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我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和答案墨子王夫之庄子复性书老子_网易订…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说明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尽力想弄理解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劝导他;不到学生心里理解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示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晓得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常常用来阐明对学生需求严肃,先让学生活泼思考,再进行当令启示,孔子还要肄业生能触类旁通,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日的教育进程中仍具有学习意义。
2“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六合不会偏疼任何事物,在六合眼里,万物与刍狗没有别离,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对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天然也。”其意是指六合不讲仁恩,只是听之任之,将万物看作刍狗。“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维的滥觞,对后世具有严峻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初始,本初。“材朴”是指天资朴素。人的赋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天然的,换言之,人的赋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天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以,也有打开为善的机缘。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道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尽管他认为人道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承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变成习气,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涵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敌对,又相得益彰,对后世的人道学说发生了严峻影响。
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联系反映了墨子一起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委任人才,不计身世贵贱,悉数以才能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柢。这种思维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布衣阶层的广泛鼓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悉数有关善恶、对错的定见及行为上都有必要共同、遵守于上级。墨子一起地提示出国家这种改变的客观必定性,但“尚同”说的独裁颜色太稠密,会致使暴政和集权。这一思维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变成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独裁主义思维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研]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其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任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维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天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根柢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力,但因为其时的血腥控制,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选用比兴、标志、神话等办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个的思维豪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受,不只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坚持精力和思维上必定的安适的必要性,更促进后来的文人细心思考自个的文学艺术创造和政治的联络,然后自觉稳重地摆正自个的社会方位,有所选择、有必定意图的去进行创造,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
6《复性书》[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复性书》是我国唐代哲学家李翱关于人道学说的哲学作品,是宋署理学的根柢,它交融老子与道家的复性论,发扬《中庸》思维,对立释教,因而是交融儒道两家的产品。《复性书》认为“人之性皆善”,“群众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一起又认为“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作者主张性善情恶,认为我们因为遭到七情的隐瞒,所以赋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欲,善性才干恢复,并可以超凡入圣。这是取名《复性书》的首要意义。而去情复性的办法,是教人“忘嗜欲”,即打扫物欲的烦扰,加强心里涵养,以抵达空寂恬静的“诚笃”境地。
7“全国惟器”“道在器中”(王夫之)[武汉大学2015研]
答:“全国惟器”“道在器中”是明末思维家王夫之的哲学观念,批判了宋明理学“离器而言道”的倾向。王夫之认为,道与器是共同不可以分的,“道”标志事物的一起本质或广泛规则,“器”标志单个、特别的具体事物。“全国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以谓道之器也。”其意是指道与器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方面,而不是截然分隔的两体。“全国惟器”标明世界间悉数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表达事物本质或事物类本质的哲学笼统都只是单个某一方面的本质,这种本质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存在。因而只能说“道在器中”,“道”是“器之道”,而不能说“器者道之器”。王夫之的“道器观”是他关于世界共同性疑问所作的较为深化的分析。
8三民主义[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建议的民主改造纲要,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无缺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均匀地权”。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朝控制,完成民族对等,它反映了近代我国社会错综凌乱的民族敌对;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独裁,完成民主政治,是三民主义的中心;民生主义即均匀地权,控制本钱,它期望处置的是我国的近代化疑问,即打开本钱主义经济,使我国由贫弱至充足。三民主义奠定了我国民族资产阶层民主改造的思维基础,在其时的前史条件下发生过活泼作用,但它存在着前史捆绑,体现为短少清楚和完全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9脆弱胜刚烈[山东大学2015研]
答:脆弱胜刚烈是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中的闻名结论。老子非常注重脆弱的作用,后人常以“守柔”来归纳老子思维的特征。脆弱包含着广大的活力,具有阔大的打开前景。刚烈是事物走向死灭的前兆,现已包括了消亡的趋势。脆弱胜刚烈是世界间广泛的规则。在人的日子中,也应以“脆弱”为原则。具体体现为:①谦下:“善用人者为之下”;②守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全国溪”;③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只需可以做到这几点,究竟能由下变上、由后成先、由不争到全国莫能与之争。该结论包括了老子深化的辩证法思维,体现了其“无为而不为”的境地。
10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山东大学2015研]
答: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是宋明理学人道论的一对重要领域。张载提出人有六合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念,张载《正蒙》:“形然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六合之性存焉。”在宋儒们看来,性从本源上是指道德赋性,是纯善无恶的,是每自个与生俱来的,即“天命之性”。但这种道德赋性不是笼统存在的,它要依靠于人的理性存在才得以体现。朱熹等人认为,气质之性为理与气相杂而成。气质禀赋有清浊之分,故人有善恶、智愚之别。
11《神灭论》[山东大学2015研]
答:《神灭论》是南北朝时期闻名思维家范缜的哲学作品。《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体系论说了无神论的思维,指出人的神(精力)和形(形体)是彼此联系的共同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人的形体与精力的联络,用刀口同尖利的联络作了形象的比方:“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这一思维有力呵斥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梵学思维,让我们知道到了神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对立愚蠢的迷信思潮。
12小故[北京大学2014研]
答:小故源自于墨子的《经说上》,是指构成某一成果的若干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或有些条件。“故”是指某事物资生的缘由和条件。“故”的提出是为了探?垡晌实脑涤伞⒏莺屠碛伞!毒瞪稀方肮省狈治蠊屎托」柿街帧P」视氪蠊氏喽杂Γ乔〉庇诩傺猿鎏獾奶跫蛑毖酝评碇械男√跫?br>
13无待[北京大学2014研]
答:无待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是指无所捆绑、无所牵绊、无所凭仗的思维境地。只需抵达“无待”后,人才干脱节客观世界的各种捆绑,获得精力层面的必定安适状况。值得留心的是,“无待”并非是不虚以待,而是无所不待,沿袭天然。
14本无[北京大学2014研]
答:本无是三国魏形而上学家何晏、王弼的哲学出题。“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认为,六合万物,以无为本。”王弼等人认为,追索六合万物的本体,只能是“以无为本”。他们认同《老子》的“道”的无形无名的形上特征,以“未形无名”论“道”,以有形有名指“物”。并把形上的“道”与形下的“物”的联络,变成为“本体”与“末用”的联络。“无”是本体,是他对经历世界与经历常识的
一起观点。
15重玄[北京大学2014研]
答:重玄是两晋隋唐时期影响非常大的一股哲学思潮,注重玄理思辨。“重玄”思维上承先秦老庄道家思维,后启郭象《庄子注》哲学思考,为儒、道、释三教所融摄、使用。其包括规模广,但外延都有其理论根据,不可以混作一体。
来历:弘博学习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