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考研清华五道口一战上岸,工科跨考的经验之谈_大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
原标题:金融考研清华五道口一战上岸,工科跨考的经验之谈
一、 自我介绍
报考院校专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硕
初试成绩:总分399
复试成绩:总分442=笔试78+4*面试91
复试线:370(单科要求60 60 90 90)
进入复试164人,最终录取114人(64本部+50与北国会联合培养)
二、 全年复习安排
1、专业课
专业课方面我的成绩算是无功无过,备考过程也算是中规中矩。以下内容供参考。
(1)参考书
易纲《货币银行学》【书里数据比较老,如果存在与当前情况的冲突,以市场上最新情况为准】1-15章 21章。通读即可,可结合习题解答。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哪个版本不重要,我用的复旦第五版就行】1-4章(除4.4) 6-8章可以结合复旦配套的习题书,也是通读即可。(其中4.4和第5章是姜波克老师的研究成果,我们主要参考西方主流的理论)
罗斯《公司理财》【好像出了新版本,我自己用的第九版】1-14章(除14章行为金融)16-18章(15章可以看下理论,不太用纠结课后题)19章不在考纲,但感觉也会涉及一点,建议看。课后题可以参考圣才答案书,可能有错,自己讨论一下就好。另外,觉得中文版翻译不太妥贴的可以对照英文看一下。另外需要注意英文版习题比中文多得多得多的多,推荐直接做英文题。
博迪《投资学》【好像也出了新版本,我用的第九版】1-11章,14-16章,18-23章课后题参考圣才答案书,也可能有错,也是对照英文版。
(2)五道口的命题风格
考虑到知识内在联系的紧密程度,以上四本一般划分为宏观金融(货银国金)和微观金融(理财投资),在初试试题中分别占50分和100分。近几年宏观金融没有再考计算大题(不排除以后还考),所以宏观金融主要是应对选择题(基本概念)和论述题(15分,结合热点),微观金融主要是选择题(基本概念+计算)和计算题大题。【初试复试都不允许带计算器】
关于五道口命题风格,个人体验如下。
l 从题型分类:
选择题的概念题重基础,所谓超纲内容也可以通过基本的金融学原则进行推断。也会出现一些偏市场上的东西,比如近两年考察过可交换债券,短融中票等。
选择题的计算题以及计算题大题,重计算。比如手算小数点后四位(这个需要硬着头皮算)。手算1+x的20次幂(可以用幂级数逼近)一类的。跟据我以及同届同学的成绩推测,最后结果错误可能整道大题不给分==另外很可能考察前几年考过的知识点,只改数字的那种!
论述题考察当年的热点,这个可以后期准备(机构会有专门的热点整理,比较全面)。从成绩推测,给分很飘忽,但有逻辑的多写点没坏处。
l 从四门课分类:
货银国金感觉占比很小,基本都是考察基础理论。也可能结合市场上新的金融工具来考,比如当年考过央行创新推出的酸辣粉麻辣粉等。论述题可能需要的是良好的逻辑框架和金融素养。。
微观金融会考察基础知识(选择)和基本的计算题(大题)。不过也是很有可能出幺蛾子的。。比如2017年考察了一道独角兽证券的问题,表面上来看就是求公司价值(ev),但是细节的处理是没见过的。2016年考察了一道利率二叉树问题,可能本科学过固定收益证券这门课的同学会感觉不难,但是没见过的同学还是会懵。2018年大题比较常规,就是算算算。。
公司理财到后期会感觉我做了很多罗斯为什么有的真题还看不懂,没关系的,大家都是如此。公司理财考察的灵活性特别大,真的遇上没见过的题区分度也不会很大。投资学在这方面会友好一些,每年真题都会有课后原题出现,所以刷好课后题就好了。至于新题型,谁也不知道命题老师在想什么,所以尽自己所能,把该拿到的分拿到就好啦。
额外提一点,我们可以自己想想什么样的题适合出题,什么样的不会出题。约束条件(往年来看)为:五道口只考选择题、计算题和热点论述题,不让带计算器,覆盖四门课这样。所以说像那种需要每年手动折现一次,期限长达20年的npv计算题出现可能性很小(对应来看可能考察年金,毕竟只用笔算一次),对冲基金double fee这种小知识点考大题的可能性很小,一道大题只考单一知识点的可能性很小(比如2018真题计算第三题就是国际金融中利率平价理论与投资学求mvp的结合)。
(3)复习方法和体验
由于一开始复习方法不当,专业课是我复习的最不顺利的一门。回头看过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抓细节,而忽视大逻辑和框架。所以在此给备考同学提一个复习的思路,放弃章节的概念而形成【模块】的概念,找到各章节内容之间内在联系,最终做到拎出某一个模块就可以把相关内容都想起来。
