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不待扬鞭自奋蹄——一名史学研究生的硕一学习感悟.txt(不待扬鞭亦奋蹄上一句)

问题青年一般的2020转眼已经过去一半了,对于很多受到

影响的学生来说,无论那个学校的2019级硕士都应该是比较悲催的一届,重返校园没多久,连校园位置还没摸透就困居家中。当然,面对挑战不能怕,要微笑着面对它!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双非历史学硕士生,我希望将我这一年的学习经历与经验缓缓道来,既为后来者参考,也为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做个脚注。
top1 脚踏实地最重要
如果问起读研的目的规划,很多人会回答:好找工作,准备考博等等如此,然而,在研究生院的老师眼里,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完成学校规定目标顺利写完毕业论文毕业。什么理想饭锅统统浮云,你可以说学校不尊重人,将你视为写作机器。然而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最终倒霉的还是你自己,因为学校可以在你长时间久拖毕不了业的情况下将你开除,换来你学了一个寂寞。况且学硕三年,看似很长,实则很短。很多院校在研二下学期就不再开设课程,当写完论文的他人或忙实习或忙升学,而你对着尚未成型的论文枯坐,文钱逼死英雄汉也不过如此,因此入校后积极与导师沟通,研一就开始寻找好毕业论文所需材料,研二尽心写出打磨,这样到了研三就可以轻松做自己想要干的事情,岂不美哉?
?
top2 培养问题意识
其实谈到硕士毕业论文很多人犯嘀咕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写,毕竟对于只要讲好一个问题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说,硕士的毕业论文不仅在字数上要达到几万字的规模,更要求能有谈问题的创新点。怎么能在那么多前辈的文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点,我认为这非常考验自己的问题意识,陈垣先生提出治史要从已知之书、已知之人寻探未知之人、未知之书。对于初涉学界特别是很多跨专业的我们来说,提出史学的新观点新问题或者做大规模的考证工作未免太强人所难,但是在别人的基础或者是传统史料上用当代新发现或者新研究方法对我们来说却是方便快捷的,很多作者在写下研究作品时未能考虑到的一点,我们却可以在相似的书的启发下写出新的内容。比如中国农业史已经有很多前辈在做,然而隶属于农业史的具体农产品品种如西瓜冬瓜等的历史却鲜有耳闻,那么从这里入手,岂不就是在已知探寻未知吗?学术研究如同撑船渡河,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不在深入了解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贸然动手写文,最终只会陷入为了结论倒推过程的悖论之中。
?
top3千万不要忘记学习
在探索年代伟人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到我这我希望说:千万不要忘记学习。据我观察,很多人抱有一种上了岸就该享福的心态,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想想自己为了考研所做的牺牲努力,当日在图书馆的奋笔疾书换来今天“苟过三年”的心态,真的值得吗?当然还有人固步自封,只看上课所需书目,对于其它学科抱有排斥的态度。我觉得作为文科生应当有一种傲气,尽管电光石火咱们无力了解,但是学贯中西马,汇通儒释道,纵横文史哲还是能做到的,而且要做就要做的比那些理科生做的更好!理科生不乏有做文科非常强的(比如微博网红马伯庸老师),因此面对这一现实更要有危机意识!同时多学一些其它科目内容,多出去参加学术会议,蹭学校讲座,也可以为我们开拓学科视野进而找到论文或者研究的新思路有很大 助。一旦固步自封陷入小圈子的互相追捧,那么一个人的学术生涯也基本断送了。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本质还是希望诸位能珍惜时光,不负韶华。毕竟在浮躁的年代还能有一片天地供人学习,真的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