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倒计时236天每日名词解释电子乌托邦…来自传播匠新传考研粥哥…

??传播匠新传考研?

?

撰文|维尼

审稿|鹿丸

排版|维尼

?图源|维尼

食用指南

“专题整理”栏目是传

播匠为了 助各位考研er节省时间、提炼研究重点和积累相关专题语料新推出的冲刺期栏目!热点专题将分为:视听传播专题、媒介与社会专题、平台专题、互联网文化专题、理论发展专题、政治专题、新闻学热点专题、新技术发展研究、新闻史必备专题。

?

每期会有学长学姐精心整理的相关热点专题,来 助大家更好的整理专题、掌握知识点,并指出考察方向!不过大家对于热点专题的整理也要有所取舍,重点去看自己还需补充或是还未掌握的内容,厘清自己的思路。让我们一起在冲刺期冲冲冲!

?

eating guide

真题链接

●论述老年人健康传播的问题和对策(20222?中国人民大学)

●智能传播时代,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如何解决信息障碍问题。(2022 暨南大学)

●材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材料(2022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适应特殊群体的改造(2022 西南大学)

●数字反哺(2022 暨南大学)

●辨析:外卖员、家政员都可以进行网络直播,甚至成为网红。新媒体也可以为弱势群体赋权。(2022 华东政法大学)

?

考点笔记

1

核心概念

1

数字鸿沟

?

数字鸿沟的概念,起源于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发表的一篇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

?

数字鸿沟指的是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体现了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数字媒体接触和使用状况的四种差异:

?

a(access)——指的是人们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条件上的差异;

b(basic skills)——指使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差异;

c(content)——指互联网内容的特点、信息的服务对象、话语体系的取向的差异;

d(desire)——指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和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

?

对于数字鸿沟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新媒介的普及过程、区域开发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研究三个方面。

?

2

后喻文化

?

“后喻文化”指由年轻一代反过来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时代”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

?

而随着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时代”时期。网络时代的到来,年轻群体普遍比年长群体更能熟练掌握新的技术,适应新的变化,后喻文化愈演愈烈。

?

3

文化反哺

?

“文化反哺”,又称反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源自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后喻文化”一词,指的是传统的受教育者反过来影响施教者,向他们传授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反向社会化过程。

?

1988年,我国学者周晓虹提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即“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将文化反哺的概念应用到数字时代即数字反哺,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一代为中老年一代就互联网使用的不便捷性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提供 助和辅导。

?

“文化反哺”是在急剧变迁的社会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过程,是弥合现代社会“代沟”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

4

数字反哺

?

“数字反哺”指的是年轻世代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世代的教辅行为。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是互相依存与制约的一对概念,因此,它们的概念维度具有天然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这两个概念又有各自独立的理论源泉,前者来自传播学而后者来自社会学,因此,互相对应的维度下的概念内涵会有所区别。

?

周裕琼借鉴传播学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提出数字代沟的三个维度:接入沟、使用沟和素养沟。与之相对应,数字反哺也应包含有三个维度:接入反哺、技能反哺、素养反哺。

?

5

银发鸿沟

?

银色鸿沟是由彼得·米尔伍德基于数字鸿沟提出的概念,是指老年群体在数字媒介时代与年轻人的代际断裂和较难弥合的“数字鸿沟”。

?

当前,由于数字认知能力有限、受教育水平大相径庭、精准为老服务程度低、社区环境和管理缺乏年龄意识等现实原因,老年人面临着出行不易、就医不便、交往不畅等“数字融入”障碍。

?

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治理,应倡导年轻人进行“数字反哺”

?

2

数字化社会中的老年数字鸿沟

1999年,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中国和世界一起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刚刚突破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10%(我国为10.3%)。

?

“十四五”时期,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预计超过14%,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年和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4.12亿和4.80亿,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悄然而至,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已经步入“媒介化生存”时代。他们不仅需要正常的物质生活,作为曾经的社会主角,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获取各类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

1

数字化社会中的银发困境

?