举例来说,货币银行学,无非就是货币学+银行学。其中货币学包括,货币分层,货币供给(货币创造),货币需求(结合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理论(利率决定理论:古典、islm、凯恩斯、弗里德曼,这部分也可以联系到总供求模型;利率结构理论:期限结构、风险结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银行学包括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入手),也会涉及其他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让我感到复杂更多是在于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我们需要掌握最主流的观点并且清楚各学派基本假定的不同即可,不同的出发点当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微观金融也是这样。公司理财的大模块基本包括:资本预算理论(利用npv等指标找项目,结合实物期权等)、证券的估值(绝对估值法—联系宏观分析财务分析,相对估值法—一些市场上常用的估值指标。会用到货币时间价值的知识)、均衡市场理论(capm apt,这部分主要看投资学,博迪讲得更详细)、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价值–mm定理)。投资学的大模块主要包括: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到capm apt的发展过程、固定收益证券(定价,期限结构,利率风险等)、衍生品(期权期货互换,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题)、积极组合和消极组合的构造与管理等。
宏观金融这部分很推荐机构武玄宇老师的讲义和视频课,在自己啃完一遍书后(前提是有质量的啃完,个人认为第一遍读书不用刻意做笔记),可以利用听课来形成模块。听完一遍会感觉神清气爽。我觉得不妨就follow学长的框架(因为实在太完美太逻辑严谨了。)这时候再自己做下笔记,形成自己的东西。
微观部分感觉理财和投资完全可以合并为一本,很多内容有交叉。这部分前期主要靠看书和做课后题来 助理解课程内容,中后期通过真题来把握所谓的重点。重点主要在于mm定理、马科维茨投资组合和均衡市场理论(包括积极投资组合构造,也可能出证明如2019年两基金分离定理)、资本预算(项目npv)、现金流贴现法估值基本是每年必中,近几年衍生品也有题目出现。
微观从一开始就是要做笔记的,我自己的第一遍笔记是记基础知识和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外文翻译之后的书籍语言上会有一点啰嗦。。也可以说是详尽吧,所以第一遍不妨自己整理一份精简版的知识点。读书的过程中要配合做课后习题,我自己第一遍读书没有把各章的题都做完,只是通过题目来确认一下我懂了书里的内容。第一遍读完后,就可以开始凭着记忆和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来全面刷题了。这段时间我基本没有看课本内容,忘记的时候翻我的精简版知识点并做标记,这样我就找到了常考的点。这一遍做题时要记习题笔记。因为我直接做了英文版习题,我就简略翻译抄下题目再写“正确”思路和答案(分别写),注意把做题时自己的想法记下来,比如这个题新颖在哪,我自己当时想了什么,思维上走了哪些弯路,这样理解就比较到位了。后续可以再回归下课本,再通读。10月份左右还看了机构的视频,接触了新题型。
通读时不用太在意书里看不懂的内容,比如投资学的实证偏计量的部分以及后面积极组合风格分析、市场择时期权什么的,往年来看没有涉及过,想想也很难出题。但是对于复试准备来说(尤其本科金融专业的同学),应该还是需要了解一下capm的实证检验过程(两步回归以及法玛麦可贝斯的改进)等偏实证内容的。
(4)时间安排
考研复习肯定是越早开始约有优势。我自己是2018年3-4月份确定了学校,准备好了复习资料,劳动节正式开始复习的,因为本科就是金融学专业,所以整体下来时间感觉基本上刚好。正式复习我先从数学和专业课入手。
5月开始专业课一轮复习,主要是通读课本并做课后习题,以确定自己是否懂了书里的内容。宏观金融第一遍因为不想抄书所以我没有做笔记,但是理财和投资我是把知识点和习题分开笔记做的(之后基本没再大面积看过书,都是查阅自己第一遍记的知识点笔记)。记笔记有一个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把“正确的理论or答案”和“自己的正确or错误的思路”都记下来,引导自己思考的过程。
我自己一轮复习结束基本上已经暑假中后期了,有了前期的知识积淀这是就可以尽早接触真题了,主要是靠真题 我们更好的把握五道口的命题风格。单是掌握课本的知识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会灵活运用。
