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13岁上研究生,16岁成为博士生,逼父母买房的神童,现在怎么样了数学…(16岁成为博士)

在中国一直有“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它指的是好的事情可能转化为坏的,而坏的事情也可能变成好事。人生就在这样的波动变化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根本不能判断究竟哪一种人生是好的。
许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最后找份好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经历的考验与挫折非常多。

而一些天资聪颖,成绩好学东西快的孩子,虽然时常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但也有着自己的许多困惑之处。
张炘炀就是这样一个神童,即便放在最近几十年间,他的天赋都能够在全国排上号。他13岁考上研究生,16岁通过博士学位答辩,一路刷新了全国最年轻本科生、研究生的纪录。
这样一个天才,任谁都会觉得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过上无比轻松的生活。但他的未来其实和许多其他同龄人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1995年7月,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一天正值酷暑,即便是作为中国最北端的省份之一,辽宁也酷热难耐。
因此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就给儿子取名“炘炀”,有火热阳光的寓意。这个名字伴随张炘炀走过了几十年,他也如同名字一样在这些年间熠熠闪光,夺目耀眼。
起初,张炘炀表现得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都是一岁才学会走路,两岁能够清楚说话。
张会祥是街道的一个基层干部,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十分喜欢看书。有时候,他会突发奇想地给小张炘炀念上一段。不管有没有用,最起码熏陶一下。
但令人惊讶的是,张炘炀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段落,甚至能背诵下来了。
张会祥非常吃惊,他给张炘炀买了一些早教教材,教他学习汉字。

两岁零一个月,张炘炀开始学习字词,仅仅三个多月后,一本厚厚的课本,有一千多个生词的书,就被张炘炀学会了。
抱着不拔苗助长的想法,张会祥还是等到张炘炀五岁才让他去上小学。但张炘炀的聪明已经无法掩饰遮挡,说来奇怪,厚积薄发用在三年后才上小学的他身上格外地合理。
由于张炘炀在上学前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识字量和算数水平,他在小学一年级时没有丝毫的压力。经过老师的肯定和家长的同意,学校将张炘炀安排到了二年级。

原以为跳一级就差不多了的父母、老师再一次目瞪口呆:仅仅两个星期,张炘炀就把二年级上下学期的内容都学会了,并且门门考了一百分。
无奈之下,张炘炀上了三年级。这次他总算消停了一会,花了三个月才学完内容,但也足够让人吃惊了。由于当时已经是学期末了,学校经过计划,就定在下学期开学时让张炘炀去上五年级。
张炘炀的五年级又只花了两个月就上完了,六年级也没拦住他太久。根据当地小升初的规定,张炘炀不得不又在六年级待了半年,才在2002年的夏天参加了小升初考试。

初中学习了很多的新知识,不仅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学科也变得丰富。这让张炘炀感到了一些困难之处,因此他跟着班级正常念完了初一和初二。
初三那年,张炘炀告诉老师,这些东西他都学会了,想回家休息。老师只以为他是胡言乱语,也没放心上。
谁知道张炘炀为此竟然大吵大闹,拒绝上课。无奈之下,张会祥把张炘炀接到了家中。在家里,张炘炀自学课程,并预习了一部分高中的内容。
中考时,张炘炀顺利地考入了县高中,回家的半年没有对他的成绩造成丝毫的影响。

但兴许是这段时间他的天才完全被自由地开发了出来,他在开学前的暑假,向父母证明了自己已经学完了高一高二的全部内容,因此他想要直接读高三。
父母带着他去了高中,找到校长。经过检查,张炘炀的确具备直接读高三的资格和能力,因而开学时,张炘炀直接被分到了高三,做一个“插班生”。
很快,张炘炀就迎来了高考。这离谱的一幕震惊了整个县城,甚至吸引了许多北京的媒体记者。
由于当时的政策限制,年龄十分幼小的张炘炀甚至没有办理自己的身份证,报名高考还是用派出所开的户籍证明来完成的。
但张炘炀的高考与其他考生没有任何的区别,最多就是在人群中难以发现而已。高考结束后,张炘炀取得了505的成绩,超过了当地的二本线几十分。

张炘炀放弃了复读,直接将志愿填在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他成了全国年龄最小的本科生,这让他感到十分的骄傲。
后来经过努力学习,张炘炀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生。那一年,张炘炀才13岁,他昔日的同班同学刚刚小学毕业。
但在张炘炀考取博士之前,发生了一件让其他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博士论文答辩的前夕,张炘炀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十足地叛逆,拒绝参加答辩,甚至扬言要放弃考博。
父母一开始只以为孩子可能是压力太大,一时冲动,于是再三劝导,却没有收到效果。张会祥便说:只要你愿意考博士,要我们干什么都行。