1、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技术暴力

?

由于技术的发展,人类正从“实力暴力”时代向“技术暴力”时代迈进。而技术暴力是指人必须在某种技术规则下呈现自身,先定的抽象格式将人异化,人因此不得不服从于技术命令。

?

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码”“行程记录”“网上挂号看病”等高科技应用场景让我们快速向智慧生活迈进。然而,老年群体和互联网“原住民”之间的数字鸿沟更加凸显,他们遭受着数字化带来的暴力。

?

由于疫情的持续,各地政务部门推出无接触网上业务办理“网上缴水电费”“网上老年卡年审”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毒的传播,却也将老年群体置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

?

2、贫困造成的“数字围城”

?

偏僻乡村、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老年群体,农村空巢老人不仅没有经济能力负担智能手机和接入互联网,也没有年轻一代的数字 扶。不仅是购票,微信联络、线上点餐、网约车、网上预约挂号等便利在这些老年人眼中也是一道坚实的“围墙”。

?

3、媒介素养的极度匮乏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有条件拥有智能手机和接入网络,但由于其媒介素养低,不能正确理解网络信息、被网络虚假信息所迷惑的现象时常发生。

?

在社交网络中,老年人常常会转发各种并无科学依据的养生知识,甚至可能被一些伪健康信息误导。此外,由于对信息搜寻和运用的能力低,老年人无法获取许多有效资源如网上寻医问药、网上问政等。

?

2

银发困境的成因

?

1、路径依赖:心理鸿沟难以跨越

?

老年人由于长期生活方式和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路径依赖,在信息接入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判断信息接入是否存在差距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老年人是否有渠道接触互联网。

?

老年人缺乏接触渠道,一方面是受外部环境制约、经济条件不充分等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自身难以摆脱心理定式,缺乏使用互联网的需求、信心和动力。?

?

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或是对学习智能设备的信心不足,导致自己形成路径依赖。

?

2、工具缺陷:先天设计考虑不周

?

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了智能手机,但真正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却并不多。

?

一是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下降,难以理解、记忆手机上功能越来越繁杂的app;

二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无形中压缩了年轻人陪伴父母的时间,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孩子的 助;

三是当下的许多智能终端和 app操作复杂,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学习难度,直接降低了老年人的学习意愿。

?

3、服务不足: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

老年人在使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时,还存在较大的信息素养问题。很多年轻人都吐槽过父母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各种震惊体充斥着家庭群。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谣言和假新闻泥沙俱下,进一步加大了老年人对网络的使用难度。

?

3

破解银发困境的策略

?

1、技术创新秉持人文理念

?

市场机制下技术的创新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只有适应市场和利益的才能生存下去,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人文理念失落问题。技术的创新应当秉持着人文主义的理念,将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

?

2、?数字 助提高媒介素养

?

为了使银发群体也能享受数字化所带来的便利,应当给予其必要的数字 助。服务品台应为老年群体保留人工服务,在政务服务、医疗挂号、银行网点等多提供人性化设计。

?

此外,应该开辟更多的数字 扶渠道,不仅 助老年群体接入互联网,同时在媒介素养方面也对其进行普及,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

3、舆论引导营造社会氛围

?

媒体在报道老年群体时应尽量客观真实,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多为低话语权的老年群体发声。对于“老年人被骗”之类的新闻,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嘲讽,营造社会关爱氛围,倡导全社会善待并耐心 助老年人。避免过度娱乐化导致老年话题严肃性地消解。

?

老年群体受传统媒体影响较大,对其信赖度高,应该发挥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以老年群体熟悉并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普及网络知识、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以提高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和缩小数字鸿沟。

?

3

数字反哺与反哺阻抗

1

代际数字互动的需求动因

?

1、亲代消解代际隔阂的融通之道

?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迭代发展,曾经意气风发的亲代变为了理解力与接受力都有所下降的中老年一代,对新媒体的采纳与使用有些力不从心。

?