一轮之后的复习我觉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安排,不必强求宏观微观齐头并进。我自己的情况是第一轮+视频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看货银国金,专心去刷微观课后题了。虽然10月中旬再捡起来货银国金感觉有点陌生,但在武玄宇大神的强逻辑下很快就能恢复记忆。第一遍看理财投资时记的笔记非常宝贵,后期微观金融基本上不看课本了,而是复习各种题型,每一遍复习都会筛掉一些自己认为完全掌握的问题,也会有继续出现新的问题,这个时候看一下笔记,回忆一下自己之前做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让自己的思路不断靠近出题人意图,如果有新想法也要记下来。
之后复习货银国金的计算题可以在机构课程 助下自行整理笔记,这一块可考的点不太多,或者说适合作为考点的不太多。货银里货币创造,国金里货币市场、期权、期货套期保值等可以作为计算大题考察。
热点题大概12月初准备就可以,基本上机构这边的热点整理和日常关注一些公众号(财新网、央行观察、清华金融评论等)就可以覆盖了。一般来说五道口是2选1,一道偏国际一道偏国内。2018届是特朗普减税对人民币汇率和“逆周期因子”,没有考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双支柱货币政策框架,而去考了出题时还未完全落地的特朗普税改,有那么点反押题的意思。这里推荐一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考前大概前三季度都能出来,基本会涵盖国内热点。
最后说一下,五道口专业课答题纸就是空白的纸,选择题、计算题和论述题都是自己安排空间写,页数绝对够,我印象里用了不到一半吧。时间上也绝对够把自己会的题写完,这个不用担心。
2、数学三
数学这门课,踏踏实实准备就没啥大问题的。
(1)参考书
不像专业课,历年来大家都用那几本书,公共课参考书选择就多很多了。我认为选择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一本书读三遍胜过三本书都只读一遍。我自己用的是 全书,还参考了李正元的一套,知识点是一样的,少数部分思路不同,感觉后者错误率(或者说我看不懂的部分)稍高。
(2)时间安排和复习方法
5月开始草草刷了一遍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本科教材,感觉没用,后来直接做了 全书。不一定非要按全书目录顺序,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完全可以穿插着看。
我第一遍做全书主要是在书上勾画知识点,题目做在草稿纸上了,所以第一遍结束书还比较干净。这一遍做感觉直接会做的题挺少的,基本是读完题自己想想就看答案了,所以书干净的同时脑子里也比较干净。。这种做题方法挺不好的,大家以我为鉴吧。大家不妨多思考一下,即便不会也动笔写写可能的思路,先别看答案。这时候形成的思路很可能就是你习惯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改变习惯挺难的,所以不妨去顺着自己的思路,引导它向参考答案靠拢。别怕进度慢,否则二轮刷书还要这样来一遍。
二轮刷全书时还做了配套的小册子,这个小书比全书还难。这一遍我做了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笔记,还在书上标注了易考、易错、思路独特的题目。记笔记时可以看一下之前读书时留下的痕迹,看看是否还面临同样的问题,或者有新思考。660我是集中刷完的,就是拿出一个时间段,只做660,上面有很多好(难)题,整理下来后到考前还在看。
10月上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真题在思路上通常比较友好,但对计算能力要求颇高。另外,之前学微积分的同学可以适当看一下证明题,有一年真题考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倒也不用刻意去看,铺天盖地的模拟题会覆盖可能考证明的知识点。
关于模拟题,除了各大考研辅导名师的套卷,在这里提一下我以及身边人做的比较多的合工大五套卷,确实是质量比较高的模拟题,后期可以拿来练手和开拓思路。不过还想提醒各位注意一点,所有科目【真题为本】,其他一切模拟题都只是 我们保持手感和大脑活跃度的,不用因为模拟题做的好或者不好而影响心情。有个说法说合工大做到120的,真题上135 so easy。
3、英语二
(1)参考书
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一历年真题, 拆分与组合翻译法,王江涛作文小册子(考前预测20篇)。真题选择哪个老师哪个机构都可以,我自己用了张剑黄皮。
(4)时间安排和复习方法
4月5月我结合视频刷完了朱伟的恋练有词,没买书,自己做了笔记。朱伟对于词汇的串联还是不错的,也会放到真题里讲解句子,不过明显他自己侧重点是单个的单词,而不是长难句分析。朱伟老师有时会展开一下,此处可以快进和倍速。
