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伙逆天改命,成教育界“相声大咖” 考研高考名校….txt(小伙为救命恩人逆天改命)
他是教育界的相声大咖,对着满堂的学生,段子张口就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大一的同学过来干嘛?听相声?大一就应该谈谈恋爱分分手啊”;“大学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证,那个证叫机动车驾驶证”……
认真起来的他,也是一本正经地循循善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多时候,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方向错误了,冷静思考,认真研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他是考研名师 ,教育机构合伙人,b站拥有120万粉丝,抖音857万粉丝。在电商平台,他的头像就是活招牌,有粉丝评论“像听相声一样追 的直播讲座”。
往年到了备考旺季, 天天打飞的,通过一所所高校的宣讲会, 助数以万计的学生找到考研的方向。如今,他逃离了奋斗十多年的北京,定居安逸的苏州,隔三岔五坐在直播镜头前,对着一个个id号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 老师。”
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的催化下,上网课变成了一种日常,同样的课程惠普到任何有互联网的角落。
老师·网红
对比网上的视频,实际生活里的他沉稳内敛,红色户外运动外套和黑色运动裤,外套胸前印有白色的北大校徽,里面是一件灰色衬衫。办公桌前的 没有鸡血满满的样子,略显疲惫,烟灰缸里有些摁灭的烟头。“今天如果不是要见客,我都不会穿衬衫,一般穿什么衣服都是随手拿”。
3月中旬,仅仅只是因为搬离北京来到苏州, 喜提热搜。他结束十几年的北漂生活,定居在苏州独墅湖边,所住的这套湖景房五年前就已买下,公司就在离家不远的创意产业园。
几年前, 爱上跑步,还在2020年参加了人生首场马拉松,“现在早上没事喜欢围着独墅湖跑”。他喜欢苏州的气候和节奏,但是生活并不完全是惬意的,“其实比在北京更累”,因为他现在不仅是老师,也是公司合伙人。
2016年,在教育机构做讲师的 因为一条“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走红,“其实那场讲座讲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被人剪成短视频就火了,我至今还不知道是谁放上网的,我要知道了,非得感谢他八辈祖宗”。
火了之后, 开始频繁去各地演讲,“常常一两天就换一个宾馆,醒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随着越来越多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听他的讲座,“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因为我要在现场表现得比视频里还好”。
幽默是 的风格,但是这种“相声”外衣之下并不是没有干货,有位专升本的学生至今仍然记得 的一次讲座内容,“他很会把一些抽象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去解释”。
成为网红老师之后,他上综艺、做直播。在接受鲁豫的采访时,他提到读研确实可以改变命运。这一观点也被带到《演说家》的舞台上,他和马东也因此起了很大争执。除了在短视频和综艺上留下爆点和金句,他也试水直播带货,“但是做得不好,这事儿给我打击还挺大的”。
后来, 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升学导师,除了日常做高考、考研系列短视频,他开始在更多的平台尝试做直播,每年九月份开学季,是考研大纲的发布时间,所以也是学生进入全力备考的高峰期。那个月,他在淘宝直播连开七场直播,从整体趋势讲到具体课程。而十一月份,则是考研大军的冲刺阶段,他带着店铺参加双11大促,种了几个月的草,在这个时候促成了课程的销售。
有人说他在追流量,他毫不避讳,“我追流量就是为了增大教育的声量”。流量将他架到现在这个位置,没有办法停下。成为 教育合伙人之一后, 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向高考志愿填报。他不愿意将这称作是发现一片新的商机或市场,“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们其实挺迷茫的,都不了解怎么去填报这样一个决定命运的东西”。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出生在黑龙
江齐齐哈尔,“我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一家人租住在五十平的房子里”。少年 ,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冬天鞋底裂了我都不敢和爸妈讲”。
后来他来到郑州大学,考研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有困惑,“发现研究生报考规划存在很大的需求”。毕业后,他北漂进入教育行业,直到他2016年走红之前,整整蛰伏了九年。“我吃了大多数人吃不了的苦”,他也确实获得了回报,所以在他的价值观念里,努力读书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出生微寒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刚开始做老师的那些年,我会加很多同学的qq”,在走红之后的某一天夜里,他找回之前的qq号登陆空间发了一条动态——“同学们还记得我吗?”
