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证书)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与外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也不对总理衙门直接负责。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将其改为外务部,但仍位列六部之首。该机构的出现,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融入国际外交体系,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
2、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1903年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后,留日学生秦毓鎏、黄兴等即将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提出鼓吹、起义和暗杀三种方法进行革命活动。军国民教育会初成立时,会员共计有200余人,多数为华南、华中、沿海地区的留日学生。主要活动为学习射击、学造炸弹、进行革命宣传、策动起义等,该会成立后,即分派会员回国 展开反清革命渗透活动。清政府得讯后,密令地方官吏对回国留日学生进行镇压,这更激起了知识分子投入反清斗争。同年,上海爱国学社也组成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一直保持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对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3、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北洋军阀直、奉两系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奉系投入兵力12万,直系用兵10万,战线也比较长。东路在津浦线,西路在沿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进行。6月18日,直奉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北京政权完全落入了直系军阀的手中。
4、“制宪国大”
1946年在南京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原称“国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出一部宪法,故又称为“制宪国大”。1946年11月12日至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于南京召开,国民党和青年党、民社党的代表以及胡适等“社会贤达”16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是掘民党统治时期的第一部正式宪法。中共和民盟拒绝参加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宪法。制宪国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彻底走向决裂。
二、简答
1、评“官督商办”企业
(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因为资金不足,创办了一种官商合作的新型经济形势,招募私人资本创立近代民用企业,当时比较出名的官督商办企业有:
(1)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2)开平矿务局,1877年由李鸿章派唐廷枢主持工作。
(3)电报总局, 1879年,由李鸿章在大沽、天津之间试架电线。1880年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
(4)上海机器织布局,1876年由李鸿章派魏纶先筹办织布事宜,但计划未能实现。1880年,机器织布局改组,龚寿图管官务,郑观应管商务。1890年,机器局部分投产。1893年,全厂烧毁。后来在织布局旧址设机器纺织总厂,仍为官督商办。1894年9月投产。
(二)评价:官督商办企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内外夹击下产生。封建顽固势力抵制使用近代机器工业生产。侵略者排挤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兴办近代工商企业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商的垄断,但不能摆脱官僚的控制和对外国的依赖,不能成为独立工商业体系。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又是企业发展的限制者。企业很难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自由竞争和发展。洋务派想以妥协换取与列强相安无事。侵略者不会坐视中国富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终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地位。
2、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其影响深远:(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3、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1)关于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3)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平均地权”是将私人所有的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由国家分配土地耕种;“节制资本”则规定,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开办的企业,有独占性质者,或者因规模过大私人无力承担者,均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怎样加强法西斯统治的?
(一)加强政治上的统治。
第一,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国民党于1928年8月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布训政开始。10月,国民党中常会颁布《训政纲领》。后又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国家的“治权”。国民党中常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海、陆、空军总司令,谭延闾、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别任五院院长。至此,国民党反动政权正式组成,其组织形式也更加严密。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就在全国建立了“清党委员会”,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严禁工人罢工,解散工会、农会及其他各种群众团体,取缔群众运动。
第三,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颁布一些法令,进行政治欺骗活动。如制定的《工厂法》、《土地法》、《工会法》等,其虽也有一些冠冕堂皇的条文,但实际上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限制工农运动,以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加强对财政金融的控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整顿税务关税:南京政府分别与各国谈判,收回部分海关自主权,适当提高了税率。
第二,控制金融:为进一步控制财政金融,设立并控制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金融垄断网。
第三,改革币制: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所有白银都要在限期内到银行兑换成法币。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受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的影响,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白银收回国有,对防止白银外流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后期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第四、四大家族的形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而其积累的巨额财富又成为国民党统治基础。
(三)特务组织和保甲制度。
第一,特务组织,核心有两支,一支简称“中统”,源于国民党党务系统内的中央俱乐部(名cc),主要首脑为陈果夫、陈立夫;另一支简称“军统”,源于军队系统中的中华复兴社,首脑为戴笠。两支特务机构在各地建立起许多外围特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特务组织网,其势力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二,保甲制度,1932年,保甲制度开始在接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建立起来,后来推行到全国各地。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当选保甲长的,多是豪绅地主及流氓地痞,他们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四)外交上亲帝反苏。
第一,为了取得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制造国家独立自主的假象发起的“改定新约”运动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亲帝的实质。
第二,与亲帝相对照,南京国民政府对苏联采取报复和仇视的政策。1927年12月,借口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参加广州起义,围攻苏联领事馆;随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又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中苏断交。
(五)思想专治的加强。