7月开始做英语一真题,一开始我是一套一套做客观题,简直是打击自信!!完形填空错一半以下就很万幸了,阅读感觉文章都不懂,更别说做题了,于是遂放弃。这段时间去看了一点长难句分析,分析长难句主要是破除对阅读的恐惧感,增长自信,让自己读懂文章的过程,如果你感到文章难到令自己焦躁、读不进去,不妨放下做题的想法,只看文章不看选项,分析句子,分析章节,分析主旨大意。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再去看题目,即使没有选项自己心里也有一定的答案,再从选项里选择最合适的答案。为了不毁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小小的自信,我直接去做了英语二。英语二的完形填空考察靠语感的更多,固定搭配更少,日常用语更多,生词更少。阅读理解生活类文章居多,学术类文章较少,再加上前期分析文章的练习,做起来就顺利多了。真题可以留下2-3套考前练手。
9月下旬开始准备主观题,用了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翻译要求信达雅,也就是忠于原文,语言流畅优美。我感觉这本书的思路比张剑真题解析的翻译好掌握一些,推荐。作文大概11月开始准备。我先是自己写了几篇英语二真题作文,感觉表达方式特别像小学生。早读时翻之前记的朱伟词汇笔记里面的真题原句,突然想起来可以从这些句子里汲取灵感。之后我做阅读时就特意找了些能用的句子记了笔记(尤其是英语一的文章,很适合作为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刻意参考这些句子,把它们改造的更适合作文。多动笔自然就背过了。
英语二真题我大概做了两遍,之后有自信了把余下的英语一真题也都给做了,分数也还可以,客观题偶尔能全对。在做题时主要注意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和定位,并总结易漏易错点(我就直接记在卷子上了)。后期市面上有铺天盖地的模拟题,印象里有个绿色皮的 考前预测五套题有几篇文章还可以,其他都不推荐。最后几天复习就看之前做题时记的思路分析和易错点,又做了之前留的几套练手卷子,感觉都还可以。
另外想提一点,我发现英语真题经常有重复考点出现,比如前年考过的熟词生义很可能今年再考。真题很重要,近几年真题是重中之重。
本次考试中我的英语二客观题应该是没有错的,主观题翻译印象里不难,作文是准备过的主题。下面说一下我认为的真题和模拟题差别以及真题阅读万能解题方法(自认为万能)。
真题阅读理解可以简单分为细节题和主旨题。对于细节题,每一个选项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解题方法就是定位并比较。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对比看这个句子和选项句子的感情色彩、陈述事实是否一致。主旨大意题其实也能把选项进行定位,只是定位后我们需要结合文章大逻辑进行判断,主要是判断感情色彩的一致性。真题里考察推理是比较少的,也就是说选项考察的基本都是一眼看出来的浅层含义,很少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外推,这里就是提醒大家不要过度推理。做题做得多了也会培养出一种易错点敏感,比如一段话里说这个人比过去更了解自己了,选项是专家更了解这个人了,显然就是错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模拟题选项设置感觉很随意,很多就是从文中不同地方杂糅出一个干扰项,没有太大分析价值,所以不推荐做模拟题。
4、政治
从最后成绩来看,政治是救了我的一门课。不过讲真话我考完政治的感觉不太好,自己背过的东西都出现在题目的叙述里了,我选择的方法就是改写材料。从分数来看,可能当成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解题思路吧。
(1)参考书(只列示了我认为有用的)
考试大纲(超级重要), 1000题(在大纲出来之前可以做做试试,答案解析非常详细。看大纲的时候配合着做,理解大纲内容),肖8肖4以及 点题班(大概12月中旬出),机构材料
(2)时间安排和复习方法
我自己大概从8月开始看政治,没有具体安排时间,学别的课学够了就翻翻精讲精练,然后成功睡着无数次,这段预习没什么效果。大纲下来后我结合视频把大纲算是完整的看了一遍(大概从大纲出来到10月下旬)。看大纲也是不用拘泥于目录顺序,毕竟想听懂马原还是很累的,可以看一会马原看一会近代史和思修这种相对轻松的部分调剂一下心情。看完一章我就把1000题对应内容做了一下,并且标注了错题和容易混淆的点。其中马原和毛中特听了不下两遍,马原是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哲学部分,毛中特是占分大。我平时晚上跑步时会再听听,应该也是在往脑子里进的。
通读完大纲我做了下 的真题选择题部分,感觉细节题有,但是没有我想的那么多,大部分还是考察大框架性的内容。个人感觉1000题和真题风格不太像,1000题更多的是 助我啃下课本,考察的基本都是大纲上找得到的内容,真题则更侧重理解。尤其是多选题,有极个别能在书上找到原话,大部分还是分析材料自己理解着去选。