或者说,基于媒介技术发展而急速到来的数字时代,将所有人置入一个新的生存环境中,“电子媒介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影响社会各个组织的形态,更成为整个社会体系建立的基础 ”。家庭中的父辈个体需要重新进行文化适应性探索,也需要不断面对自身被重构的过程。

?

2、亲代的自我呈现与社交互动之径

?

交往方式的数字化改变对家庭内部代际交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亲代而言,在家庭场域,通过使用新媒体与子代进行信息沟通或情感交流已成为代际互动的一种必要条件;同时,在社会场域,通过新媒体的采纳与使用进行自我呈现与社会互动来叠加社会资本、更新“角色”,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

亲代在不同的社群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适应新的情境,能动地学习新的自我呈现方式,成为促使他们接纳与使用新媒体、新应用的主要原因。

?

3、子代被动或主动的数字反哺意识

?

子代的数字反哺往往基于亲代的需求,而满足亲代学习需求的数字反哺过程亦是家庭话语权威结构双向化的过程。从子代的角度而言,数字反哺既能让亲代学习数字媒介知识与技能,也能让家庭关系更加平等。

?

子代的数字反哺行为往往始于亲代直接而具体地“求助”,但随着数字代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子代会逐渐产生主动反哺亲代的意识,并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数字反哺是一种他们对亲代的责任,或者说,是由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而衍生的家庭责任。

?

2

代际数字互动的负向困境

?

1、代际关系疏远,在场的“缺场”

?

传统的“家庭”场景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中彻底被改变,家庭成员的互动行为、代际关系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

?

?譬如,通过微信的学习与使用,亲子代际间实现了多场景、多渠道的代际互动,有效融通弥合了代际关系,满足了代际双方数字化交往中的情感依赖,这些都是家庭场域数字反哺的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反馈。

?

?但另一方面,家庭场域中成功进行“技能型”数字反哺之后,反而会出现代际关系疏远的情况,如两代人都沉浸于虚拟情境的互动而忽视真实情境的交流,出现在场的“缺场”。

?

2、隐私边界冲突,数字空间区隔

?

家庭场域中往往同时存在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与信息隐匿的个体空间,现实生活情境中代际间的信息互动和资源获取范围与空间边界基本一致,但数字情境中则不同:

?

表面来看,子代的数字反哺使亲代成功接入数字空间,代际的互动场景生成新的融合可能;深层而言,代际新媒体认知与使用差距及信息获取渠道分化造成隐私边界的冲突,却不断加深着数字空间区隔。

?

3、素养反哺脱节,认知价值错位

?

子代作为数字原住民,对新技术的适应和使用能力很强,具备较高的数字媒体素养。

?

亲代出于客观原因在文化程度上多不及子代,且人至中年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基本定型,行为态度改变相对困难,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文化冲击,难免心生茫然甚至无所适从。代际双方在数字时代的互动显然伴随着不同观念的博弈,难免沟通碰壁或反哺失败。

?

3

代际数字互动的现实挑战

?

1、兴趣分化与交流真空

?

相较传统家庭信息系统中对物理空间或血缘情感的依赖,新媒体信息系统中的个体交往原则更倾向于“兴趣相趋”与“性格相契”,这无形中增扩了家庭内成员与家庭外个体信息交往的频率与范围。每位家庭成员都可凭借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知与维趣,并形成脱离家庭场域的兴趣圈。

?

与此同时,兴趣分化又会减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欲望,使原本属于家庭共享的话题与情感交流分化至家庭外的兴趣圈,导致家庭场景中的信息共享与流动有所弱化,家庭群体感逐渐下降,从而在内在动力层面阻抗了数字反哺的发生与深入。

?

2、习得缓慢与热情减退

?

数字反哺需要亲代和子代的双向努力,反哺与被反哺的意愿、合理的习得与耐心教授是 数字反哺进行与深入的必要因素,代际间的亲密程度可做加持。?

