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研究生学术专题讲座第一期研究的困惑与动力_论文.txt(研究生学术造假的后果)

原标题:研究生学术专题讲座 | 第一期:研究的困惑与动力

研究的困惑与动力

主讲人:魏书祥

魏书祥,2013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相关城市设计问题的研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在《建筑学报》《新建筑》《城市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环境行为学会年会、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等国内外会议上发表会议论文10余篇,出版书籍个人专著《建筑设计过程中质性评价研究及其应用》、合著《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行人微观仿真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此外,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

演讲内容

困惑与动力的话,可能我还真不一定讲得有真情实感。所以说,我想先给大家聊一点这个背景知识,就是我学建筑学这13年,再接下来再讲“困惑与动力”的时候,可能我会结合我的一些经历来讲,为什么是13年呢?是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然后再加上五年博士。我是咱们学校本科05级的学生,是去年18年博士毕业,硕士博士是在重庆大学读的,然后就又回到咱这边来当老师。

本科阶段,可能本科过去时间比较久远,当时也没有记录下很多东西,但是发现了一些照片,后来想了一下,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就也没有列太多。但是学业方面,可能跟大家的经历是比较相似的,也是日常的课程还有就是一些竞赛,当然这个竞赛我参加的相对来说比较少,为什么呢?可能就是我学生工作方面做的比较多。开始的时候,大一是我们班的班长。然后大二的时候,辞去了班长,做了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我也成立了咱们学校学生会这个协会,所以我大一是没干过干事,但是我大二直接成立了一个部门,做了一个部门的部长,然后大三就做学生会主席,我应该是咱们学院这边第四届的学生会主席,同时在学生党支部我也兼任了党支部书记。你们现在的话学生党支部书记应该大多数是老师了,我们那个时候学生党支部书记还是学生。期间我也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暑假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一些山区支教,大家也知道,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在咱青岛举行,0607两年是测试赛,我也是一直做了这个测试赛的志愿者。本科对我来说是有点久远了,记忆不是特别清楚了,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的话,提问交流起来我再讲。

研究生阶段,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个是日常的研究与学习,一个日常的课程,还有就是参加了一些类似于境内外学校的联合设计,最后是一些日常的科研。 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肯定还是科研部分。我这边列了几个我研究生阶段做的一些课题的小题目。我研究生阶段做的大多数跟绿色建筑相关,剩下的还是我们传统的建筑学下面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有偏一些研究过程的方法论,同学们平时做的比较多的研究,可能是属于建筑因素,我们这个是属于设计研究。还有就是管理学方面,从这些角度出发来研究建筑设计过程,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建筑学实际上是有几个重要的维度,一个是人文维度,还有一个就是科学纬度。实际上我研究生阶段做的更多的是人文纬度,主要是对设计过程当中的质与量的相关要求进行剖析,然后建立一个方法来指导人们进行建筑设计。后来就是基于我的论文,然后刚好又获得了一个资助,我就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本著作,是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里边大部分内容跟我的学位论文比较相似,然后后来又做了一些调整,删掉了一些内容,也又添加了一些东西。在我研究生阶段发了五篇小论文。因为我前几年还是以这个实践为主,所以发小论文我实际上开始的比较晚,但是我是一直保持着研究的感觉。

大家可以看一下,第456这三篇题目是比较相似的,上面123是比较相似的。456是我最开始接触的一种研究,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我觉得我最一开始是不太会做设计的。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所以我就先看一看大师是怎么做。我最开始的几篇小论文是研究这个大师的思想,这是一个数字化建筑设计师。因为都是英文的,又是荷兰人,研究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对这个建筑师特别感兴趣,当时他是研究参数化的,但当他来重庆

旅游,就是学术交流的时候,当他看到那个千手观音,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这才是参数化的鼻祖。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千手观音每个手掌心里面都有一个眼睛,每个手之间的那些关系,在他这个老外的视角里就是比较独特的,后来我就对这个大师做了一些研究,他的资料我翻译大概有好几万字,后来慢慢的开始我独立署名的,就是根据我的第一直觉写的关于他的思想的分析,然后后来我导师开始介入之后,他进一步 我调整,然后就形成了应该是第五篇的论文。

然后有一次期刊约稿的机会,然后我们又把它上升到数字的一个层面,又对这个思想进一步分析。虽然说这三个小论文的原材料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三部分的加工,每一天都有每天的进步。然后前面这3篇实际上是我结合我的学位论文,深入开展了一些研究,可能这个过程相对比较苦涩,对于同学们来说。

