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2级在职研究生党政管理一班开展主题研学活动(2022在职平均工资)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月7日,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2022级在职研究生党政管理一班全体学员赴陕西泾阳郑国渠首遗址、泾惠渠首枢纽、陕西水利博物馆、陕西水务集团大秦之水生产基地、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引泾灌溉始于公元前246年秦修建的郑国渠,距今已22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的建成使贫瘠干旱的关中平原一跃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郑国渠之后,由于泾河河床的不断下切,引泾渠口沿泾河河岸逐渐上移,先后有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等,到了清代弃泾引泉,史称“龙洞渠”。1932年,中国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在原郑白渠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兴建了现在的泾惠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先后多次组织对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础设施面貌的得到了很大改善,灌溉面积达146.3万亩。
学员们沿郑国渠古道参观了历代引泾渠口遗址,详细了解了引泾灌溉的历史沿革,实地察看了泾惠渠渠首枢纽运行及管理情况,了解了现代化灌区建设情况,大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善治秦者必治水,善治秦者先治水。陕西水利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文献、沙盘模型等全画幅展示陕西悠久的治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治水文化,再现了“中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为水利鞠躬尽瘁的一生和治水伟绩,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取得的巨大成就。学员们从中学习陕西悠久的治水历史,深切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西水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切感受水利先辈终其一生发展水利事业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爱国为民的精神追求。大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将传承保护黄河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治水文化,持续传播陕西治水故事。

“大秦之水”取自郑国渠首张家山水源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官方指定用水。为凸显秦人治水文化,彰显陕西品牌提供了独到优势。

在利水用水中观绿色发展。学员们听取了“大秦之水”全系列矿泉水产品汇报,实地察看了设备生产流水线、产品分区存放室、水质检验室等区域,详细询问了解了产品创效能力、销售市场拓展、生产质量及安全生产措施等情况,大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要勇立潮头、干在实处,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凸显周、秦、汉、唐等历史文化印记,积极支持民族品牌做大做优做强,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

革命青年的熔炉,青运史上的丰碑。安吴青训班,亦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培养青年工作干部的学校。1937年10月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原址陕西三原斗口镇,1938年1月迁云阳北安吴堡。教育宗旨是:在最短期间授予青年各种最低限度的军事政治知识。学习期限半个月至 3 个月。截至 1940 年 4 月共办 12 期,培养各种青年干部万余人。1940年初迁延安,改名泽东青年干部学

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青年运动干部。

全体学员跟随讲解员,参观革命文物、历史图片等珍贵史料,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丰富的史料,再次回顾了抗战时期的革命史,缅怀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伟业。青训班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在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执着精神,抵御外侮、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大家表示,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实践贡献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7月7日下午,在党政管理一班临时党支部书记、陕钢集团办公室主任解敏锋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洪亮的入党誓词响彻天空,现场气氛庄严而神圣。

今年以来,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2022级在职干部研究生党政管理一班根据专业学科设置和研究生院教学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学习形式,统筹开展党政管理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外主题研学,系统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理想信念情怀和业务能力水平。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