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2考研7月份才开始准备来得及吗模拟题 英语备考_网易订…(2022考研7月开始还来得及吗)

如果你现在还不开始,那么准备初试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
如果你想问7月份开始复习并上岸,有无先例?答案是有,而且不少,甚至9月份才正儿八经地开始复习然后考上的例子都有。可是这和学校、专业、基础、复习效率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希望下面扇贝用户 @louie luo 的考研经验贴能给此刻才准备的你一些参考,但是具体你需要制定怎样的复习计划,千万千万请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制定。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年7月才开始备考,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录取。
坦白说,我不建议大家像我这样把备考时间压得这么紧张,如此短的复习时间给我带了诸多挑战。如果你的复习时间更加充裕,有很多地方完全不必学习我的做法。若我的这篇文章能带给你哪怕一点点收获,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一、数学一140分
备考书目: 《强化36讲》、 《1000题》、 《考研数学真题大全解》、李林6+4套卷、合工大 超越5+5套卷。
数学是非常因人而异的科目,但不管你的水平如何,我个人认为数学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我的数学小分如下:选择题50分(满分50分),填空题25分(满分30分),解答题65分(满分70分)。
在开始学习考研数学之前,要选定一位老师,我跟的是 老师学习,有些人说线性代数部分 讲得最好,这个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观的感受,我比较建议的是,数学这一科目最好跟同一个老师,从头到尾能保证连贯性。
复习进程:7月底至9月上旬,搭配视频课学习 《强化36讲》,同时完成每章课后习题;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完成 《1000题》a、b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完成30套考研真题;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完成李林6+4套卷以及合工大 超越5+5套卷,累计20套模拟卷。
由于复习时间较短的原因,我跳过了 的《基础30讲》,直接进入了《强化36讲》,我自己本科是工科专业,数学在前三年应用较多,因此基础还算扎实,不过对数学一般的同学来说,基础模块还是比较重要的。在知识点复习阶段,我有三个建议,第一是一定要搭配习题,比如我在《强化36讲》中,每学习完两三讲的内容,就会把课后习题一起完成;第二是不要太执着于细节的理解,你在后续会经历大量刷真题以及模拟题的过程,可以说几乎每一个重点难点都会练习到,前期太执着于细节容易钻入牛角尖;第三是感觉太难的题目可以跳过或仅看看答案,这与第二点类似,有很多不会的题目可能只是你不熟悉它的套路,在刷题的时候曾经的很多难点都会逐渐解决。
从《1000题》开始就进入了刷题阶段,个人感觉刚开始《1000题》时是最痛苦的时候,这本练习册里有a、b、c三类题目,难度依次递增,c组题我做得较少,主要原因是觉得“性价比”不高,简而言之就是做完c组题的确能给我带来提升,但把这部分时间用在真题或者模拟卷效果会更好。
在进行真题训练时,我的平均速度是一天一套,包括试卷分析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真题必须全部吃透,因此两天或三天一套的速度也并不慢,重要的是不间断。近几年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仅供大家参考,奇数年考研数学相对偶数年简单一些,但这只是整体感受,并不完全准确,2022的考生也不必感到害怕,所有考生都面对同一套卷,题目难自然大家都难,因此更努力地备考才是正确的做法。
对2022的考生,有以下几套真题需要重点关注:首先是2003年,这是题型大改的一年,从2003到2020题型基本一致,因此就重要性而言,2003及以后的真题比之前的更重要;其次是2016、2018、2020年,这三套是最近的偶数年真题,在难度上可以作参考;最后是2021年,这一套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它最近,而是题型改变,当初的我们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新题型真题,对2022来说,至少还有一套可作参考,因此这一套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最后就是模拟卷的部分了,我不太推荐 的模拟卷,感觉他出的题属于“偏难怪”的类型,并不适合考生,个人推荐李林6+4套卷以及合工大 超越5+5套卷。在进入12月后,数学刷题的量可以减少一些,但一定不能间断,保证每天有题练手。
二、英语一79分
备考书目&工具:扇贝单词英语版和扇贝阅读app、张剑黄皮书考研真题。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在扇贝打卡已经2800多天了,靠的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初二开始,最早学习大学四级词汇,到高中开始六级的内容,进入大学之前基本上掌握了六级词汇,在这期间每天学习不到10个新单词,但胜在长久,很少有间断的时候。