这三年里面写论文写的不多,但是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在做了不少项目。这是我跟我老师做的第一个项目,做了一个住区,先做了一个概念设计。我花精力花的比较多的,就是我的第二个设计。这个设计主要是由我亲自做的,然后在我导师的指导之下,做了一个游客接待中心,这个建筑可能看上去不大,但是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包括每一个体量的推敲,每一种场景的营造。这是我做的第三个云南红河州公司领域的商业项目,也是我整个研究生阶段花精力花的最多的一个项目, 这好几万平米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当时这个包括后边还有剧院,我们这一片组团特别大,可能花了我大概一年的时间,做着做着这个过程当中,就研二了。

慢慢的我就跟我导师明确了我要读博的想法,他慢慢的开始把我往这个研究的路子上引导,项目方面我就开始抽身,然后就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所以说,如果说研究生同学,如果你有读博的想法的时候,就是尽量早地跟你的导师反映,一个就是导师可能会有针对性的去 助你。后边这几个项目就是我参与,但不是我主要负责的了,我只是作为参与人。

在这三年里,我也参加了一件在我生命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以后可能还会继续做,参加了一次慈善活动。在云南的跑马坪,一个类似泸沽湖的非常原始的地方,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个桥,然后自己搞这些东西。研究生阶段,通过这前面一些努力,我也是获得了一些奖项,毕业生也拿了一次国奖,有了一些论文,博士阶段可能更重要的是科研训练。

我来咱们学校之后,写论文还没怎么开始,但还是中了几个项目。因为以前有这种高强度的学术训练的基础在。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老师牵头的,但整个项目文本的申请,到最后整个项目的执行完,去年2018年结题,基本上都是我是全程参与,基本上了解了这个东西。所以说我博士阶段就是做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力的这个城市设计问题。博士阶段大方向还是建筑学,但是再小一点就是城市设计了,再小一点到某个地段,然后也相应参与了一些教学的项目。

发表的论文可能就比较多了,二十近三十篇,sci我没有,只有中国的这些。但是我每一篇论 是我自己花了大量心思的,大家也知道建筑学报也不是那么好发的。接下来几年里,我跟我老师提出了精细化城市设计,出了一本著作,最近被注册改为教材了,改为全国的十三五教材,可能2019或者2020年就会发出来。关于这个经济化城市。在这期间,我还做了一件非常我觉得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我采访了十几位现在活跃在中国的80后建筑师,然后把我们80后的这一辈,把这些人的思想呈现出来,把它发表出来了。

通过这个策划活动,我也跟新建筑杂志也是发生了一些渊源上的关系。这期间我还有一些文章是第三作者,大家可以看到是我导师第一作者我是第三作者的,这些文章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这个课题很大,我一个人肯定是写不了那么多论文,但是这个课题要结束。每一个子课题都有师弟师妹的分工他们在写,然后我去指导他们写,他们写了我先修改,我修改了,导师再修改。所以说这个文章是我们三个,就是我跟师弟师妹,还有就是我导师,我们三个人一般就这样完成。

在这期间也是出了第二本著作,但是是我跟导师我们几个人合作的,就是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与行人微观仿真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这本书已经断销了,这本书为什么断销了呢?因为我们里边用了一个软件,然后这应该也是我们这个建筑学科,或者说城市设计领域,第一个用这个软件的。我们的一个团队,就我、我导师还有个师弟,后来这个软件的中国总部知道了,他们就把这个书全买下来了。每次他们去推广他们软件的时候,就是拿我们这本书,“你看人家那个重大这个团队,因为我们这个软件也都做了很多研究”,所以说现在这本书在市面上没有。实际上就是用行人微观仿真技术来研究地铁站、周边的城市设计。这里面我做了几个学术兼职,虽然说我没发过sci,但是我做了这个sci期刊的评审专家。

因为我发过了几篇论文,关于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奖学金,我获得了一个大满贯,获得了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获得2014年度“重庆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评选国家奖学金,大家知道主要是论文和项目,这个时候也出现成果了,就是我的学术论文,也是我的硕士论文,也是重大建筑学的专硕唯一一本获得省级奖。获得优秀学位论文。

实际上这几年走来其实还是蛮辛苦的,因为确实博士这几年对自己的精神、身体各方面还是造成了很多摧残,偶尔的失眠就会导致这几天状态调整不过来,实际上经常是疲劳。这几年我也有很多困惑。虽然说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好像是比较顺利,也是有一些小小的成就,但实际上我仍然有很多困惑。

第一个困惑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说我要研究点什么,因为我觉得很多人有过这个问题,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来这边读研了,总归要有一点跟人家设计院工作不一样的结果,是不是?

