在这座三线城市的最好医院规培。来到一线,亲手 助患者减除病痛,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医生”这两个字的含义。
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设备限制,我所学到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治疗方式,在这里根本无法实施。据我了解,更先进的设备通常只在大城市的医院和高端
诊所里才有,而这些地方的准入门槛至少都是研究生。
为了更高的职业追求,我下定决心继续考研。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碎片化的,很难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最终,我的第二次考研还是落榜了。更不幸的是,第三次,我又因为填错了学校而提前“出局”。
半年后,我将迎来自己的第四次尝试。如今,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合理地运用时间,我也付出了更多的心力。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只要不上班,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复习功课。
有时,我会自感“梦回高三”,不同的是高三是被班主任和其他同学推着前进,而现在只有自己一人独行。这种感觉让我有些怅然若失,自己是不是走了一大截“弯路”?如果当初听长辈的话,选择复读,或者大学时更努力一些,结果是否会有不同?
但是,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没有与人生对话过,又怎会真正明悟学习的意义?哪怕此刻我能面对曾经的自己,恐怕也很难用言语来说服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当下该做的,就是做好当下。
经历了三次失败,对于这第四次,我信心十足。
03
“斗殴少年”的求学之路
@十日 27岁 本科 互联网从业者
我的高中是在辽宁的一个县城里读的,在那个校园霸凌横生的年代,不少像我这样乡下来的孩子,自然而然地结成了一派。在我们看来,城里的孩子一定会欺负乡下的孩子,团结起来只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事实也与我们想象中的差不多,一些城里的孩子也有着自己的小圈子,不知是哪边先起的头,这两个阵营常常发生冲突。东北人信奉“能动手的绝不吵吵”,这样的环境里,义气成为我们最重要傍身之本,学习只是位居其后。
这样的斗争,直到高三才渐渐隐匿下去,小伙子们渐渐想通,人生毕竟是自己一个人走下去的。把心收回到课桌,我才知道,自己已经落下了多少。在所谓的“江湖恩怨”中,我们都荒废了太多时日。
为了能够赶上其他人,我付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被打扰,每天吃过午饭后,我都躲在厕所里,把练习册抵到门上刷题。这样的方法绝不科学,但眼前我已顾不得什么是事倍功半,什么事半功倍了。
高考成绩出来,我成为我们这伙中为数不多考过本科线的人。记得吃“散伙饭”的那天晚上,我和一个“城里的孩子”碰了杯,往日的敌意早已烟消云散,说起来还是我把脸憋得通红,主动去向他请教问题的。
大学为我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里的知识不像过去那样枯燥乏味,不以考试为目的,只为填充自己的无知。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从前的我以为《平凡的世界》一类的小说就是文学的顶点,现在杜拉斯、马尔克斯、卡夫卡……一个个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
毕业后,我开启了北漂生活,先后干过几家媒体,后来又转到互联网公司。我像个城市白领一样出入在“星巴克”和写字楼,包里始终习惯装上两本书。
回想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乡下小孩”,是什么让他变成了今天这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大学四年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如果真存在平行时空的话,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截图
04
教育改变了我,但又没完全改变
@埋头哥 32岁 本科 公司职员
2006年,我考上了一所“三流”本科大学,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显得像是个“乡巴佬”。
刚进校,就听见有同学提议说,大家加个qq。我蒙了,qq是个啥?其实别说qq了,当时的我甚至连电脑都没见过,电脑怎么开机,我也不知道。城市里的新鲜玩意儿让我感到着迷,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留在城市里。
大学里,除了少数几个朋友,我几乎没有什么社交。浓重的乡音让我很少开口说话,尽管我知道朋友并不会因此看低我,但我还是养成了沉默的习惯。因为总是埋着头学习,我得了个“埋头哥”的外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好好学习就是能留在城市的唯一方式。
