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研究生招生丨欢迎报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

vol.2086
编者按:为方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为您推送哲学学院下属九个二级学科的具体介绍。今天为您带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学科简介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5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筹备小组起草了《哲学系建系计划和教学计划》,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培养目标为“哲学家”;1962年,马哲专业第一次招收研究生;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外国哲学成为哲学系首批博士点,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高校首批培养文科博士的系科之一,胡曲园、严北溟、全增嘏分别担任三个博士点的导师;198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科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复旦的马哲学科就已经系统地开设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课程,开风气之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

第二,学科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197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成立,复旦大学是第一批的发起者与参与者,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哲学系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课程。进入新世纪之后,该课程配套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复旦的马哲学科积极同当代西方哲学展开积极对话,高度关注当代学界的前沿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其中包括现代性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等主题。同时,学科点的老师们也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从思想出发阐发中国道路与新文明类型等重大现实问题,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复旦马哲现有在编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

图: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教师出版图书(部分)

教学科研
1
培养信息
1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传统、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研究、认识论与价值论研究、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现代性问题研究、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研究等。

2
研究生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课程由学位公共课、学位核心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学位公共课为全校研究生共享,包括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专业外语。学位核心课包括学位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学位基础课为全院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生必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选课安排由导师和学生共同根据学生研究方向确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授课教师:吴晓明教授
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余源培 吴晓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科研平台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暨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基地成立于2021年,由邹诗鹏教授任基地主任,范丽珠教授、李辉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新生教授分别任副主任,曹锦清教授与孙向晨教授任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基地聘请10位专职研究人员及10位兼职研究人员。基地挂靠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及其相关民族理论等。

3
在岗教师
吴晓明教授
吴晓明,复旦大学文科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现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国家创新基地(985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评国家“杰出教学奖”、国家“模范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史和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之关系的研究等。

代表性著作有《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黑格尔的哲学遗产》等;代表性论文有《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唯物史观的阐释原则及其具体化运用》《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与马克思》等。

王金林教授
王金林,哲学博士,哲学学院教授。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西方激进哲学。

著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两篇论文分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优秀论文奖和上海市社联优秀论文一等奖。代表性著作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从海德格尔的解读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代表性论文有《历史生产与虚无主义的极致》《论巴迪欧的“共产主义假设”》和《论“革命的牺牲性”》等。

邹诗鹏教授
邹诗鹏,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性与社会理论,民族理论。

代表性著作包括《实践—生存论》《生存论研究》《全球化与存在论差异》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或转载重要学术论文或文章200余篇。

郑召利教授
郑召利, 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哲学学院副院长。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文化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出版专著、教材4部,代表性著作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兼论与马克思理论的相互关联》,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

吴猛教授
吴猛,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法国马克思主义等。

出版著作《福柯话语理论探讨》《历史的肉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代解读》,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张寅副教授
张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副教授。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当代激进思想;近期研究重点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

代表性作品包括《作为哲学概念的剩余》《消费主义文化领导权及其对剩余价值榨取的影响》《阶级斗争理论重释:从一种活动原则的视角看》等。

祁涛副教授
祁涛,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副教授,曾获首届贺麟青年哲学奖二等奖。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

代表性作品有《返回的步伐: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方法与论域》《论结构的历史与情势的历史——〈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线索及其哲学遗产》《论“国家的相对自主性”——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上层建筑难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卢梭问题”》等。

编辑 | 马淑钦 王韵婷
责任编辑丨汤克凤 隋艺菲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