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SWJTU研·人物丨【唐院新才】刘长孟考研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他一个….txt

原标题:swjtu研·人物丨【唐院新才】刘长孟:考研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他一个人修行了三场

夜已经很深了,7号教学楼走廊上一片安静。男孩背着书包,急促的脚步声在静谧的教学楼里变得十分响亮。他望了望门外,成都的雨说下就下,大风卷着暴雨狠狠地拍打在门前的大树上,哗哗作响。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看见路旁昏黄的路灯和远处似沼泽噬人心志的黑暗。

来源丨扬华研究生新闻中心

记者丨廖祎来

文丨廖祎来

摄影丨孙默妍

编辑丨王 喆 姚 月

排版丨何杰丽

“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研究生的生活又是否如我所愿?我所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男孩脑子里各式各样的问题宛若不同颜色的线互相缠绕,根本就挑不出来自己想要的那根。他摇了摇头,从思绪中醒了过来,看了看外面,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他攥了攥手,迈开步子走进了暴雨,不知为何,没有奔跑,只是信步走向住处。

回到住处时,全身已经湿透。他掏出手机想看一下时间,发现手机进水根本开不了机了。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滴到手机上,手机屏幕映出他的脸庞。

有那么一瞬间,他仿佛找到了答案。

「搁浅」

刘长孟,西南交通大学2018级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新生。从四月初进入实验室到九月份开学,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以学生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

△ 交大.再相逢

他曾经以为研究生就是单纯地做理论研究,但是真正体会过才知道,原来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研究生生活虽然与自己想象中有一定的出入,但他却十分欣然地接受了,就像在第三次备战考研时,他欣然接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夜雨。那些过往,早已让他可以坦然地面对生活所能遭遇的一切。

刘长孟第一次决定考研,是因为他的父母希望他考研。

开始的时候,刘长孟追随着所有备考者的步伐,买了一大堆的参考书,立了很多的目标。慢慢地,他厌倦了枯燥的考研生活,开始熬夜打游戏,早上也要睡到十二点才肯起来。即使没有考上研究生,也还是有工作这样一条后路,又有什么怕的呢?游戏开始占据了他越来越多的时间,他仿佛住进了游戏的虚拟世界,完全感受不到现实世界的丝毫温度。

在考数学的前三天,他慢悠悠地开始看概率论。最后,他的数学考了51分,而那年的国家线是53分。

第二年,在父母和女朋友的激励下,刘长孟再一次走进考场。

这一次,他以375分的初试成绩进入了复试,但却因竞争激烈和复试的表现不尽人意而再一次落榜。

△ 最初不谙世事的男孩

当他在最终的录取名单上没有看见自己名字的时候,满满的失落感充塞了胸腔。“有一种最后一丝希望被掐灭的感觉。”

父母开始偶尔有了几句抱怨,女朋友也离他而去。那段时间,刘长孟开始觉得,读研对自己而言是一件有缘无分的事,还是放弃吧。

2017年年初,他收起种种的不如意,跑到为他保留了两年职位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活。

「涅槃」

工作地点在宜宾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面,到最近的镇上还得开很久的车。两边是绵延的大山,一眼望不到头。陪伴他的只有不能言语的葱郁树木和无边的寂寞,以及随时爆发山洪的可能性。

刘长孟主要负责工地现场的放线测量和各方协调。他开始时满腔热血,坚信自己只要用心对待这份工作,就能在这一方小天地有所作为。然而公司复杂的人事关系,让他觉得这一切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清晨的太阳从山的一头缓缓升起,阳光透过树林,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地上。傍晚的落日余晖倾洒在寂静的山野,霞光喷薄,转瞬即逝。没有遵循自己所预期的轨迹,日子就在这样往复循环中慢慢过去。

那段时间,一下班,老员工都会开着皮卡车载着刘长孟,去附近的小镇上吃喝玩乐。白天枯燥劳累的工作压抑了人的天性,夜幕降临,他们宛若变成了另一个人,借助小镇偏远的繁华释放自己。当他们交谈甚欢时,刘长孟在一旁默默地望向天空,月光在薄云之间游走,忽隐忽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之间,刘长孟仿佛看到了几年后的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只能借漫漫长夜来发泄自己。

△ 他一直在不停地探索

刘长孟开始不再和他们同行,一有时间就窝在宿舍看书。虽然渐渐被同事孤立,但那段时间他想清楚了许多问题。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到,自己不愿这样半生流离,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油腻生活,他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7年7月,他最终下定决心辞职准备第三次考研。这一次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女朋友,而是为了自己。

失败两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释怀的事。失败两次后,再尝试第三次,更是一个不易的决定。这一次,刘长孟不再担忧自己能不能考上,他想的最多的是自己将来应该干什么。每每想到这些,他都在不停地怀疑自己。

