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实在是太太太太想考上了。考研名校考试学历研究生…(为什么别人说我实在)
?? 在临近考研的关口上,已经很少会有人追问最初那个“我为什么要考研”的问题了,即使很多人决定要考研不过是突发奇想,又或者心里给自己讲了一万次考研不过就是人生的一条路径,考不上就去打工/考不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天有一天难捱的背书、一堆一堆的资料和日复一日的写题中,考
研已经慢慢地被放大成了目前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的、不允许失败的唯一目标。
?? 真的太太太太太想要考上了,真的太太太太想要成为研究生了,真的太太太太渴望一次成功的喜悦,也真的太太太希望能用成绩证明自己了。
?? 越是如此,就越患得患失,越是害怕失败——从小到大都相信的那句“努力一定有回报”构成了此刻人生中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份不确定,又同时和“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没有能力成为那样的人”、“我的未来与我的期待”等宏大的词汇撞在一起时,考研的意义就从一场考试,变成了一场人生的赌博。
?? 最后几天,我想大家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资料或者更多的押题,而是睡前的安慰和鼓励,与醒来的力量与支撑,好让我们都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不觉得孤独。
??
12/14/thur .
去做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tutousuo??
今晚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看完便好好睡去,或者开启你新的一天。
故事的主人公小a,是一个放在人群中一点儿都不起眼的人,甚至她自己都害怕人群。她会在亮堂堂且目光聚焦的地方悄悄地往后退上三到四公分,让自己始终站在亮光与阴影的分界线上——既可以一步退到阴影里让自己好好地蜷缩的安全角落;但不甘于完全居于阴影之下,便总是瞄着亮堂堂的地方,艳羡着那些能大大方方站在光亮处,闪闪发光的人。
小a的性格很奇怪,她不是一味的内向,也并不是完全的外向。她有的时候会小心翼翼、不敢和人说话,也总觉得自己很尴尬,即使自己都不知道在尴尬什么,都无论是模仿着那些时髦精致的穿搭、还是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求,都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但她有的时候也很外向,会很疯狂,会大喊大叫,会做出一些夸张的、吸引人的行为和动作——特别是在网络上,在微信群里、微博上、豆瓣上、小红书上小a总是非常活跃,哪里人哪里就有她,她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也会偶尔展露自己还不错的小特长和小优点,在一片夸赞中越发的肯定,自己是如此的、如此迫切的想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精致的、闪耀的人。
大家会说小a很敏感,也有人说小a其实很矛盾,但小a自己心里知道,其实敏感也好、矛盾也好,用很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底气”。
没有原生家庭给的足够的爱、也没有原生家庭堆积出来的金钱和肆无忌惮、外貌并不突出、没有名校的关怀,更没有足够的经能力和经历——所有社会尺度的、世俗意义上对“优秀”的评判标准她一个都不具备,所以难免没有底气。二十出头正是稚嫩但又开始有了野心的年纪,小a在小红书上关注和收藏了很多很多具备了上述特质的人,甚至她还有一个设为私密的收藏夹,收藏夹被命名为“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收藏夹里有和自己同样年纪但是在牛津读历史的女孩子、有很多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考研经验贴、有最强大脑和令人心动的offer综艺的某些截图和视频、有自媒体博主分享的自己创业的视频、有打着“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而后去南极看极光、在非洲看动物大迁徙的笔记、还有在投行、四大、大厂等地方工作的各种小姐姐的生活分享。
每一次,每一次沮丧时小a都会打开这个收藏夹看上一看;每一次,当她在漫天的信息流和算法规训下又一次看到了屏幕里那些精致的、大大方方说这自己的故事、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气场强大、吐字清晰、眼神坚定且从容的人时,她都会熟练的点击收藏、选择收藏夹,然后再点进这个女孩的主页去看每一条笔记,去看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思考自己怎么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屏幕熄灭,黑色的屏幕里倒映出了小a自己的模样:干净、清秀、头发有一点乱,有着浅浅的黑眼圈——总之,不精致,但也绝对不糟糕。