?

但出于数字代沟的客观存在以及亲子代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及生活阅历的不同,代际双方对于新媒体的接收与使用能力差距明显。

?

3、权威质疑与情绪对抗

?

家庭场域中数字反哺的实施者即子代的角色变为“教育者”与“引路人”,被反哺的亲代 的角色则变为了“被教育者”与“跟随人”。

?

家庭结构中话语权威的双向化使得部分亲代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其在数字情境中与子代的互动不免仍带有说教性,与权威上升的子代产生观念的矛盾与情绪对抗,这种质疑与僵持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数字反哺持续深入的可能性。 同时,亲子代的亲密关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反哺的顺利开展与否。

?

4

关系回归与文化适应

?

1、认同与融合:消解素养价值差异

?

在基本数字设备与使用技能的教授之外,年轻世代应将数字反哺内容聚焦于亲代数字文化观念与媒介素养的提升,通过信息共享、文化碰撞、游戏互动、共学共进等方式实现素养价值观融合的常态化。在此过程中,结合年长世代的现实媒介需求,以耐心细心消解年长世代对数字世界的不确定性,调动年长世代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

年长世代应积极适应社会的转型,促成价值观的转变,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包容迭新的心态去接触、使用与学习新媒体技术,坦然接受文化适应期的困惑,期待学习曲线的变化,进一步提升对数字文化观念的理解与认同,以实现“自我赋权”与价值互喻。

?

2、对话与平等:改善家庭传播模式

?

在“对话导向式”的家庭传播模式中,亲代会自主尊重年轻世代的想法与观点,接受新鲜理念的碰撞与洗礼并积极寻求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的数字反哺。 子代也应理解亲代的思考角度与范围,为亲代传统观念转变的渐进性留存充分的时间。

?

?同时,在数字空间内展开交流互动的代际双方,在互相尊重对方信息空间的隐私与边界的同时,不人为制造数字空间的区隔,积极就共有信息圈层的话题进行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家庭内部的认同感、凝聚感与共同体意识。

?

3、理性与现实:开展良性数字互动

?

整个社会需要鼓励年长世代以更开放、更辩证的态度接收反哺内容、适应数字生活、理解数字文化。代际双方都应对数字化代际互动保持理性审慎的认识,回归于代际互动本身,既使用数字化媒介实现“缺场的在场”,亦以现实代际互动为本消解“在场的缺场”。

?

尤其是作为反哺者的年轻世代,应将数字反哺与数字互动方式视为一种连接代际关系的中介性工具或构建代际关系的一个部分,而非目的性任务或者替代性互动。

?

4

老年共情传播与短视频发展

?

?

老年共情传播属于典型的情绪共情,相对浅层和前置并直接付诸感官感知,从而催生情绪感染和情绪模仿。在触网内容当中,短视频被誉为“杀时间”神器,自带成瘾功能,成为银发群体的精神安慰剂,老年共情传播效果明显。

?

?短视频内容在降低老年人触网门槛,打开老年人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甚至是乱象丛生的新问题。

?

1

当下短视频中的老年共情传播模式

?

1、技术赋能下的个性表达

?

首先,低门槛高赋能。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凭借简单易上手的diy制作模式和短平快的内容生产,大大降低了此类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准入门槛,真正做到了傻瓜式操作,老少咸宜,老年群体也从数字媒介浪潮的边缘走到了前台。

?

其次,社交属性强化用户黏性。 短视频平台将目标受众群转向老年群体后,功能也从娱乐转为表达和分享,增强了老年群体的熟人社交,强化了用户黏性。

?

最后,内容生产前台化。银发群体短视频内容生产和输出主要集中在搞笑、美食、时尚、广场舞、家长里短、养儿防老、生活小妙招、心灵鸡汤之类,大大提升了个性特征和亲民魅力。

?

2、共情效应下的情感转化

?

