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中的舞蹈考研(汉代舞蹈艺术成就)
汉代民间俗乐舞丰富多彩,由于汉代表演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舞蹈大多融于“百戏’中表演,“百戏”是指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在内的综合性演出形式,在汉代亦称?角抵戏”。汉代角抵百戏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类:舞者执巾或舞袖为内容的“巾袖舞”,形式多样,以延长人的肢体、扩展身体表现力,使情感表达更加丰沛,舞者物乐器、武器,物品而舞的道具舞”,如 《剑舞》《棍舞》《建鼓舞》等;以歌舞形式表现简单故事的情节舞”,如《东海黄公》便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之先河;以戴假面,著假型而
舞的“舞像”,如《总会仙唱》《鱼龙曼延》等。南北朝以后,百戏也十分流行,并称为“散乐”;隋唐时代由于音乐舞蹈高度发展,也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元代以后戏曲盛行,各种节目均有各自的专名,后期“百戏”一词作为统称便减少使用。二.“四夷乐舞”促使艺术创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的高潮是在汉武帝时代,对东西南北边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即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发展,同时又使边疆与内地的乐舞呈现出良好的交流趋。朝中设立了“四夷乐舞”,这不仅丰富了汉代舞蹈的内容,同时又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中原艺人的创新,如《巴渝舞》,是古代川东少数民族地区賨人的舞蹈,猛锐粗旷。此外还有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如《盘舞》《羽舞》《芦笙舞》等。三.“女乐技艺”提高艺术水平汉代女乐舞蹈是在统治阶级对女乐的享乐追求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盘鼓舞》就颇具代表性。《盘鼓舞》是汉代著名乐舞,此舞特征是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与鼓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就有差异。如有鼓无盘称为 《鼓舞》,七盘一鼓或二鼓称为《七盘舞》。表演《盘鼓舞》的演员具有较高的技艺,因此盘与鼓数量或比例并无定数。在四川、山东、江苏、河南出土的文物中,都有不少《盘鼓舞》对形象,而东汉文学家傅毅在《舞赋》中提及:《盛鼓舞》大量吸收了杂技的高难技巧,并将这些芒按同舞蹈的自身形式相融汇,从而创造出既有超高的杂技技巧又具有柔美的舞蹈韵律的动态形象。再赋予此舞情感的表现。舞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