再往后十九大落下帷幕,肖8肖4以及其他老师的套卷也陆续出了。这个时候(大约10月下旬)开始试着做套题。这里很推荐 命题人讲真题的解析,顺着肖老师的思路来,就会感觉参考答案好 理。2017年赶上十九大,这是绝对的大热点, 老师基本把所有可能考察的点都总结出来了,买来看就好了。
选择题来看,马哲部分的单选多选都比较难,需要我们有分析题目和合理外推的能力。这个真的挺玄的,我自己确实除了多做题也没想到别的方法了。马原其他部分的选择题不难,对大纲有印象就能比较容易的选出来。史纲主要考察基础史实,也可能会结合当年热点考察与之沾边但大纲上又没有的内容,比如某一年考了古田会议,是当年习总书记在古田开了个会,考后第二年列入大纲。毛中特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觉后者考察更多一些(印象里毛中特的第八章是个重点,讲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毛泽东思想的题和史纲有点分不太清。毛中特2018考研我觉得都在考察热点,毕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说是热点其实本质也是大纲内容。思修的选择题印象里不难,那些非常拗口难记的什么传统文化、权利义务如果当年没有这方面热点,倒也不必背的滚瓜烂熟,能选出来即可。选择题还有专门的位置留出来给热点题,这几道题就看当年押题和反押题的水平了,背的着就有分,背不着就蒙吧。分析题主要在于看出题眼,也就是题目考察哪个知识点。以马原为例,要判断好是考察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还是其他知识点,并且需要判断出具体是里面哪一项(矛盾分析法有一大堆)。这里就像前面专业课那里说的一样,要有模块的概念。历年真题的分析题参考答案基本都很短,要知道,他给出的是最最精简、最最 理的答案,我们考试还是要把相关的知识点都写上的。从分数上看,一般认为大家分析题水平都差不多(毕竟大部分人都是背肖4),所以选择题得分显得更重要。我觉得这个就只能多做题、多看新闻来积累所谓政治素养吧。额外说一点,写字好看一点应该会在分析题上有点bonus。到时候分析题是一道题一面a4纸,一道题一般有2-3小问,自己安排好空间。
我自己考前是把几乎所有能买到的套题选择题都做了,大题都看了(各家机构大题差不多。。只看不背其实没什么用)。考前20多天左右开始背肖8肖4,15天时感觉肖8背不完了,遂放弃只背了肖4。点题班出来后又选择性的背了点题班讲义补充的大题。感觉肖4和点题班 助最大,直白的说就是命中率最高。我自己考完感觉选择题还好,估计能在40分左右。马原大题感觉答案都在题干里了,干脆我就阅读理解了。即便我是做了阅读理解,我认为我还是把我脑子里与题目相关的模块写清楚了,并且各个模块做了一定的展开,以使其看起来有条理。
总结来说,政治大纲所有内容都要通读过,一般的内容我认为一遍即可,重点内容(如何判断,做题遇到多的就是重点)多看几遍,重在理解。对于选择题,对大纲得有个印象,具体来说就是看到选项眼熟,对常见的错误保持敏感(比如常考的改革和革命)。分析题大概10月中可以开始做,12月就要开始着手背了。倒不是说有多大可能性押中题,更多的是让自己有话可以说。过去考察过的知识点,今年完全可能继续考察,不能掉以轻心。
时间安排上我觉得大家不用开始太早(大纲下来开始即可),实在想看可以用往年的书或者本科教材学一下马哲。
三、 复试经过
五道口的复试包括笔试(满分100分)和面试(满分100分,最后计算时乘4)两部分。
1、笔试
笔试和初试风格类似,难度稍高,复习方法也类似。2018年复试是没有热点论述题,只有大概30道选择(难于初试,我大概有5.6个拿不准的)和三个大题(都是计算量大大大大大大的那种)。我是复试前半个月在机构复试班准备的,之前一直没什么动力。笔试区分度不太大,我自己是以75分为目标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60分才能有学上。面试占比很大,所以下面主要说面试。
2、面试
面试的难点主要在于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串联起来(做过什么),发现自己的亮点(适合做什么),并且做一个合理的外推(未来要做什么)。下面具体说。
(1)单面
先说我被问到的问题。
自我介绍–
针对我的职业规划问了一个问题,具体的记不清了。我印象里我没有正面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说了一下我为什么想做pe,大概说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水平什么的。没有追问–
本科的成绩排名–
问到简历上提到的一个比赛,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模式的,问创新模式是什么,有什么借鉴意义–