第一,以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攻击共产主义,在全国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第二,宣传、加强个人权威和一党专制。
第三,在国统区对革命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围剿”。剥夺革命文化的出版自由,检查进步书刊,袭击捣毁进步文化机构,暗杀进步文化人士。
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权有着对内剥夺人民、镇压人民革命,对外亲帝反苏的阶级实质。它强化了国家机器,建立了全国系统的特务组织,统治更加严密残暴。它进一步投靠英美,特别是美国,具有更强的买办性。
三、论述
1、《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
(一)内容。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中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二)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规定日本对中国巨额赔款的勒索,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清政府除了加重搜括外,被迫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投资设厂,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及其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之举,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真正发端。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对日本的影响: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在日本近代史上可以说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从此列强对它另眼看待,英国同意与它签订同盟条约,视为平等伙伴,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开始跻入帝国主义的行列。日本从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日本统治者正是利用了这笔巨额赔偿,在不变更封建主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为它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打下基础。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甲午战争对远东国际政治的格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地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平等关系,使日本进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行列。甲午战争打破了远东地区原有的政治格局,导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及至南太平洋地区长期的激烈的争夺。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革命转入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
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他指出,中国现实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指出,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也是“走不通的”。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蓝图。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最后,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深刻地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经验。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总之,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
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与外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也不对总理衙门直接负责。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将其改为外务部,但仍位列六部之首。该机构的出现,标志着清政府开始融入国际外交体系,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
2、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1903年拒俄义勇队被日本政府强行解散后,留日学生秦毓鎏、黄兴等即将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提出鼓吹、起义和暗杀三种方法进行革命活动。军国民教育会初成立时,会员共计有200余人,多数为华南、华中、沿海地区的留日学生。主要活动为学习射击、学造炸弹、进行革命宣传、策动起义等,该会成立后,即分派会员回国 展开反清革命渗透活动。清政府得讯后,密令地方官吏对回国留日学生进行镇压,这更激起了知识分子投入反清斗争。同年,上海爱国学社也组成军国民教育会。军国民教育会一直保持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对近代中国的国民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3、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北洋军阀直、奉两系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奉系投入兵力12万,直系用兵10万,战线也比较长。东路在津浦线,西路在沿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进行。6月18日,直奉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北京政权完全落入了直系军阀的手中。
4、“制宪国大”
1946年在南京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原称“国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出一部宪法,故又称为“制宪国大”。1946年11月12日至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于南京召开,国民党和青年党、民社党的代表以及胡适等“社会贤达”16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是掘民党统治时期的第一部正式宪法。中共和民盟拒绝参加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宪法。制宪国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彻底走向决裂。
二、简答
1、评“官督商办”企业
(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因为资金不足,创办了一种官商合作的新型经济形势,招募私人资本创立近代民用企业,当时比较出名的官督商办企业有:
(1)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2)开平矿务局,1877年由李鸿章派唐廷枢主持工作。
(3)电报总局, 1879年,由李鸿章在大沽、天津之间试架电线。1880年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
(4)上海机器织布局,1876年由李鸿章派魏纶先筹办织布事宜,但计划未能实现。1880年,机器织布局改组,龚寿图管官务,郑观应管商务。1890年,机器局部分投产。1893年,全厂烧毁。后来在织布局旧址设机器纺织总厂,仍为官督商办。1894年9月投产。
(二)评价:官督商办企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内外夹击下产生。封建顽固势力抵制使用近代机器工业生产。侵略者排挤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兴办近代工商企业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商的垄断,但不能摆脱官僚的控制和对外国的依赖,不能成为独立工商业体系。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又是企业发展的限制者。企业很难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自由竞争和发展。洋务派想以妥协换取与列强相安无事。侵略者不会坐视中国富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终究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地位。
2、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
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其影响深远:(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3、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1)关于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3)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平均地权”是将私人所有的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由国家分配土地耕种;“节制资本”则规定,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开办的企业,有独占性质者,或者因规模过大私人无力承担者,均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怎样加强法西斯统治的?
