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每天都听这首歌三明治_网易订阅.txt(准备考研的时候可以考六级吗)

  音乐电影《begin again》里的男主曾说过,音乐让平凡的时刻也变得弥足珍贵起来,但远不止如此,音乐有时也作为一种见证,和某些珍贵场景、情绪串联起来。它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在若干年后,听到这个音乐的瞬间,就回想起彼时彼刻。
  在12月的每日书中,阿部记录下了这些“彼时彼刻”。

  day 01 12.01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now and then i think of when we were together
  like when you said you felt so happy you could dietold myself that you were right for mebut felt so lonely in your companybut that was love and it’s an ache i still remember
  最早发现自己一听到某段音乐就回想起一段记忆是在2012年。
  高考结束,进入一段“空窗期”,外出旅游几乎是照本宣科的事情。那时候母亲和一位单位里的朋友约好,一同带上高考结束的儿女去三亚。
  对旅行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零散地能想起某个《非诚勿扰2》的取景地、一侧买海鲜一侧现加工的海鲜排挡、还有蜈支洲岛海边碧波里意外捧起的水母。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记忆都是需要努力回想的。酒店白床单的画面却格外深刻。
  那个夏天,一直用着长辈用过的二手手机的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整段旅途都处在拥有了手机的兴奋中。下载各种各样的app、音乐,摸索各种老版手机没有的功能。那时,《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霸占各大榜单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是最早在收音机上听到这首歌的我第一首想到要下载的歌就是这一首,甚至在准备第二首的时候想不出有哪一首想要下载到自己新手机里的。旅途的那几天,这段旋律一直在耳边,直到同去的另一位女生说“你在唱歌啊”的时候,才意识到它已霸占了我的心思。
  从此,这首歌和我那一整个夏天的兴奋、激动十指相扣。那个时候并不太动这首歌具体的含义,但是每次一想起这首歌,就会想起刚入住三亚的酒店时,兴奋地趴在酒店的大床上,看着窗外摇曳的不知名的热带植物,外放着这首歌的情景。
  不记得旅途的细节,回看照片时也嫌弃当初发育时的小胡子,但这首歌却成了那个夏天,白床单上的主题曲。
  day 02 12.02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my girl, my girl, don’t lie to metell me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in the pines, in the pineswhere the sun don’t ever shinei would shiver the whole night through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觉得摇滚很吵闹。摇头晃脑的乐手、肆意释放荷尔蒙的听众、震动耳膜的嘈杂音响,不知所云。
  但开始听摇滚也就是一首歌的事情。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听到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可能是播放器的某个歌单里。是nirvana翻唱的一首美国民谣,大概是nirvana唱的歌里最不nirvana的一首了。
  准备考研的时候,每天6点多起床。现在回想起来特别神奇,大冬天的揉揉眼睛就起来了。跑去刚开门的食堂吃一碗隔夜青菜、番茄煮的面条,热乎乎地赶去图书馆。
  临近考试的几天,天亮得越来越晚,6点半走出食堂的时候,漆黑一片,没有行人。每天走这段路的时候都会在听这首歌,仗着路上没人,边走路边用百词斩背单词。有一次路灯坏了,几乎低着头撞上清晨出门的黄鱼车,它就像黑夜中的猛兽,一步便从黑暗迈到了你面前。然后嗅着你,窥视着你,绕步走开去。
  黑夜的末尾总是很平静,即使夜空如同玄铁般冰冷。但就像《麦克白》里“the night is long that never finds the day”,等待白昼来临的过程比白昼本身更明亮

。歌中的last night更像是一个时间意义的后缀,只是一个天空黑暗的延伸。哪怕kurt在后半段如何嘶吼、如何激烈地表达,对我而言它是绝对的平静,从无声的睡眠与黑夜中生出的平静。
  它无关考研的努力自身,无关一段机械式的绕着时钟学习的经历,只是属于那500米道路上,冬日清晨里片刻的平静。
  day 05 12.05
  《tender》