老年群体的情感缺失往往表现为一种对于社交和分享的渴望。老年群体在浏览短视频的过程中, 比其他年轻群体更喜欢对自己感兴趣或者观念趋同的短视频第一时间点赞并转发,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是促成老年群体情感催化发酵的最后一公里。?

3、场景理论下的群体狂欢

?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老年人是保守、因循守旧、冥顽不化、被潮流遗忘的群体,老年人热衷于短视频内容中的情绪表达和外在呈现方式,本质上也是对压抑已久的精神情感的一种集体宣泄。

?

网络社会当中的话语狂欢更多的是网民自发性的一种个人情绪化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宣泄,短视频中的老年网红群体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颠覆印象、反差萌的形象圈粉无数。老年网红的异军突起,既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种类,又开辟了新的内容生产蓝海。

?

2

短视频中老年共情传播的完善策略

?

1、重塑把关机制,倡导乐活人生

?

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生产和审核环节,要严格强化把关机制,抵制“三俗”和不良的价值导向,屏蔽黄赌毒和建立积极且富有成效的谣言过滤机制,保证老年短视频内容的风清气正,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晚年生活。

?

2、提升媒介素养,消弭数字鸿沟

?

首先,老年群体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老年人应该摒弃畏难心理,学会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并尝试运用新技术和智能设备。

?

其次,家庭成员要耐心指导,并自下而上地对老年人进行手把手的数字反哺,不仅要教会老年人日常出行、发红包、网购、出行绿码、语音视频等基本数字应用,还要教会老人甄别网络虚假短视频、防止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常识。

?

最后,政府社区全面提供 助。 政府层面要因应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角度制定社会助老举措,诸如老年大学、老年数字应用技术普及、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社会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

社区可以通过优化基层助老平台来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使用便利感,比如老年社区数字阅读体验馆、老年办事数字一体化端口应用等。

?

3、弥补情感缺位,正向价值引导

?

针对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共情传播要对照老年群体的集体怀旧意识和传统心理接受模式,弥补其情感缺失,主动引领其正向心理诉求和内容消费倾向,在满足共性的基础上做差异化和个性化调整。

?

5

“银发网红”

?

短视频的风口下,老年群体正在成为短视频领域新的市场增长点,后发先至,潜力巨大。2018 年是短视频平台“夕阳红”全面爆发元年。“银发网红”按照形象呈现和身份特征不同,可划分为明星型、知识型、才艺型、娱乐型和意外成名等。短视频平台的银发粉丝数量几何级增长,走红的老年网红更是数不胜数,如“陕西老乔”“耀杨他姥爷”“末那大叔”“我是田姥姥”等。

?

1

“银发网红”的传播特点

?

1、老年群体消极刻板印象的纠正者

?

“银发网红”群体以时尚、健康、积极向上的老年形象,不断刷新着以往媒介对老年群体消极的刻板印象。与固有的人们印象中的银发一族的体弱多病相反,“银发网红”将老年群体积极、乐观、自信的一面充分予以展现。?

?

这不仅有利于增加老年群体的自信心,而且对于建构社会大众对于银发一族的全新认知和判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老年群体对自身价值和内在能力的再度挖掘和重塑,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积极老龄化”。

?

2、娱乐、时尚等潮流元素的推动者

?

“银发网红”在自媒体平台传播过程中同样处于核心位置,是整个传播的源头,是娱乐与时尚等潮流元素的推动者,追赶时尚,不输年轻人,甚至制造流行、引领时尚,如“小顽童爷爷”也凭借其可爱的舞蹈动作为众多粉丝喜爱和夸赞,娱乐化色彩浓厚,在和粉丝互动过程中增强彼此黏性。

?

3、文化知识和生活哲学的传播者

?

“银发网红”中不乏知识博学者,张召忠作为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对国际局势有很好的把握与预测,被称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其渊博的军事知识以随性、亲民的口吻表达,斩获无数粉丝。

?

4、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传播者

?