张炘炀说:给我在北京买一套房,否则我就不考博士。
这个回答让张会祥倍感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如此懂事的孩子却突然这么奇怪。但他和妻子都是小县城的普通人,收入根本不足以在北京买房。
于是,他们租了一套房子,谎称是买来的。张炘炀才安心地参加答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博士生。
一晃间,距离张炘炀考上博士已经过去十年了。现在的张炘炀究竟怎么样了,是否依然在各个地方刷新着记录,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眼光?
原来,早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张炘炀就已经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和关注,将自己彻底从大众的关注范围内转移开了。对他而言,能够专心进行学术研究才是最快乐的。这与他年轻时候,一心想着出名成名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考上博士之后,他的成绩也很好。在他的导师周梦带领的三个学生中,他是最优秀的一位,也是最令他担心的人。
因为毕竟张炘炀还很年轻,十分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从而失去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与能力。
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张炘炀刚上大学时,他就因为过于轻松的

课程和学习模式而失去自我,整天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
所幸在老师和父母的劝导下,他成功戒掉了网瘾,否则很可能考不上研究生。

考上博士生之后,张炘炀在学校里与其他人都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张炘炀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成功毕业,就去了博士后流动站,专心于学术研究和带学生做课程。
张炘炀在学习上十分聪明,学东西很快,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但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困惑之处,那就是知道的东西太多,反而不确定自己想专心走哪一条路。
对此,早些年张会祥就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认为张炘炀的数学很好,希望他能够在数学方面继续深造,同时学习一些经济、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能保证自己有一技之长,工作有着落,也能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

张炘炀听从了父亲的教诲,现在的他专心于数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大学的一名教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也有自己的项目在研究。
张炘炀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好,非常懂得感恩。他说,父亲是他求学道路上最大的助力,如果一路上没有父亲的 助和支持,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的确,张会祥早在张炘炀高中时期,就主动请假回家 助张炘炀补习功课,以让他备战奥林匹克竞赛。张炘炀当时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把高中化学、数学等课程掌握好,与父亲的“小灶”密不可分。

后来张炘炀考上了大学,父亲担心他年纪还小,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主动放弃了自己即将晋升的工作,来到大学做他的陪读。
学校得知他们的情况之后,专门为父子二人安排了一间双人寝室,校园各处都可以见到两人并排走在一起,时而探讨人生,聊聊学术,或者拉拉家常,十分融洽。
后来张炘炀考上了研究生,就主动希望父亲能够暂时与他分开,让父亲自己去享受生活,也能让自己更加独立地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张炘炀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也独自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论文。这让他的父亲感到十分自豪。

而成了大学教授的张炘炀,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将父母都接到了北京居住,让他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如今的张炘炀显得十分成熟稳健,丝毫没有了当初的孩子模样。但我们时常会回忆起他小时候的样子。
小时候的张炘炀十分可爱,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玩游戏、玩玩具、看动画,不开心了也会闹脾气,并没有所谓的“早熟”。
但他的人生观早早地就成型了,比如说他明白矿泉水比自来水要贵的原因是矿泉水占据的人类劳动更多。

直到上大学之前,张炘炀依然会在纸上涂涂画画,尽情彰显孩子的天性。只不过,与其他孩子的涂鸦不同,张炘炀的画纸上是复杂的工程图,是他对理想城市的规划。
张炘炀说,看一座城市是否发达,就要看它是否干净,能否消化产生的垃圾。因而他的规划中有许多高科技垃圾处理场,这是其他孩子很少具备的。

而在闲暇之余,张炘炀也培养了许多的个人爱好。他曾经喜欢的一些东西,都显得有些幼稚了。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他也喜欢在网上冲浪,比如逛逛贴吧、看看电子小说。
张炘炀尤其喜欢在“人人网”上发布博客,写帖子是他的一大乐趣。最近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引擎搜索到他的一些文章。

但张炘炀在事业、学业等方面发展迅速,感情方面却分毫不动。他所接触的“同龄人”,一般都要比他大上八九岁,这让他十分苦恼,许多女孩都只当他为“小弟弟”,并不将他当成同一个水平线的人看待。
但张炘炀表示自己是不会放弃的,他认为早晚有一天,自己会遇见一个心动对象。
而回想起当初的买房事件,张炘炀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在知晓父母当初欺瞒他之后,也没有作出什么过激反应,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他说,当初想要在北京有一套房子,关键就在于一个“人上人”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自然要成为更加优等的人,住在北京一直就是他的梦想生活。
当然,过去了如此多年,张炘炀的思想早已发生了改变,在他现在看来,其实人的生活只要能够让自己开心,让家人幸福,就足够了。至于说之前的“北京一套房”的念头,虽然他依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但他个人也早已放弃坚持了。

张炘炀的二十多年可谓精彩至极,从万众瞩目的天才神童,到自私蛮横的“叛逆博士”,再到如今安静踏实的大学教授,他经历了许多的蜕变,也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或许人生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于成功,而在于成长。至少对许多人而言,能够明白更多的道理,感悟更多的真谛,生活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