终于毕业了,我在心喊着“一定要大干一场”,可这声音很快就被“供大于求”的就业大潮所吞没。是的,2010年的就业形势就已经有些艰难了,加上了我沉默寡言的性格和蹩脚的普通话,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我总是输家。
不得已,我在一家工厂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勉强谋生。由于学历不低、人也还算聪明,保安的工作没干多久,借着一次名额空缺的机会,我当上了这里的车间文员,一个月工资800块钱,虽然不高,但养活我自己毫无问题。
此后,我开始努力锻炼自己的口才和社交能力,但没有收到太多成效。工作十几年,工作调动了不少次,可我一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逐渐混成了一名“资深基层”。身边一些同事,资历不及我却已经身居高位,说句自嘲的话,我有时会因此而变成了一个自怨自艾的中年人。
是啊,没有人脉基础,也不通达职场,连唯一拿得出手的学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贬值,我也想不到自己还能什么晋升的可能。
记得大学时,朋友中的一人问道,大家打算读研吗?众人面面相觑,忍俊不禁——读研干什么?当时的我们都向着社会跃跃欲试,而我有着更多的难言之隐,家里供养我四年本科已经够不容易了,那儿还有余力让我读研。
教育改变了我,它让我在城市里站住脚跟;但教育又没有完全改变我,在这座城市里,我始终像个“异乡人”。
电影《死亡诗社》截图
05
教育改变了我,但也付出了太多牺牲
@吴姑 45岁 中专 个体户
在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家庭想要供养“读书娃”,可能是一件需要倾尽所有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娃。
我的家乡是川西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村子离镇上只有十里地,离县城大概二十里。小学毕业后,我到镇上的中心校上初中,每天上学要走一个钟头。
每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哥哥一起出门。哥哥比我大两岁,小学毕业后就主动跟着父母劳动,家里实在没法同时供两个娃读书。为了补贴家用,也是为了给我积攒学费,哥哥每天都要背一篓菜去县城里卖钱。
我不喜欢读书,在教室里的咿咿呀呀声让我如坐针毡。我不明白,读书到底有什么好的,还不如跟哥哥一起去县城卖菜。可家里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虽然他们说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家里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不该辜负他们的期望。”我告诉自己。
可我还是辜负了他们。记忆中好像是初二那年,我跟着班上两个同学逃课到县城里玩。这件事很快就被家里知道了,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哥哥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他从来没有这样出手重地打过我,一边打还一边骂个不停。骂的什么如今我已记不分明了,只是从那次我才知道,哥哥比我更想坐在教室读书。
后来,我到县城里上了中专,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我偷偷找了一些或搬或抬的体力活,这至少能 我挣下每天的饭钱。即使如此,在吃饭上我也是能省就省,或许是有些营养不良了吧,记得有一次我突然就晕倒在回学校的路上。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父母都已离世,哥哥只大我两岁,看上去却比我苍老了许多。我们都各自组建了家庭,哥哥家过得稍艰难些,我和丈夫尽量给予 助。现在读书要容易得多,我们这两个家庭的孩子还算争气,都已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
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它让我在城市里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可这生活的背后,有人牺牲了太多。
电影《风雨哈佛路》截图
06
想要仰望天空,首先得脚踏实地
@阿飞 25岁 本科(飞行专业) 飞行员
小时候,听父亲说起,飞行员是一个需要经过重重考验的职业。这时的我,还不知道所谓的考验是什么,但“飞行员”三个字形成了我对天空最初的认识。
18岁那年,我踏进某飞行学院的校门,我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像父亲说的那样,自由翱翔了。可现实很快就让我的激动的心被迫冷却了下来,进入学校的第一课,竟然是如何叠被子。我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按照教员的指示,一点点做好眼前的事情。
进入学校一年多,除了参观过几次高年级的飞行训练,作为飞行学员的我们,几乎没有跟飞机近距离接触过。每天日复一日地进行体能训练,学习的理论只是也跟普通学校的内容差不多,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大家忍不住嘀咕,这真的是在学开飞机吗?