这种怀疑往往伴随着失眠。他要在床上翻来覆去到晚上3、4点钟才能够慢慢入睡,每天真正的睡眠时间也就只有短短的4、5个小时。

刘长孟开始厌倦冗长的黑夜,只有白昼的车马喧嚣才能够驱赶他内心的孤单和贫瘠。他写了句话贴在了自己的床边:“卑微的生命若不燃烧炽烈,荆棘密布的道路又怎么有光明。”

他把这些困扰当作是上天给予他的一种试炼,只有不停地思索,才能找到光的方向。

纵使陷入黑夜的沼泽、纵使每天不停地怀疑自己、纵使内心充满孤独,但是每当黎明破晓,刘长孟还是准时地背上书包,坐在7号教学楼的一隅,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从白昼到黑夜,他不敢有一丝的松懈。精神的高度集中,让他能短暂地摒弃心中那些杂乱的念头。可每当夜晚,结束一天的复习后,这些念头就会慢慢地浮现于脑海。

△ 藏匿在雨中的答案

也许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夜雨,或者是来源于时间的积淀,刘长孟找到了安放自己内心疑问的地方。长久的迷茫之后,他终于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

关于未来,刘长孟不再惧怕。他想在以后的旅途中尽自己的全力,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历丰富自己。虽然不想走科研道路,但是他希望能将自己学以致用,让自己能够被更多人所铭记,而不是庸庸碌碌地过每一天。他不再为名利挣扎,而是放手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一切,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这一刻,他不再让自己的视线,被满街的“六便士”吸引,而是抬起头,看向月光。他不再被外界所桎梏。在通往未来的漫长旅途中,唯有探求到

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一往无前。为自己而活,安顿好自己灵魂,才能心安。

考试前夜,刘长孟依旧背着书包到自习室复习,准点回住处。这一次,在他的心里,考研是对自己的修行和历练,是实现自我和目标的必经之路,他并没有觉得这个过程有多么得艰辛。

初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天,他从晚上12点开始等待,不停刷新到凌晨3、4点,成绩还是没有出。他放下手机,躺下开始睡觉,一觉醒来看到自己的成绩定格在398分。有那么一瞬间他内心有难以言明的欣喜与激动,但随即,他感到:“这只是一个简短的开端,未来还有很多历练在等着自己。”

2018年初,当复试完后,一切都尘埃落定。他觉得这三年宛若是一场梦,如今,梦醒了,现实生活依旧还是要继续下去。

「新生」

刘长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他坐在靠窗的位置,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述,聚精汇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当他看到课上睡觉和玩手机的人,他好像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辜负了太多人期望的孩子。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知识的宝贵,同样更加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 浴火重生,未来可期

4月份,他就来到了实验室,提前开始了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研究生生活。他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cfrp板加固钢梁技术。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作用在梁上面的力高达几十吨,甚至有一次千斤顶都飞出来了。开始的时候他内心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实验室的生活比考研更加辛苦,不忙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多回宿舍,忙的时候要到凌晨一点多。夏季的夜晚,闷热潮湿,实验室里蚊子很多,做完实验,腿上一般都是十几个包。出实验室的时候,偌大的校园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陪伴刘长孟的是路旁昏黄黯淡的灯光、天空倾洒的清辉月光以及被灯光拉得很长的影子。偶尔在桂花盛放的日子,两旁的路面上有掉落的黄色花蕊,铺了满满的一层,空气弥漫着浓郁的花香。他就在这样静谧的黑夜里,慢慢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向远方。

△ 凌晨一点的交大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的那天下午,成都的冬天出现了久违的暖阳。湖边的座椅上坐满晒太阳的人,他们静静地坐着,闭着眼睛,感受着太阳透过云层留在自己身上的一点余温,根本没有注意到耳畔的微风掠过湖面带起来一丝涟漪。

刘长孟的内心也如这湖面一般,有了一丝的波动。他回忆起这三年带给他的辛酸、苦楚、欢欣、愉悦。阳光仿佛只洒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意识到他不再活在外界的阴影之中,他只是他自己,他叫刘长孟,一个有别于所有人的名字。

「记者笔记」

林海音说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这句话讲述的主题关于成长,责任和身份的转变。

从刘长孟身上,我看到了这种蜕变和成长。我通过他的故事看到了很多人的剪影,但我明白这也不是完整的他。他以后故事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性。我想今后有机会,我还想采访他,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的三年,他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个时候,兴许站在我面前的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将他另一个三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和刘长孟相同,对于考研这件事,多数人的初衷可能是父母的要求,或者是跟风随大流。但是其实很少有人能想清楚自己以后到底应该干什么,考研只不过是一味的逃避现实而已。当有一天你能为自我而活,找到自己心底的目标和方向。那样考研就是具有意义的,否则它就只是没有灵魂的木偶,空洞又失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