我的英语小分如下:客观题56分(满分60分),翻译5分(满分10分),作文18分(满分30分)。和很多人复习英语的进程不一样,我在英语上的备考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我认为在复习初期,需要对自己的基础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我大致浏览了一下考研大纲词汇,发现其中不认识的大概仅有1%,于是对英语的备考我已经有了初步想法。由于我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在英语这一科上我必须做出牺牲。于是我

从9月开始,在扇贝单词上用最短的时间学习了一遍考研大纲词汇,在这期间我每天设置的学习量是300,主要的目的是,一方面学习还不认识的词汇,另一方面对考研词汇进行整体的梳理。在复习完大纲词汇后,每天用扇贝阅读app看两篇新闻或文章,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自己对英语的“兴奋感”。

英语一的考研真题从2000年开始,总计是21套试卷,在刷题方面,我一般是每周做两套,并且只完成客观题部分。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在做完所有题目后进行查阅整理,同时对出错的题目,对照答案解析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在后期基本上做到不犯同类型的错误。
其实在整个备考期间,我没有用很多精力复习英语,主要靠的还是长期以来在英语上的积累。在英语这个版块,我更想聊的是复习备考的整体性问题:可以看出我在翻译和作文上的得分不太高,这两部分的题目我训练得很少,将英语上节约的时间用在了数学和专业课上;假如我给英语分配足够多的复习时间,客观题的提升空间已经很小了,总分也很难提升5分以上,但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相应地却会减少,很可能在这两科上会少得20分。就像经济学里的“边际递减效应”一样,我在英语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很难取得进步,那把时间多分给数学和专业课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在英语上的复习进程不能代表大多数人,但是我觉得上文提到的复习思想是具有普适性的。考研是一个整体战,英语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当承认,在复习备考中很难实现面面俱到,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使复习收益最大化,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分数。
三、zz73分
备考书目&工具: 《核心考案》、肖八肖四、小程序“小白考研zz”。
我的分数不算高,但考虑到自身理工科的背景,以及北京“大旱区”的情况(主观题压分),73分的成绩已经较为理想。我的小分如下:客观题44分(满分50分),主观题29分(满分50分)。我想从一个工科生的角度分享一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考研这门课。
首先,zz的复习一定不能太早,哪怕你的复习时间十分充裕。我是从10月中旬开始的复习,坦白来说这个开始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但再早也不要早于7月份,从时间段来说,7月到9月之间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复习都比较合适。其次在老师的选择方面,我跟的是 老师,同时用他的《核心考案》作教材,他的讲课风格很有趣,当然 老师也很不错,在这个选择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就行。我直接进入的强化班学习,基础班感觉意义不大,有很多考点都不会讲,强化班会把所有的考点全部讲到。
选择题方面我比较有心得,客观题占据分数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相对于主观题,客观题的训练更有逻辑性和章法性。在习题方面,周围大部分同学用的是 《1000题》,而我选择了另一种方法,用微信小程序“小白考研zz”,用小程序刷题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掏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刷题,纸质版练习册容易出现忘记携带的情况;第二小程序更加人性化,它会自动将错题归入错题集中,同时支持将“蒙对”的题手动加入错题集,在复习错题时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再次做错还可以自行设置专属题库,这是纸质版无法实现的功能。

真题重要性不是很大,由于有时效性的原因,我仅做了2017年以后的真题,再往前题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在客观题的模拟题部分,除了 《八套卷》和《四套卷》外,上面提到的小程序也会提供模拟题,从10月开始,平均每周在小程序上会新出一套模拟卷。
主观题部分没有太多好说的,跟着 背就完事儿了,我个人从12月初开始,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背 《四套卷》,主观题分数虽然不高,但也已足够了。从自己复习的感受来看,客观题还是更重要一些,它的分数基本上决定了你能否上70分,而70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四、院校选择