“银发网红”作为网络中的重要群体,其先进事迹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对于促进公众自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魏德友以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50年戍边生涯的精神为广大网友纷纷点赞,被誉为中国新疆边界线上的“活界碑”,坚守中哈边境的优秀护卫员,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

以魏德友为代表的一批楷模网红对于浮躁的网络无疑是一股清流,向青年群体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

2

?“银发网红”的发展路径构建

?

1、加快知识型“银发网红”的挖掘和培育

?

老年群体人生体验丰富,阅历积淀深厚,从工匠艺人、特色农作物种植能手、企业高管到医学专家等各行各业,打造垂直领域的“银发网红”,为银发一族提供展示空间和余热发挥的舞台。

?

以深度行业剖析和知识输出为主,粉丝黏性较高,重在知识传递、文化的传承,能够为颜值横行的网红文化带来一股清流。

?

2、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

?

优质内容的缺乏将会成为“银发网红”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检验着“银发网红”寿命周期与受众期望值满足的程度高低。?

?

网红经济本身是注意力经济,是影响力经济,缺乏个性化设计和新鲜的刺激内容,“银发网红”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找到强有力的突破口,持续性内容变革创新、持续性优质内容生产才是王道。

?

3、以“银发网红”带动银发经济产业链

?

智能技术在银发一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应势而为,借“银发网红”开发“银发经济”,基于技术平台的粉丝经济的体现,为网红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其平民化表现方式在社交平台 的海量流量助力下进行精准营销从而提高产品转化率。

?

既可以依靠知识或才艺展示等途径吸引广告主或品牌主,也可以以“卖货”为主,凭借电商网红的自带流量实现变现。 从“银发网红”到“银发网红经济”再到银发经济,需要媒介、平台、资本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配合,合力开发共同致力于将夕阳产业转化为朝阳产业。

?

结语

?

总之,补齐老年信息短板,繁荣老年信息传播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伟大事业。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一日千里,老年群体的规模在一天天壮大,他们对社会各类资源的需求,从物质资源到精神资源,也在一天天增多。?

?

因此,我们在不断加强传播学研究的同时,加快老年信息传播创新与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老年信息传播与老年朋友的生活发展需要相适应、同步伐。

?

?

?

?

推荐论文

[1]刘林军. 宣传、组织与传播:老年数字鸿沟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j].新闻爱好者,2021(12):99-101.

[2]王志昭. 全媒体时代老年信息传播的短板与应对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12):74-76.

[3]李耀东. 老年报业在老龄化加剧形势下的传播策略转向[j].中国记者,2012(12):98-99.

[4]胡大海,尉伟. 短视频风口下的老年共情传播模式与完善策略[j].青年记者,2022(14):45-47.

[5]章玉萍.“ 随浪逐流”:残障人的媒介生活与数字化生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07):23-41+126.

[6]徐莺,刘含笑. 中国“银发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ol].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2-11-11].

[7]汪振军,牛梦哲. 数字化社会中的银发困境与人文关怀[j].青年记者,2021(10):40-41.

[8]赵隆华,刘俊冉.“ 银发网红”的传播特点与发展路径构建[j].青年记者,2020(12):48-49.

[9]周晓虹. 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2):63-70.

[10]周晓虹.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02):51-66.

[11]周裕琼,丁海琼. 中国家庭三代数字反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42(03):6-31.

[12]王敏芝,李怡萱. 数字反哺与反哺阻抗:家庭代际互动中的新媒体使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1):77-90.

?

贴心的阿匠已经把论文给你打包好啦,还不快来白嫖:

https://pan.baidu.com/s/1u8_y-ufzzekh06xweqoucw?pwd=bf1r?

提取码:bf1r

?

?

?

?

end?

?

【实训冲刺班捞你上岸!】
【冲刺答题班正式上线】
【白皮书火热销售中!】
【公益!真题工坊带你练题】
?
【论述题付费批改上线!】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