我的建议是,如果说你导师有现成的课题,直接是命令你去做的话,这个问题我觉得就不存在了,那你去做,就去按照导师的这个安排去做就可以了。如果说导师说让你自由发挥,让你去自己去找点的话,我觉得是有两个途径。第一个就是到城市空间里面去转一转,或者说到建筑领域多了解。因为我是研究城市设计的,所以我主要是从城市设计层面来说,如果说想做研究的话,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到城市空间里边去看一下,看一下城市空间里边存在什么问题。第二个途径就是还是要多看期刊多看书,看一下别人在做什么,看看能不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第二个困惑

如何开展一项研究,或者说有了点之后怎么开展呢?还是要像我说,先看一下别人怎么做建筑设计一样。如果想开展一项研究,还是要先看别人怎么开始研究。如果说看英文文章的话,在它的第二部分一般都会有一个研究方法的这样一部分,可以多看一下。

第三个困惑

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也是三点。这三点就六个字。

第一个阶段,追求。就是你对科研有着无限的向往,我就要做科研,我就要做研究。这个是我的第一个阶段了,我做研究的第一个阶段。当时我就特别想找一个非常好的选题,结合报我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来发现都不是我喜欢的。这也是缘分,我博一的时候结了婚,那时候也还好,又是导师第一个大弟子,允许我出去度个蜜月。然后我们就到了台湾。那时候也是在国家基金选择的时候,到了台湾高雄的时候,那天刚好下雨没地方去,正好所住那家民宿楼下,有家二手书店,二手书店我转了转,忽然看到一本书叫《可移动的文化盛宴》,他就是讲最开始就是几百年前,从工业革命以前,地铁是怎么来的?我忽然发现这个挺有趣的,然后当时也没多想,然后继续玩去了,但是我把那本书拿回来了,到了重庆之后我就说了地铁站及周边的一些城市设计的问题。

忽然我老师一说,这个好,我老师也同意,当时我又对那个特别感兴趣。然后这就是我最初阶段,我当时列了n个研究的题目,所以说早期那一两届师妹也算是给我沾了一些光。就是那几个的题目都非常好,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多成果。这是因为有这种追求,我要一定要搞清楚地铁站周边的一些问题,我要搞清楚它怎么去做,当时是这个样子的。然后慢慢的发现,就是到了二三年级的时候了,可能是有点疲了,这个东西好像就那么回事,这个地铁站中间也就这么回事。

但是呢,我必须要写论文。这个时候就有一点不大想写。那个东西往前推进有点难了,就是有些基础的问题你就解决了,再往前迈一步的时候,大家知道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了。然后但是又必须要往上上,有几个在我课题里边,大家可能也没有注意。就是我刚才要说一开始可能一些基本问题,后来又涉及到这个效率,地铁站开发的效益,非常难的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有点跑不动,但是又必须往前跑。

第二个阶段,自律。我要毕业,我要往前走,我要写论文,要搞出更高的东西来,看上去更牛逼的东西了。搞着搞着发现,到了我博四的时候状态不好了,我那个时候实际上是想放弃了。我觉得我搞不动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写论文对着电脑屏幕,对一会就头疼。然后我思考了很久,那天晚上我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困难到我觉得自己呼吸不上来了,然后我跟我叫我室友说我不行了,赶紧送我去医院。

当时就送到一个医院的急诊给我输上氧气,压力太大了。输完氧气之后,各方面还没化验完,我就感觉神清气爽了,没事了。就是压力太大,但是我通过调整我也调整不过来了。因为长期跟家人的分离,压力没有地方缓解,没有人说话。确实坚持不下去了。我临走的时候跟我几个最好的朋友拥抱了一下,我觉得我可能不会来了。然后我就回家了,回家之后我就躺在床上,看到我女儿睡觉睡得很香,听她呼吸的声音,我就在想,如果说我不坚持读下来,我放弃了的话,怎么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呢?

就是遇到事情不能放弃,所以说一定要读下去,然后我调整了半个月,然后我又回去把这个论文写完,第三个阶段就是亲情。就是反正就是每天工作一点点,再写一点点工作一点休息一会工作一点休息一会。实际上那个时候身体状态已经不是很好了。当然这个压力大了之后,实际上身体状态会有影响。给大家讲的一个反例,实际上就是提醒大家,也不要对自己那么狠,我感觉我博士的前面三年对自己太狠了,然后对自己要求太高了。然后老师给我安排事情,我也不会拒绝。

一直往前走,给我下的担子压得太多了。所以说获了那么多国奖也是有代价的,就这样就过来了,在最艰难的时刻,在重大那边,非常感谢我几个好朋友,就白天写论文,晚上就跟他们散散步,他们跟我聊聊天,聊聊生活,跟大家倾诉一下,就这样过来。

好像本来应该是激励大家的事情,但是后来又来了这样一出,我后来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大家传递这个好像有点像负能量的东西,但其实我觉得不是负能量,还是应该是正能量的。就是让大家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困惑,但是只要你坚持过去了,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解决途径,我觉得是没问题的。我觉得我现在的身体状态也已经在慢慢的好很多了,你们也是没见过我最差的时候。但这样过来了,现在回想,虽然说不太想回想那段,但是我觉得我现在比以前更勇敢。我觉得博士我都读完了,我还怕什么?

