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航宇青年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成长之路(三)_科研(襄阳航宇研究生待遇)

原标题:航宇青年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成长之路(三)

我们本周五邀请到了六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为大家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在研究生生涯中绽放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时间:12月19日(周六) 下午3:00

地点:a18-529

嘉宾介绍

赵 勰

赵 勰

分享

主题

成长从“rejected”开始

个人

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优异,2019年获得 科研创新先进个人、 三好研究生和 优秀研究生干部;2020年获得 国家奖学金、 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和 三好研究生。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篇,申请专利 1项。曾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 三等奖。

主要

事迹

道阻且长,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学术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则将至,只有怀揣着脚踏实地,积极向上之心,才能历经风雨,迎来彩虹。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2018级博士赵勰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科研,积极努力,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

读博对于赵勰来说是新的挑战,是他人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对他的科研生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磨练了他的心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投出第一篇孕育良久的论文后等待审稿意见的那段时间是既充满期待又相当磨人的。而当收到审稿意见并紧张的点开后看见reject后,那种失落是难以言表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是很影响心情和工作效率的。此后多亏了导师的耐心教导与鼓励,并且拿自己的科研经历举例,鼓励他正视挫折,勇往直前。在调整了心情后,他仔细研读了审稿人的意见,并且根据他们的意见仔细地对文章做出了修改,同时他也发现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和操之过急使得文章中有多处笔误和语法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质量。这也提醒了他投稿不能急于一时,一定要投出自己最完美的修改稿。而经过修改后的论文在换投期刊后很快便得到了积极的审稿意见。这给了他信心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还存在问题。在之后学习过程中,他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计算结果和看过的论文他都及时记录和摘抄。这样的笔记也给他日后的学习带来了便利。此后,他又陆续以 第一作者共发表了 3篇sci,以 第二作者发表了 2篇sci。在2020年,赵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研创新先进个人, 三好研究生的荣誉称号。

彭孝天

彭孝天

分享

主题

浅谈研究生科技成果及科研技能学习

个人

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优异,科研严谨细致,取得了一定学术成果。国内外期刊已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共 30余篇(第一作者16篇);发明专利授权 2项,实用新型授权 27项(第一作者19项),发明专利公开 44项(第一作者21项);申请国际pct专利 2项(第一作者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1项,主持完成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 1项。且多次参赛获奖。

主要

事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方面,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较高的学习效率。他勤学善思 苦练躬行,不仅认真精细的学好课内知识,按时完成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仔细探讨问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课外主动学习,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强化自身能力,不断创新。

他深知科研是生活的重心,在实验室里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放弃每一次动手实验的机会,直到能熟悉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经常在教研室认真学习到深夜,抓紧每分每秒认真看书,阅读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对最新的技术的认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最初的广泛阅读相关理论文献,到开始慢慢动手做实验去检验和验证科研文章当中所提出的方法、原理和结论等。这一过程当中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期间经常与导师沟通交流,和实验室的其他博士、硕士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这种双向的交流和分享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科研进展。成功从来是属于希望与坚持。终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研硕果累累。目前共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 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 16篇;

李双鹏

李双鹏

分享

主题

锦志卓越,商无止境

个人

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担任18级硕士智能所党支部组织委员,学习成绩优异。入学以来,连续两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等学业奖学金,2020年获得 校级三好研究生、 优秀班级干部和 国家奖学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且已在国外期刊发表二区sci学术论文 1篇。

主要

事迹

自从2018年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双鹏始终秉持认真谨慎的科研态度,但对于本科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的他而言,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充分意识到自己想要达到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在研究生一年级时,除了参加学习专业课程外,他常主动放弃课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学习知识、阅读外文文献、编写代码程序。遇到科研难题时,第一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做笔记,虚心地请教师兄们和老师,受到启发时常常独自通宵修改程序,一次次地验证算例,失败记笔记查资料,成功写日记给自己打气。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他成绩优秀地完成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并对导师的课题项目有了初步地了解。

