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学院“速成博士”事件形式主义才是根源研究生本科邵阳学院…(邢台学院速成博士)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 郑渝川
本号原创首发
日前,邵阳学院斥巨资引进菲律宾博士一事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7月24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通告,责成邵阳学院纠正不当做法。该院党委书记被免职。
但网上随即又曝出邢台学院疑似存在批量引进“速成博士”。今年2月,邢台学院公布的选聘拟聘名单显示,有13名在职教师获韩国某高校博士。据了解,“高校引进速成博士”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些海外高校主打“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以及最重要的“速成”噱头,招徕订单。(澎湃新闻网7月25日报道)
资料显示,邵阳学院的前身是邵阳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与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改为现名,晋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招生权;2017年11月新增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邢台学院的前身是邢台师范专科学校,同样是与其他大专院校合并,在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6年成为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邵阳学院、邢台学院,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直辖市、省会(首府)、地级市的许多二本院校,以及一些一本院校,都是在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完成专升本的升格的。
而且,为了确保这些院校符合校舍、图书馆、科研设备等资源硬件以及师资人数方面的条件,通常是由一个大专院校与另一个大专院校,或是一个、几个中专、中高职学校,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下进行合并。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为本科院校以后,原先的师资队伍变得很尴尬。大专学校以及中专、中高职学校,师资学历水平通常就是在本科层次,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很低。部分教学实践岗位甚至还有学历更低(但以实践经验予以弥补)的教员。
尽管专升本过程中,上述院校已经开始引进更高学历人才。但现有师资人员甚至还包括相当多数的中青年(以2000年的30岁计算,到今年不过才52岁),远没有到退休年龄。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也没有理由将这些人员悉数辞退,全部转为非教学岗,也不太可能。
那么,能不能让这些教职人员在职报读国内正规院校甚至是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学历提升呢?
一个挑战是,前述二本甚至少部分的一本院校,教学工作主要是由这些学历不够高的教职人员承担的,因而只可能轮批次进行学历提升。
更大的难题是,除了实践性很强的工商管理专业,其他多数专业的报考难度很高,就读压力也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转入硕博层次就读,尚且不易,何况拖儿带女还要应付上班考核的教职人员。
而且,较早进入院校的教职人员要比新聘的高学历层次的教职人员,“转会”跳槽(去层次更高的学校,或是考录公务员,或是进入大型企业)的动力更低,而且这些人员大多在所在城市房价上涨前就已经在当地购房成家。因而从稳定师资队伍的角度考虑,学校肯定想要把这些教职人员作为师资稳定的一个基本盘。
“高校引进速成博士”引发巨大争议的一个背景就是,近年来的“考公”、“考编”内卷越来越厉害,以至于名校博士进入街道办或是充任巡街城管也已经不再罕见。
相较而言,二本院校肯定不是名校博士最满意的去处,但相较于街道办和城管中队,肯定更胜一筹,偏偏这种看上去“还可以”的单位,居然由校方组织大量的在职教员去海外“注水”、“镀金”。
而在大众网友看来,名校博士下沉街道,“注水”博士教书育人,简直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确实讽刺。但问题是,无论是邵阳学院、邢台学院,还是其他很多二本院校,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校长、书记以及地方的教育局不能把现有的教职人员都辞掉。
你也不能说这些学校现有的教职人员读博,是所谓的“废物再利用”,这些年来,正是这些学历上没有达到博士层次的教职人员,培养出很多的本专科毕业生,进入我们这个国家的劳动者大军;而其中一些毕业生,其实也成功考入名校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了自己本专科层次的老师。
前述学校的教职人员去读海外高校的“注水”博士,其实是校方组织为之的。大学升入本科,只是个开始,还是个不能停歇的开始,接下来就是申硕、申博——这既是教育部门的政绩惯性,也是各地地方政府的政绩驱动。
而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现有教职工没理由辞掉,这些教职工也不太可能都去国内正规院校读硕士和博士,所以就有了“速成博士”、“注水博士”的大行其道。
这就意味着,前述学校(大量的二本学校,少数的一本学校)除开“真实”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人数上不占多数),其他博士其实并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术训练,完全是走过场拿到学位证的,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没有提高。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前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其实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如果有提高,那也是真实学历水平为起始学历的教职工的能力提升的叠加结果……
但教育部门的一次又一次考核、验收结果却不是这样。邵阳学院和邢台学院都成了所在省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其他的很多二本学校,还有少数的一本学校大致情况也是这样。
这就证明,面向大学的检查、考核、验收,本身就有问题。将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的占比列为本科院校建设的重要指标,本就是个形式主义。
多少年来,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社会各界都在呼唤摆脱唯学历论,但现实情况却是,学历崇拜其实内化得越来越严重。
实际上,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取得博士研究生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期间还不得不疲于奔命于各式各样的论文评比、职称评定,以及形形色色、无所不包的考核评价。
这些评比、评定、评价的核心,连同将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的占比,都是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内部管理运转偷懒的表现——用而今自媒体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开局一张(数据)图,描述使劲编。
至于各式各样的博士,尤其是“注水博士”在所在地领取丰厚的人才引进奖励,这其实是各地人才引进和管理中同样的偷懒表现。
引进的博士,究竟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医疗、文化有什么样的贡献,起到了什么样的学术引领作用,贡献产出跟奖励成本之比如何,也大抵是个糊涂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