这样的念头转瞬即逝。教员几乎每天都会重复相同的话,飞机上天不是小事,尤其民航飞机搭乘的都是乘客,今天的基本功掌握得越扎实,明天的驾驶才会更安全。
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我们要集合三次,晚上10点统一熄灯就寝,集合迟到或者未按时就寝都将面临严厉地惩罚。此外,飞行专业还有严格的淘汰制度,体检不过关或者考试不合格达到一定次数,就会被转到地勤专业。
到了大三,我们终于开始学习的飞机驾驶了。第一次驾驶飞机上天,看着云层飞快地从眼前掠过,我胸中顿时激荡了起来,儿时的梦想终于在此刻实现了。可没想到的是,飞机落地后,我却被教练批评了一顿,不是因为操作失误,而是在我得意忘形时竟没有听清教员在一旁的指示。
教员说,飞行中容不得半点疏忽,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差错,就有可能在未来铸成大错。这番话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民航飞行员,但学习还远没有结束。民航飞行员每半年一次复训,复训不过关就得回炉重造,从模拟机开始从头练起。2018年,“中国机长”刘传健震撼了每一位民航飞行员,我们都知道,在他娴熟的驾驶技术背后,是日复一复的辛苦磨练。
渐渐地,我有些明白了当初父亲话中的含义,想要仰望天空,首先得做好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是我实现了“飞天梦”的阶梯,更是我未来能安全起落的保障。
当然,从更本质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基于良好的教育,我的飞行梦未必能得到实现。
电影《无问西东》截图
07
我的录取通知书,放在母亲的抽屉里
@穆尼 26岁 硕士 培训机构老师
有时候,我都认为,自己的大学和硕士或许是为母亲而读的。
母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一度是我家最有“文化“的人。她的知识学得很扎实,各种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记性也很好,给我讲题时总是一步一步非常清晰。她很乐意跟我讲题,遇到稍微难点的题目,那副认真思考的样子,倒像是在做她自己的作业。
所以,有着这样一位老师,我小时候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直到初中。
由于离家较远,我的初中是住校的。那时候,网吧逐渐在学生党中间流行起来,我迷上了一款叫“qq飞车”的游戏。母亲每个星期会给我25元生活费,我总是每天少吃一顿饭,把省下来的钱拿去交网费。渐渐地,我的学习成绩便开始江河日下。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发现我在“上网”的。事实上,她到底有没有发现,我也搞不清楚。只记得,她在给我生活费时常不忘叮嘱,“我给你的钱是拿来吃饭的,不要去干其他的事情——不要上网吧。”每听及此,做贼心虚的我总是快速地点头,目光不敢正视母亲的表情。
没多久,母亲就在学校旁边租了两间屋,我短暂的住校时光随之结束。母亲说,住过来是为了更好的照顾我,但我心里清楚,她就是为了监督我。这让正处在叛逆期的我心生不满,没少和母亲闹情绪。
我小时患有严重的口吃,因此常遭到他人的取笑。口吃的人被取笑时是不能还嘴的,这只会让对方笑得更夸张。但这一次,反击声从我的身后“炸响”,正来自于母亲。她浑身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用无比恶毒的市井语言,连珠炮弹般地咒骂那几个取笑我的人。在目前的人生中,这样的场面,我只见过这一次。
回家途中,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直用手抚着我的背。不知什么原因,那天的炉子熄了,母亲去生火,却被蜂窝煤中冒起的烟呛得直咳嗽。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终于忍不住酸了起来。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我的口吃就渐渐好转。而说话更流利的我,几乎没再跟母亲顶过嘴。母亲也常常跟我讲起,她读书时的故事。
母亲说,她的成绩很好,在班上排个前三毫无问题。她的理想是上大学,可初中一毕业就被姥姥、姥爷叫回了家。“女娃子,读那么多书干啥”,在那时的农村,这是一条“永远不会错”的箴言。后来,母亲和父亲结了婚生了我,在父亲的要求下,母亲放弃了工作的机会,成为一名贤妻良母。
2014年的夏天,我迎来了第二次高考。记得那时,家里的麦子已经收完十多天了,往年父亲早已出门打工。但今年不同,全家都在等一个消息。
我拿着手机,紧张地盯着屏幕。突然,我大叫起来,“一本,我考了一本!”,父亲跟着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我冲进厨房,大声告诉母亲,“妈,我考了一本。”母亲没有抬头,嘴里不停念叨,“考上了就好,考上了就好”,手里的活儿一点儿都没停下来。
两个多月后,母亲把我送到火车站,一路上她絮叨个没完:南方的东西吃不惯,也不能饿着;到了学校就给她打电话;路上小心钱包别丢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不舒服就起来活动活动;在外边,不能惹事,也不能受欺负;没钱了就给家里打电话……我不停地点头,“嗯嗯”地答着。
大学毕业后,我又考上研究生。母亲将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叠在一起,用一块塑料布封起来,放在抽屉的最下层。远在另一座城市,我有时会想,不知是否有那么一个夜晚,母亲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我的录取通知书,在灯光下轻轻抚过,就如同抚过她自己的青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