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王冰冰为何走红博导和研究生写了一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央视记者王冰冰为什么不播)
原标题:央视记者王冰冰为何走红?博导和研究生写了一篇论文进行了分析
最近一期的《东南传播》杂志上发表了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宇豪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郭歌共同署名的一篇论文——《主流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的转型路径探析——以央视记者王冰冰为例》。文章专门对央视新闻出镜记者王冰冰走红的实际路径进行了分析。
>>>>
王冰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2020年9月22日央视新闻在b站官方账号上发布的一篇名为《总台记者王冰冰:“快乐小草”,再也不用担心会“秃”了》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视频。
出镜记者王冰冰在视频中所展现出的甜美的长相和专业的技能被b站网友成功“捕获”, 视频首天播放量超过500万,话题#王冰冰#同时登上微博热搜,网友采用弹幕在此条视频中刷屏,称之为“梦开始的地方”,出镜记者王冰冰也被网友称作是“ 央视收视密码”。
分析
1. 跨媒介联动:我在b站看新闻
央视有意将王冰冰贴上年轻化的标签,让她作为央视打入年轻群体的一个实践入口。不少网友表示,“终于知道现在年轻人为什么愿意看新闻了”“马上关注央视新闻”。作为央视出镜记者的身份, 王冰冰带着央视新闻的标签成功“出圈”,实现了 跨媒介的完美联动。
2. 人格化传播:打造立体人设
王冰冰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优秀的央视女记者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 人格化的报道策略。与央视以往庄重、严肃的记者形象不同,王冰冰针对用户多维需求重塑职业画像,破除刻板印象之壁垒,将传统记者职业身份去魅, 重塑了萌态的新闻感官,迎合了新媒体平台用户的审美需求。在融媒体环境下,出镜记者王冰冰不再是单一的符号,而是有个人主观意识的新闻带入者。
3. 转变叙事视角:vlog赋能新闻
纵观王冰冰在《两会你我他》特别节目的相关报道,在节目开头,王冰冰通过手持相机,将镜头对准自己,自然的与观众互动,在探访养老服务驿站时,父母们面对镜头对孩子们说的心里话让听者动容。
在探访结束后,镜头给到了 王冰冰给妈妈打电话的身影,记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让王冰冰的形象自然又真实,用户从视频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的报道者,更感受到了 “以人为本”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在视频弹幕上,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泪目”“想家了”“要给家人打电话”。
4. 变革话语表达方式:大众化语言打破圈层壁垒
出镜王冰冰在《两会你我他》特别报道节目中作为体验者探访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创业公司,在采访中用 “打怪升级”来描述创业的过程,在北京的街头采访年轻人对两会的看法,与自媒体短视频博主星悦的亲切互动被网友称为 “跨次元联动”。
思 考
央视记者王冰冰的成功出圈给我们提供了主流电视媒体出镜记者年轻化转型的一种可能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冰冰之所以能打入年轻群体 并非因其一己之力而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王冰冰走红之后,仍然留下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1. 萌文化浸润下的颜值崇拜
随着二次元外延的不断扩大,标签化的“萌元素”被模糊掉次元界限的二次元用户投射到现实中的人物上。身形娇小、长相可爱的王冰冰符合二次元用户 对“萌元素”幻想,再加上 记者这一传统职业身份的加持,王冰冰迅速引起舆论热议,这也是b站用户依据自己的审美偏好 对传统审美进行对抗性解读的一种表现。
2. 狂欢化的弹幕消解新闻价值
王冰冰成功出圈后,央视利用流量红利将其推向聚光灯下,作为特邀嘉宾参与 《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的录制。但是在视频弹幕中,网友不顾场合让“老婆”“漂亮”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频频刷屏,与视频本身格格不入,过度娱乐化的弹幕消解了严肃的传播内容,观众在一片喧哗中,成为娱乐的附庸。
3. 私人话题侵占公共话语空间
王冰冰在走红之后,迅速删除了其微博的相关内容,可见记者本人并不想将私人领域前台化。随后,记者王冰冰在网友的强烈呼吁下,在b站开设个人账号 “吃花椒的喵酱”,将一些 具有公益性质的具有后台属性的视频进行发布,这是王冰冰主动选择的一种传播策略,是对后台精心“策划”后的展示。
结语
出镜记者的成功转型为主流电视媒体带来了可观的收视数据,转变了用户以往对其单一的媒介形象,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传播效果。但是,以出镜记者王冰冰的转型实践来分析,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在出镜记者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颜值崇拜下的粉丝文化热潮造成新闻失焦,用户注意力发生偏移;
二是,新平台极具互动性的实时弹幕消解新闻的严肃性,用户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
三是,出镜记者私人话题挤占公共话语空间,理性对话的意义不复存在。
出镜记者的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还有一些坎坡需要去跨越。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主流电视媒体在利用出镜记者粉丝资源红利,搭建品牌ip的同时,也要要求自身和出镜记者坚守媒介的道德与底线,充分发挥媒介的社会功能。
首先,电视媒体要严格把关,防止饭圈文化对主流媒体的渗入,不能让颜值主义消解新闻议题的严肃性;营造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引领用户理性思考,回归新闻本质。
其次,出镜记者坚持正向的价值导向,积极引导舆论,不能为迎合用户需求而盲目跟风;做好心理调整,理性看待名利,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以下为论文全文,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来源:长江、《东南传播》、《中国报
业》,编辑:nhyilin
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或nhyilin删除或修改!
—the end—
? 从金庸的武侠到数学的江湖
? 人人都能读懂的编译器原理
? 张文宏给年轻人的一封信,请查收
? 吴军谈美国高等教育:为什么亚裔入学成绩高,但是在大学表现突出的并不多?
? 全国首位“90后”县长登场
? 法国数学长盛不衰的历史渊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