再说一下就是我们班24个人,到现在为止六年了,我们班24个博士,跟我一块入学。到今天为止毕业了三个,我是第二个,纯研究建筑学的,我是第一个毕业,今年又毕业了一个技术的。六年了,我们班只毕业了三个博士,还有21个人,他们可能慢慢就放弃了。这是真的放弃了,六年后就给你办结业了,然后你就不用在学校了,没有毕业证,但是现在的待遇是还有两年的,我们叫死缓。 如果说这两年你还能够写出学位论文来,你还可以回来给你恢复学籍,让你重新答辩拿学位。如果说给你这两年你还写不出来,就再见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这两年缓刑期了,直接6年就结束了。因为今年两会的时候,教育部的人大代表也提这个问题,大家做事情的时候多考虑考虑吧。国家今年人大代表提出了一种方法,有些人不同意,但是我同意。

就是博一考核一次博二考核一次,每个年级都要考核。如果说博二考核的时候你不合格,你就不要去读了。你剩下的光阴你就不要浪费了,你就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说明你不适合读博士这条路。你去干别的,如果说你适合,你就可以继续再往前走。不要非等到过了六年之后,你发现自己不适合,什么都完了。实际上后来发现我们班里那些没毕业的,有些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老师不管,然后自己想赚钱,荒废了,最后想写论文的时候沉不下心了。

实际上人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心情是很焦躁的。当人心情焦躁的时候是写不出论文的,越着急越写不东西,就像你们做方案一样,越着急越做不出来。可能大家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吧,然后就这样我就坐到这个地方。所以更多的我觉得还是交流,还是很高兴能够跟大家去分享一些东西,因为有同学跟我说了之后,我也是一直在准备,一直在想一些东西,想把我走过的路跟大家分享一下,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借鉴。

提问环节

q:如果想去读博士,有什么建议?

a:想去读博士,首先能读上,以后国家的博士可能是要改革,博士入学慢慢的取消考试,都是要靠申请。那怎么申请呢,主要还是看你研究生及专业化的论文。所以说如果想读博士的话,研究生就赶紧写论文。当然我不建议大家去,我也了解到有些同学为了保研,或者说为了读博去花钱发论文,我知道有些同学在干这个事情,我建议大家不要干,干了之后你这辈子可能会后悔,你临时可能觉得没什么,所以说还是踏踏实实地写一篇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是花钱买来,有一些渠道就是搞来的。因为有些水刊,它就是为了他们赚钱。然后老师心里有杆秤,一看你这个论文什么水平,博导一看就知道,现在也让我们审硕士论文,在院内盲审一次,一本论文我只需要几秒钟,我一翻大概就知道这个论文过不过。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判断的时候,那肯定要谨慎的把这个论文再仔细看一遍。但是直觉上一般是能知道的。像大多数老师都知道,所以说还是多看多写,这是最主要的,你看我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我生出来,我一读博我就会写论文。

我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出来的,干什么都是熟能生巧。

首先干事情一定要有毅力,必须要把它干出来,然后适不适合读博这个问题。以前别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的回答是,你不试怎么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只有你试了才知道。去年的时候,我现在在重大博一的师妹,她跟我聊天,他说当时他还是研三的时候,他说他看我读的很辛苦,看上去我后半段状态有点累,他说师兄你这么努力,这么优秀的人都到了后半段就这样。然后你觉得我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只有真的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如果说我说你不适合,那你不读了,当你过两年之后发现,别人都能毕业,我就不能拿到,以后不怪我,也可能会怪你自己当时没有选择,可能还是要去尝试一下。但是读博对于女士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读博一般年龄是在25到30了。毕业的话一般可能在30岁以后,那可能还要处理家庭的问题。

还有就是可能你考虑生孩子的问题。你如果一旦考虑生孩子,你在哺乳期,或者你在某一个期间,你论文就跟不上了。很多东西断了之后,再拾起来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班也有几个非常优秀的女士,有三个吧,反正我觉得比我优秀,看的书也比我多很多。我觉得他们应该毕业会比较快的。结果因为生了孩子,自己的心思就慢慢地有点散。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或者照顾孩子这一方面,可能他的这个大脑里边想东西就不太一样了。

还有一些问题认识和解决思路,我也不敢贸然去判断,但是我只是说我周围的案例是那个样子。虽然我们班是女生读博士比较多。但是现在只毕业了一个。

希望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今天的讲座会有用,谢谢同学们。

文案撰写 / 张雨婷 / 梁晓琳 /

文案审核 / 李芙蓉 /

编辑 / 刘惟一 /

一次审核 / 夏明怡 /

二次审核 / 尚晓萌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