研二阶段,通过一年的学习,刻苦好学的科研习惯使得他终于完成了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并开始撰写sci期刊论文。从投稿时的喜悦到第一次被拒,心中的落差在所难免,但他马上回归状态,与导师、师兄们讨论论文被拒原因,认真修改论文并深化论文研究深度,增添了全新的圆板算例模型,又经过5个月的反复核算检验分析,第二次投稿小修至录用,他收获的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科研的学习态度以及脚踏实地的耐心。

郝金钱

郝金钱

分享

主题

低微纳米材料的新奇世界

个人

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获 优秀研究生干部,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 一篇,且该工作被南航新闻网及工信部所 报道,非一作sci论文 两篇,一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八届国际会议 一篇,入围天宫杯创新竞赛决赛(待答辩)等。

主要

事迹

郝金钱从18年九月中旬开始从事自己的实验课题,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做实验,周末也是如此;早上八点左右准时到实验室,晚上十点半离开,对做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首先自己通过查资料、读文献去自主解决,当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与导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尤其是每次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在那段时间里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也完成了自己第一篇小论文的所有实验,并且在2019年9月份完成了论文的撰写、投递。论文的投递并不简单,在经过三次大修,一次小修终于在今年3月底论文被接收。除此之外,目前他所从事的另一项工作也已被南航国会议所接收,待十一月底答辩汇报之后,也有机会被推荐至“南航学报”发表。

他从始至终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未来充满着美好期许,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研究生期间的历练,是郝金钱学生生涯中最宝贵的、最难忘的时光。他很感恩能拥有如此博学、平易近人的导师,在学术上以及生活上对他的引领是他最珍贵的财富,更是他前进的助推剂。郝金钱也会带着这份荣誉和使命继续做自己,继续发光发热。

杨晓睿

杨晓睿

分享

主题

两相热虹吸循环的设计方法—从理论到实践

个人

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 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自入学以来,他一直保持专业知识的积累学习,对科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生活中热心 助同学。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 三篇,国际会议论文 一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两项。2019年获得 中航科技casc三等奖学金。

主要

事迹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的实践”,这是《实践论》中的一句话,也是杨晓睿在研究生阶段明白的第一个道理。在入学后,我们开始了许多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但杨晓睿始终找不到这些学习的意义,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太过抽象,学过后并不知其意义,过后即忘,永远处在一个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在阅读专业相关文献时,由于对好多知识理解不透,导致阅读也是走马观花。在这样盲目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静下心来,在阅读文献时,碰到不懂的知识就去查课本,追根朔源,从研究生课本查到本科课本,直到自己弄懂为止。在实验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也会联系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现象,事后再去查阅资料来证实它。渐渐地,杨晓睿对那些学过的知识有了一个本质上的理解,也把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这些知识也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现在阅读文献时,他能跟上作者的思维,并且有时可以批判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实验与阅读都是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中,他真正地接触到了知识的具体现象,从而从事物的本质上理解了它们。今后,杨晓睿也将继续保持这一态度,对一切知识,要在实践中去接近、理解它们。

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了理论之后,将理论服务于实践,也是科研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经过第一年对两相热虹吸循环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杨晓睿对它的本质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但是,目前行业内对两相热虹吸循环系统的设计还处在一个各自为战的阶段,缺少一个统一的设计方法来保证一个高效的系统。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杨晓睿开始研究这种系统的通用的设计方法。掌握了它的运行本质还远远不够,在这一过程中,他经常以设计人员的角度向自己提出一些设计条件与参数的需求,然后再利用掌握的基本理论来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定量的参考。通过不断地优化与改善,最终提出了一个简洁高效的设计方法,他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内容发表在了sci期刊上。在理论转化为应用结果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对该理论的一个强化认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同时在自己的这些认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之后,也可以去催化更多的实践来发现更新的理论,这也让杨晓睿认清了科研的本质。今后,杨晓睿将继续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理论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大家有没有心动呢,快抓住这次机会来和国奖获得者近距离交流,看他们是怎么学习实践两不误,你的困惑他们都能解答!

此次国奖得主分享会由1、2、5院联合举办,现在加入活动群聊,还可以获得国奖大牛的ppt等各种福利哦!

排版丨院研会 吴晓玥

审核丨

出品丨航空学院研究生会

国奖分享会等你来参加! 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