  tender is the night lying by your sidetender is the touch of someone
  that you love too muchtender is the day the demons go awaylord i need to find someone who can heal my mind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单曲循环这首歌,可能是从扫 britpop 的那一段时间开始。
  正如当下此刻,独留一盏黄灯,独坐桌前,黑夜是时间的底色。它给我留下的记忆是睡前的一片黑暗。
  歌词第一句“tender is the night, lying by your sid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怀疑tender翻译成温柔是否恰当。当时怀着一心冲动,特意去买了《夜色温柔》的原著。(tender is the night)说不出哪里为这句话着迷,只觉得周身的夜如同被熨斗烫过般服服帖帖。
  和前女友分隔两地的时候常在信里和她提起这首歌,每当思念涌起的时候,总会想起将眠未眠时依在一起时的闲聊。黑暗,寂静,一切的时间与空间都独属于我们。看不见彼此,只有模糊的线条和黑暗中传来的声音。你能触碰到声音的来源,感到它是真实的、未加修饰的。好像人在面对黑暗的时候都是本真的模样,与黑暗赤裸相对,因为你知道所有的视觉欺骗在它面前都徒劳无益。
  如果说睡眠是死亡的练习,那睡前黑暗中的片刻更像是练习前的热身,审视身体、思想的每一个角落,核查自己的状态,等待昏睡的降临。
  day 10 12.10
  《let it be》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抛开《hey jude》和《yesterday》这类之前可能听到但不知道名字的歌,这首应该是听的第一首披头士。
  知道这首歌的地方也很神奇,是在柯南的漫画书里。
  高中离家有将近一小时的车程,平日里坐校车往返。但周五晚放学或周六额外上课的时候就坐公交。学校的后门是公交始发站,穿过狭长冷清的校园走到那里坐车的话可以多坐两站,但有时候会选择去离学校大门一条马路的车站坐车,路上更加热闹一些。
  所谓的热闹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马路,隔街相望的小绍兴和老盛昌,还有开在菜场门口的沙县小吃。另一侧的晓刚面亭当年16元的面价让我觉得万分奢靡。
  就是这样一条无趣的几十米的小路也能让无趣的上学生活的片刻有一丁点意外的刺激。有一回放学乘车前,走进街角的可的便利店看看有没有《读者》之类的杂志可以在路上消遣。意外看到了基本柯南的漫画。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买过漫画书,也没有看过。但电视上的动画版《柯南》多少看过一些。于是乎一时兴奋,斥“巨资”6元买下了人生中第一本漫画书。
  第一次看漫画,却意外地流畅。回去的车上也顾不得车厢抖动了,一鼓作气看完了那一卷漫画。第一次发现原来电视里那样流动的画面竟然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书中(我后来才知道是动画改编自漫画……),小时候没有看过漫画的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能理解漫画这种画面表现有限又要花精力看字的表现形式。最近才知道漫画分镜、表现力的说法,那个时候只是纯粹被故事吸引。
  后来几次的周五放学我都会去那里买上一本《柯南》的漫画,在回去的公交车上迅速地看完。有时候看不完,还会藏在抽屉里偷偷看。
  一发尚可收拾,毕竟那个时候没有太多预算留这个突如其来的开销上。便利店的书量有限,只有58-64期。买完64期之后,我也没有再继续购买下去。虽然前半卷的故事只有一半,也没有追着去买之后的漫画,过了那个愿意去买的机会,便没有去继续。那几卷漫画至今是我仅有的柯南漫画书。
  那几卷画面里有一个故事,凶手的一大特征是,每次作案都吹着《let it be》调子的口哨离开现场。漫画里的主人公在楼道里与一个吹着《let it be》的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惊慌失措。当时的我特别好奇是什么样的曲子让一个凶手选择哼着它离开凶案现场。
  后来找来听的时候大失所望,倒不是音乐本身有何瑕疵或问题,只是离我想象的“杀人魔哼着的歌“相去甚远。
  失望很快就消散了,因为很快就开始单曲循环这首歌,并开始听其他beatles的歌。好像也渐渐理解了一个杀人魔在作案之后哼这首歌的心情。(或者说作者用这首歌来表现戏剧张力的用心)尽管这首的歌词表达的情感是如此豁达积极,但它在我的脑海里的画面始终是一个带着鸭舌帽离开作案现场的杀人凶手。
  day 16 12.16
  《用心良苦》

  你的脸有几分憔悴
  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
  我用去整夜的时间
  想分辨在你我之间
  到底谁会爱谁多一点
  ktv对我来说一直有种奇怪的感觉,不害怕黑暗、也不害怕幽闭,但在ktv包间里的时候会有一丝些许的不自在。这种不自在对我不是多大的抵触,只是每次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适应包间里在我看来诡异的光与装修风格。
  尽管有不自在的存在,大学生活还是在ktv里度过了一些好玩的时间。大一大二的时候还盛行刷夜,学校对面的ktv有199元包夜的套餐,还享受不限量的自助零食。这对于不太富裕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消遣。那时候和寝室去过几次,前半夜大家各自兴奋,到后半夜的时候也只剩几个麦霸还守护着话筒,其他人东倒西歪。
  几个室友喜欢的歌手都不那么主流热门:动力火车、王杰、 、何勇……仿佛跟那个时候隔了两个年代。于是乎我们宿舍去ktv就宛若20世纪金曲复盘,画质模糊的mv画面,一些剧情在现在看起来十分尴尬、做作。但也没那么重要。
   可算是我们都常唱的一位。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听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在听他的歌。曾经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月亮代表我的心》,从那之后,他的歌就成了我们在ktv的常客。可能没有那么多高音比较容易唱吧。(当然啦,中音唱好很难)从《雨一直下》到《大女人》,再到《用心良苦》大家一起合唱。跑调的、没跑调的,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段画面就是我对ktv的印象。
  每次刷夜结束,大家都会拖着精神干瘪的身体,跨过天桥往学校走。北京有很强的漂泊感,因为马路大多很宽,多数时候不得不翻过一座天桥去到另一侧。在天桥上能看到两侧怪异古板的大楼,沿街的商铺被掩埋在行道树的后面。清晨的马路陆续有车驶过,却看不到一个路边早餐摊儿的烟火气。仿佛就像是看一幅拙劣的长卷——人、车、楼、景各自为政,只是画卷上呆板的几笔。
  整夜黑暗之后,眼睛还在适应白天的光亮。沿路的景致无暇注意,匆忙从画卷中穿过,回到宿舍,睡到午后。
  本文来自每日书,用书写的方式,和过去和解。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