(一)加强政治上的统治。
第一,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形式上的“统一”,国民党于1928年8月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布训政开始。10月,国民党中常会颁布《训政纲领》。后又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国家的“治权”。国民党中常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海、陆、空军总司令,谭延闾、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别任五院院长。至此,国民党反动政权正式组成,其组织形式也更加严密。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就在全国建立了“清党委员会”,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严禁工人罢工,解散工会、农会及其他各种群众团体,取缔群众运动。
第三,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颁布一些法令,进行政治欺骗活动。如制定的《工厂法》、《土地法》、《工会法》等,其虽也有一些冠冕堂皇的条文,但实际上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限制工农运动,以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加强对财政金融的控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整顿税务关税:南京政府分别与各国谈判,收回部分海关自主权,适当提高了税率。
第二,控制金融:为进一步控制财政金融,设立并控制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金融垄断网。
第三,改革币制: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所有白银都要在限期内到银行兑换成法币。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受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的影响,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白银收回国有,对防止白银外流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后期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第四、四大家族的形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而其积累的巨额财富又成为国民党统治基础。
(三)特务组织和保甲制度。
第一,特务组织,核心有两支,一支简称“中统”,源于国民党党务系统内的中央俱乐部(名cc),主要首脑为陈果夫、陈立夫;另一支简称“军统”,源于军队系统中的中华复兴社,首脑为戴笠。两支特务机构在各地建立起许多外围特务组织,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特务组织网,其势力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二,保甲制度,1932年,保甲制度开始在接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建立起来,后来推行到全国各地。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当选保甲长的,多是豪绅地主及流氓地痞,他们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四)外交上亲帝反苏。
第一,为了取得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制造国家独立自主的假象发起的“改定新约”运动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亲帝的实质。
第二,与亲帝相对照,南京国民政府对苏联采取报复和仇视的政策。1927年12月,借口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参加广州起义,围攻苏联领事馆;随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又挑起了中东路事件,中苏断交。
(五)思想专治的加强。
第一,以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攻击共产主义,在全国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第二,宣传、加强个人权威和一党专制。
第三,在国统区对革命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围剿”。剥夺革命文化的出版自由,检查进步书刊,袭击捣毁进步文化机构,暗杀进步文化人士。
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权有着对内剥夺人民、镇压人民革命,对外亲帝反苏的阶级实质。它强化了国家机器,建立了全国系统的特务组织,统治更加严密残暴。它进一步投靠英美,特别是美国,具有更强的买办性。
三、论述
1、《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
(一)内容。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条约中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二)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规定日本对中国巨额赔款的勒索,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清政府除了加重搜括外,被迫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投资设厂,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及其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之举,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的签订致使日本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真正发端。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对日本的影响: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在日本近代史上可以说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从此列强对它另眼看待,英国同意与它签订同盟条约,视为平等伙伴,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开始跻入帝国主义的行列。日本从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日本统治者正是利用了这笔巨额赔偿,在不变更封建主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为它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打下基础。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甲午战争对远东国际政治的格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地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平等关系,使日本进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行列。甲午战争打破了远东地区原有的政治格局,导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及至南太平洋地区长期的激烈的争夺。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革命转入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
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他指出,中国现实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指出,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也是“走不通的”。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蓝图。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最后,毛泽东的这些著作还深刻地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经验。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总之,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论述,使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途,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