问你能给五道口金融学院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真的把我问住了,老师意思很明确,我对学院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学院为什么要招我。看我思考有点久,一个老师开玩笑说你可以说捐钱,一群老师笑。我最后应该说的是科研–
英文问题是:单位根检验有哪几种,区别是什么(英文问的)。我没答上来。又问为什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我大概就说不平稳会导致伪回归什么的(还不会用英文讲伪回归和差分。。)单面出来想到第一个问题可能是adf pp之类的(我成绩单上有时间序列分析这门课)–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党员对吧,那你做一下自我批评–
在单面中,老师主要看简历和个人陈述,也会翻成绩单。其中简历最重要。但是老师问的与简历和个人陈述直接相关的问题比较少,更多的是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外推。同组同学都是从职业规划入手,顺着同学的回答继续问(有同学说通篇都是问职业规划)。大概会有一个,最多两个问题问简历上的科研经历、比赛等。会结合本科专业问(财经相关),比如本科国贸被问了特朗普新政对我国汇率的影响,有同学说想做pe,老师问有没有这方面的role model,看到成绩单有某门课,随便问个这门课知识点,跨专业的同学比较容易问与金融相关的经历。
英文问题是一个加分项,即答好了有bonus,答的一般不会很扣分。问题没有定式,可能会从成绩单上随便挑一门课,有人被问了capm,还有金工的同学被问了随机过程,学统计的被问了时间序列。跨专业的有人被问家乡,还有大学的遗憾收获。工作后的有问工作经历。
基本来看每组老师(面试分两个平行组,组间差别比较大,从面试风格到给分。。)问问题的思路是一以贯之的,所以如果进入复试时不是安排在第一组,可以问一下前面的同学以作参考。
下面说怎么准备单面。这一部分非常感谢保研的天使们 我模面试以及对简历提问题,也感谢机构复试辅导!
我现在认为准备面试的过程是很难得的让自己回想过去的经历和畅想未来的机会。对于我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型的人来说,通常我都想着先把眼前的事做完再说,可一旦做完总有新的事摆在眼前,这个“再说”从来没有再说过,也就是缺乏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而个人陈述就是让我们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串联起来。比如说我个人陈述的思路是,我大学做了很多事,其中哪些做的还可以,基于此我形成了怎样的职业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短期、中期、长期分别要做什么。是的,职业规划对于专硕项目超超超超超级重要。这个规划最好具体明确,最好不要只说个方向,一旦老师问了这个方向里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那就很麻烦了。。简历实际上是除提问之外短时间内认识一个人最好(几乎唯一)的途径,所以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亮点】!!比如我自己着重突出的是学科竞赛部分(这也是因为我的科研、实习以及其他方面不够出彩),主要写了几个比赛,并且把比赛放到了基本信息下面的第一项。要保证简历上呈现的任何内容心里都很清楚,能用中文和英文回答,并能应对追问。比如,讲讲比赛的文章,在比赛中承担的角色,作品创新点也就是为什么能拿奖(如果是金融相关题目可能追问专业问题)等。
简历至少要改个3-4遍,改好后留出大概10天来准备敲定版简历上的可能会被问的问题。(机构会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我当时做简历、改简历和准备问题时还找了身边保研以及出国写过文书的同学 忙, 忙梳理之前经历和职业规划的逻辑,看他们会对我简历哪里感兴趣,他们提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仔细想过并且记下答案,并在模面试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我的语言。
面试现场情况来看,我所在的小组老师们可能偏好性格外向,表达清晰自信的学生,并且对跨专业很友好。自己要注意仪态以及多笑(虽然老师可能不笑甚至异常严肃。。。但我们自己别怂),即便被问住了也没事,老师们会提示你,或者pass掉这个问题。英文口语题我就完全忘记了单位根检验的事,我最后是说了下我们用软件做单位根检验时会有三种选择,分别是带截距带时间项,不带截距带时间项和都不带的。现场时间卡的比较紧,每人15分钟,有铃声提醒。面试时时间过得特别快,也不至于会有煎熬的感觉。
(2)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
