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考研人怎么看《只此青绿》(舞蹈考研院校难度排名)
根据导演韩真的介绍“《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该画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得名,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整个舞蹈诗剧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由于时间限制,虎年春晚上展示的是《只此青绿》的一段群舞。韩真表示,虎年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层峦叠嶂的概念。”在了解了《只此青绿》的创作背景之后,我们又来看看大牛们怎么说从审美角度来说,舞蹈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呈现作品独特的美学意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创造性。从创作手法来说,舞蹈借助演员的肢体动作,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展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意蕴。——杨敏抛开央视精良的媒体技术不谈,这部作品本身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那就是传统文化(符号)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为情感意象,让留存千年的文化符码在今天依旧焕发生机。我想这是导演在努力尝试的,也是中国舞蹈界的同仁们当下的集体思考,这些思考已经产生了很多作品,《青绿》无疑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个案。——张麟北宋陈旸《乐书》是两宋乐舞美学的集大成,其中就提到“见乃为之象,形乃谓之器。因象以制器,由器以明象”,意思是目能所见为“象”,外在有形称为“器”,“形”善则“器”成,“器”成”则“象”立。《只此青绿》体态圆、垂,气息下沉内敛,队形变化丰富,起伏中营造出一种高远、深远、平远的视觉美,舞者的精神气质中传递出一种冷静、空寂的况味,这种外在的“形”善之“器”,明的是什么“象”呢?我以为是对雄浑壮丽、磅礴山峦之美的一种隐形表达,是宋代美学中那种清雅、闲静、高洁的
审美品格。——应杰我只是摘录了一些关于《只此青绿》的部分点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对这部作品的叙述角度。不知道大家看了老师们的点评,是否能产生更多的想法,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