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读研究生,大致有两条路:考研和保研。
考研通常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组成。
初试均为笔试,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专业课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考生初试通过后(有的学校是过线就可以参加复试,有的学校是按照差额复试,比例在1:1.2至1:1.5之间),才能参加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复试。复试以面试和专业知识考查为主,复试分数一般占总成绩的30%-50%。
考研每年一次,由国家统一组织。尽管考生的本科毕业高校常常被作为学校录取时的参考因素之一,但分数确实是研究生录取最重要的参考。
01.
考研人数屡创新高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考研的队伍中来,考研人数,就成为众多考研人非常一个敏感的数字。
网传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多达548.4万人,比去年增长了91.4万人,搞得大家都特别紧张……后来,这个数据就被辟谣了,这个数据只是根据往年的考研报名人数预测的一个数据。
最近,又有新的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传了出来,不过,这次的数据要比辟谣的548.4万少了很多。
有人发布了一个「关于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的帖子,发帖的人已经连续两年提前「透露」出最终考研报名人数。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与最终公布的考研报名人数都相差不大,可信度较高。帖子内容为: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于11月15日召开,今年因个人有事未能参加,向同事询问,会议通知为比去年增长了20万人左右,大概477万人,不足500万。
然后,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又看到了另外一个用户的留言:
17日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安全工作会议我参加了,翁部长讲是473.8万人,增加了17.1万人,应届生与往届生数据可能不准确,但是,总数肯定没有记错,并且会议结束后与同事又核对了一下。
虽然今年考研总报名人数官方暂时没
有发布,各省的报名人数也都超过去年(,整体人数还是在上涨,但不难看出,涨幅远没有那么「夸张」。
具体考研人数是多少,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对于23考研的同学们,安心复习备考就好;而对于24考研的同学们,耐心等待后续官方数据,了解一下大形式就好。
02.
将硕士研究生招生
改为申请考核制?
正是这样的考研录取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一视同仁”的公平性,但许多同学认为带有了一些“一考定乾坤”的意思。
而与中国不同,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不会采取这种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决定是否录取的招录方法。
于是曾经有代表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他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虽然有招考或推免两种方式,但以招考为主,看考生成绩,通过了初试才能进入复试,如果初试通不过则考研失败,说到底,仍是唯分数论。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要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应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考核。”
并且,目前招生模式是以考查考生成绩为主,没有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比如,有的考生过了初试专业科目而且分数较高,但缺乏实验动手能力和经验,外语成绩考得高的考生可能不会写英语论文。
这么看来,确实如此,“一考定终身对考生风险极大也不公平,且会忽略考生的很多努力。”
考研考生的风险性大主要体现在:考生在申请学校和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选择余地小,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只能选择一所志愿学校,即使高分通过初试,一旦在复试时间较晚且被刷,很难找到如意的学校读研。
这让考研好像成了“运气+努力=上岸”的公式,上不上岸全看自己目标院校选择,如果运气好院校报考人数少,或者复试时间早,那就上岸的机会更大;如果运气差院校报考人数多,并且复试时间还晚的调剂都没什么选择余地,那就只能无缘研究生。
其实,现存的考研模式虽然不一定是完美的,但对于普通考生而言,是最好的学术和学历提升途径。
并且目前我国考研与推免两种形式并重的研究生招录形式,可能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形式。
首先,对于非常优秀、认真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一些好的高校会有推荐免试制度,优秀的学生经过第一轮筛选,直接晋级。
当然也可以看到目前研究生招录中推免比例整体是上升趋势。
以重庆大学为例,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2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757人,增加了429人。
推免比例的上升,也就代表了统考生的名额变少,让很多同学们不免心生抱怨不喜欢推免的方式;但高校却持相反观点。
有《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六成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
虽然推免占据统考的名额,但推免让在大学期间就非常优秀的人享有优先选择权,这也算是公平。
尽管考生与高校对于推免的评价大相径庭,但无论如何,两种形式并存,既照顾了优秀,又关注到了后天努力,也算得上两全其美。
而大学期间成绩不够突出、没有办法推免的同学,就只能努力复习上岸。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举办,也就让相对非名校出身但勤奋努力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考研实现自己提升的梦想,这也是公平。
很多三本、二本学生通过后期的努力,成功考上名校的事例,但如果考研完全改为申请审核制,这部分群体几乎没有改变的机会。
目前我国在博士招生方面,除了直博的招录方式,越来越多的学校摒弃了原有的统考制,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
相比于统考制,申请-考核制则是多了“材料审核”这一关。考生提出申请、递交材料,学校对材料进行审核,择优进入复试。
只有材料审核通过了,才有资格进入接下来的复试。在这种趋势下,双非研究生想要跨入名校的门槛就会越来越高。
以前的统考制,原则就是”只要你的分数足够高,履历如何不重要”。
而申请-考核制则是通过多方面来评定人才,比如在读学校、文章数量等。如果自身学校不够好,履历不够精彩,可能连进入复试的机会都没有。
小锦鲤就在知乎看到一位双非地理学硕士,准备申请top3高校的博士,因为本硕出身太差,既然决定读博了,便想努力冲到最好的。
他的个人情况是,论文只有中文,一作5篇,北大核心3篇,一篇sci四区在二审中,软著2个,申请专利2个等。获奖学金,一等奖若干次,国奖一次。
可以看到研究生期间是很努力,整体成绩也是还不错的。
但经过为期4个月的努力,虽然前期博导有积极回应,但后面也不了了之。让博主感叹“悲伤也好,气愤也罢。怪就怪我,对自己定位不清,会错意,执迷不悟…”
那么,看到这里,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考研被取消,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也全面向“申请-考核”制转变,你会同意吗?
银子认为,虽然目前的考研形式有着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等的不足,然而对于绝大部分想要一圆硕士梦的学生来说,考研也有着先天性的优势,那就是公平。
哪怕我们的本科院校一般,但只要我们初试成绩足够好,那就可以在复试中重新获得优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