先说我们组的题目,供给侧改革的6个措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破除无效供给、放管服、降税、降费)今年受限于资金只能完成其中3个,讨论选出3个。看题5分钟,每人发言1分钟(不安排顺序),自由讨论20分钟,总结3分钟。老师在讨论开始前明确表示他可能临时加选项。。。
群面的常见题型和具体技巧可以自己上网查,可参考公务员考试的题目。复试前一周左右会出小组名单,建议大家提前联系见面磨合一下,基本都在机构报班,很容易成组。一来熟悉各位同学,二来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和定位。注意:任何角色(leader timer reporter等)都是风险收益并存的。
以下提几个加分点:分析题目有逻辑,给说话少的同学适时递话,及时总结前面的观点等,这几个点不管是有特殊角色还是不直接担任角色的contributor都能做的。讨论的最后一定一定要得出统一的结果,小点上可以有分歧,但这种分歧只能是那种受限于题目条件的分歧而不是意见双方无法说服对方的大分歧!明显减分项的话就比如总是抢话说或者一直不说话这种吧。
四、 其他
1、关于每天作息,每天干什么,每个阶段在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第一个我本人超级随性,第二个我觉得每个人不一样,也不用刻意计划(当然如果你是强计划性强执行力的人自己做计划就好了,也不用想别人在做什么),第三个我是顺其自然,该干嘛干嘛,复习完第一遍就复习第二遍,做完第一遍题就做第二遍这样。
延续我随性的风格。个人认为,备考也是过生活,没必要为了这件事花精力改变自己的习惯。比如我本身就喜欢早睡早起(在家就9点多到6点这种),本身喜欢运动(没事跑跑步,现在每天骑车上下班),本身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吃饭或者一起自习,那就继续做自己好了。
说到这里,想提一下宿舍的问题。考研的同学尽量还是能聚在一个宿舍,这样不打扰其他出国保研就业的同学,也不受打扰。此外,室友之间也协调好生活习惯和作息。
11月中旬之前吧,我保持着良好的每天运动的习惯。基本上隔天跑个10公里,中间的一天做一些其他的活动。这个主要是考虑到我无法超长时间连续学习,我又对逛街看电影什么的确实兴趣不大,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放松的方式。至于每天学什么学到几点。。真的就是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学到几点学到几点。有时候没听见室友起来可能早上8点9点多醒了照样收拾一下去学习,这都没关系的。记住,我只要关心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有进步就好了。
关于研友,也是类似的。如果说有呢,整个图书馆复习的同学都是研友。说没有呢,我怎么复习,怎么过我的日子都没有人打扰我。
2、关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先给出我自己的定义:
主动学习:自己啃书,漫长、痛苦而孤独的过程,但是有了一定知识积累以及正确的方法能获得较为持久的收益。对个人能力要求较高。
被动学习:辅导班的培训、上课等。一方面辅导班大家共同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有利于坚持和共同攻克难关。另一方面高质量的课程给人的边际收益特别大,能够 助自己以较快的速度掌握相应的内容。但是一定要注意进行自己的加工和消化,不能过分依赖别人的“投喂”。可能大部分人都需要一定的“被动学习”过程。
在我看来,二者都非常非常重要,说到底被动学习是为主动学习服务的,也就是说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先通过上课等,降维打击,破除对知识的恐惧,课后及时做笔记和复习,形成自己的东西。后续的课程可以不断修正复习的方向,接触新的题型和内容,引导主动学习的过程,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想说的话
考研是一次挺好的和自己相处的机会。我能做的可能就是 助大家把我踩过的雷尽量排除,把我觉得受用的东西分享给你们。在上面的文字里,我可能没有给到大家什么特别具体的建议,我想我也没有资格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去提什么建议,更多的是把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传达给各位,把那个丧到不行又不忍心自暴自弃的我呈现给大家。没关系的,我们可能真的比想象的更强大。
祝来年以及之后的考生们都能在备考过程中收获多多,最终能有如意的结果!
如有问题,留言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