所以小a想,总得去接近自己想要的生话吧——收藏夹里的笔记日复一日的增多,但自己的生活也是日复一日的无波无澜。但她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撑不了那些昂贵的出国学费;她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没办法轻易的以一个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入那些光鲜亮丽的公司;她更没有过人的才华和美貌,能为她开拓出不一样的道路。过往那些她所欠缺的底气——资本、家庭、能力、学历、外貌被一一放在了眼前进行筛选,而选来选去,似乎也就剩下了唯一的路。
学历,只有学历是最容易获得的。
找不到旷野,或者想要去寻找旷野之前,得先走上轨道——所以小a选择了考研,就像她自己关注的那些名校博主、那些考研经验贴、甚至是那两个叫班班和花花的人一样,考研似乎真的能改变一个人,让学历为普通人赋予光环,让名校的平台给普通人带来可能,让知识的沉淀给普通人带来勇气和能力。
考研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从择校开始小a就在纠结,她既希望能去那些足够响亮的地方,又害怕于考研本身的激烈竞争,所以她摇摆在名校和退而求次的院校之间。择校之后是学习,从大学懒散的状态中脱离出来,重新开始像高中那样用尽全力的学。
但小a发现自己做不到,有限的时间极大的放大了她可能本就存在的不足,无论是理解一个知识,还是去发表自己的见解都如此困难,她越发羡慕收藏夹里的那些人,又越发地意识到自己的平凡——甚至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深夜,她会反复打开手机看自己的收藏夹。在没有考研前,自己仅仅是羡慕和想要成为,在开始考研后再看这些闪光的人,原先的羡慕就变成了对自己的质疑——我是不是永远也不可能像她们一样了?
“我永远也不可能站在人群的焦点之中但镇定自若,我永远也不可能连贯且逻辑清晰的说出这么多话,我永远也不可能拥有这些金钱和经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野心却没有办法实现的普通人。”
这样的话在小a的头脑中出现过无数遍。
自我怀疑贯穿了考研始终,它会在每一个背书背不下来,写题写不出来的时刻,和每一个失眠的深夜冒出来——但比起这些而言更可怕的,是小a既焦虑,又倍感疲惫,心里无比的知道需要努力,但总也克制不了身体的困倦和坐在自习室椅子上玩手机与刷社交媒体时那种“什么都不用努力、什么都不用想时间就过去了”的快意。
越是临近考试,一股比焦虑更莫名的情绪就越是冒出头来——小a知道,那场考试是一场审判,审判自己到底是不是个一无是处的普通人。
所以她害怕那个结果,害怕到心神不宁,害怕到反胃呕吐,害怕到日日流泪;但她也期待那个结果,期待着自己虽然偶尔倦怠,但整体还算努力的一年会带来化茧成蝶的改变,她会想象着自己上岸后写经验贴,她也会想着上岸后要申请学校的奖学金,参加交换生项目,给大厂投递简历,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
小a的故事有结局吗?
有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小a,她考上了研究生,成为了秃头所的花花和班;有一个小a,她考上了研究生,去了德国交换,踩着法兰克福深秋的枫叶说原来更大的世界是这样的;有一个小a她考上了研究生,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胸前挂着的牌子从地方电视台一路换成了央视。也有一个小a,她没考上研究生,也去了很好的公司而后成为了赚很多钱的产品经理;有一个小a,没考上研究生但在失意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在云南做义工旅行并写文章;有一个小a,没有考上研究生但在一次又一个更换工作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爱人、有猫咪、有不多的金钱,但有很多快乐的日常。
你看,多像鸡汤啊。
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过程如何,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都是在期待与野心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与自己的平凡和解了;走着走着,也就发现了那些闪闪发光不过如此;走着走着,也就自然的走下了轨道,找到了自己的旷野。
你我都是小a,都是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 ???? ????? *
「冬日冲刺 扶班」
十堂课程|女娲补天
40个小时|上岸救命
′???`
「实务保姆批改班」
保持对实务写作的手感
持续练习,冲刺复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