很快有留言互动,“那位同学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后来在中科院继续硕士和博士学业,现在在丹麦的研究所。他告诉我说,老师我明天要和朋友去比利时,听到这些经历的时候,我觉得我鼓励大家考研、为大家做规划,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 的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叫他张老师,“我不喜欢别人叫我老板,我就是一个老师”。但他又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老师,“我是一个教大家做选择的老师”。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它不仅关乎努力,更关乎选择。高考也是如此,“同分不同命的例子太多了”。
“人生是由很多偶然事件组成的必然事件”,步入教育行业,并不是 深思熟虑的选择,“我不过是干一行爱一行”。尽管他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努力,但他还是会不遗余力地告诉大家选择的重要性。
现在 的工作重心渐渐从考研转向高考,尤其是在江苏省高考改革之后,他计划在公司搭建起辅导高考志愿填报的团队。考研依旧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包括毕业生的求职问题,总之就是各种各样的选择。
“劝人升学”的老师
2021年,考研人数达到377万,考生人数年年攀升,录取难度也在逐步加大。
人满为患的名导大课
当我们在谈论学历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不同院校的学生贴上标签。以往 常去二三本院校演讲,“这些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他们没有学校光环的加持。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作为敲门砖,他们连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没有”。所以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到、了解考研本身,是让 觉得有“更大价值”的事情。
不过,名校毕业的学生同样也有升学焦虑。在与一位北大社会学系本科生的交流中,她坦言自己虽然不想升学,但还是会去争取保研。名校的升学压力甚至更大,“就北大的本科生而言,大家都不想本科就是自己的顶峰”。而想要继续留在北大,要么脱颖而出争取保研,要么通过考研杀出重围,无论哪条路都不容易。
读研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我规划或选择,它的意义在于满足兴趣或志向,文凭应该是作为一种结果而非目的。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一种退路,奔赴着一纸文凭带来的更多优势和可能性。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 是“劝人升学”的老师。但谈论起自己女儿的学业规划,他坦言,因为吃过了生活的苦,所以不想让女儿吃苦,这就是作为父亲的 关于爱的朴素逻辑。
对于“女儿奴” 而言,中年焦虑就是为女儿能随心所欲地做选择创造更多条件。
我是个好人
一位大一就决定考研北大的同学这样回忆和张老师的初见——“俗人”一个,但是这种俗并不让人产生厌恶。“他就像一个递菜员,熟知厨师做的每一道菜,他把我们的理想、未来以及职业放置得当,给予了一种安全感,你不要怕菜不好吃,火候够不够,跟着厨子燃烧就行。”两个小时,欢声笑语,离场时,就像刚进入高三时,大家讨论高考要去哪个学校,“一种忙碌的精神气”。
有人说 是个商人,他成功地抓住了这个年代各个年龄段的焦虑,并借此发现商机;也有人说 是个好老师,“因为他确实没有说错,读书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对于这种争议性,他觉得无所谓,“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我”。
但要是让他做个自我评价,“我觉得自己是个好人”,而他对好人的定义则是“不结仇”。在早期的视频里,由于直接点出某个学校某个专业的不好, 招到很多师生的骂名,现在的他已经谨慎了很多。在青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一位男生走上讲台将鲱鱼罐头泼到了他的身上,在恶臭中他继续讲下去、学生们也继续听着,有同学发微博说,“总不能因为一个恶臭的人而放弃考研吧”。
当上老板之后,他的身上多了更多的责任,年会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每次听到员工说他们买房买车生活得更好的时候,我就非常有成就感”。对于身上的争议性与矛盾点, 坦然接受,他在努力做一个不结仇的好人,“网上的舆论放大了太多东西,但至少和我真正打过交道的人会愿意将我评价为一个好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