在院校选择这个问题上,我可以简要概括为: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同时全方位搜集信息。
信息差这个东西,在考研中是一个隐性的致命因素,然而很多人却总是忽视这一点。拿我自身举个例子,我本科所学的仪器专业,学科评估上清华和我的本校北航是唯二的a+,也就是说在考研的院校选择方面,我不会有第三个选项,但是周围绝大部分同学从来没有了解过清华的考研情况,他们下意识地认为清华一定很难,考本校知根知底,还能提前联系导师,何乐而不为呢?然而我从刚进入大三开始,就从各个渠道了解清华的考研情况,结果发现近三年清华仪器的划线都没有超过310分,复试录取情况也很乐观,基本上初试330分以上都很稳妥。那为什么排名a+的清华仪器录取分数并不高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第一,清华自己的本科生大部分出国或保研,很少有需要考研的;第二,绝大部分考生不敢选择清华作为目标院校;第三,仪器专业并不像计算机这类很火热,不太存在跨专业考研竞争的情况。在想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便不再犹豫,果断选择清华作为目标院校,最终以394分位列专业第二名。
信息差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中科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火爆,很多考生在报考前没有全方位搜集信息,一窝蜂地报考科软计算机,结果初试400分以上的有449人,复试划线高达388分,如果在最开始院校选择时多想一想,或许很多高分考生也不至于落榜。
五、作息时间与复习安排
关于睡觉与起床时间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并不需要因为考研而做出很大的改变,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而不是间歇性的努力。我一般是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12点之前睡觉,由于图书馆离宿舍较远,中午并不会回宿舍睡午觉,而选择趴在桌子上休息半个多小时。
作为应届生,我在大四上期还有不少专业课需要学习,因此这其实是很棘手的事情,同时由于疫情的原因,有一门实验课也被顺延到了大四上期,导致复习时间再次缩减。我的做法是,在这些课程上,尤其是实验课,能摸鱼尽量摸鱼,进行一些不太需要高强度思考的复习,比如在实验课中,用小程序刷zz题。由于周围的同学大多也需要考研,因此老师们对大四的课程要求并不高,对我们上课复习考研的做法也颇为宽容。整体来说,大四上期的课程的确不少,但也并未十分影响备考复习节奏。
在具体的复习安排上,我个人比较喜欢将上午的全部时间分配给数学,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考试时数学也在上午,将学习时间与考试时间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使考试时更快速进入状态。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相对变动大一些,比如在复习前期,晚上一般会用来看zz网课视频;在最后一个月,晚上的时间全部用来背zz的主观题;下午一般用于复习专业课,但有时也会因为上午有课的原因,下午复习数学。
六、写在最后的话
文章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在最后还想和大家再稍微唠叨几句。
第一,学习是一个注重效率的过程。我并不建议每天一定要学10多个小时,相反,效率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每天时不时“偷懒”看看视频或玩玩手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我还会安排每周有半天完全用来休息放松。但重要的是,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效率,我个人比较喜欢用forest这个软件,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将手机锁住。
第二,不要和他人比进度和速度。有不少同学看见别人复习得更快,内心会非常焦虑,这样的心态容易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要知道,周围绝大部分考研的同学,都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大家选择的专业以及院校都各不相同,那么其他人快一些又能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节奏,只要按部就班地学好每一部分,最终自然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第三,持之以恒,任何时候保持平常心。每年越接近考研初试,弃考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在重压面前依旧持之以恒地努力,以平常心待之。
最后,感谢大家看到了这里,祝2022的考生能够成功上岸,奔向更优秀的自己!
打开扇贝任意app – 发现 -经验贴 – 考研上岸攻略,查看更多备考经验。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