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大纲实质变动万字详解与预测(2018考研政治真题)
??开头照例啰嗦几句
第一,我的心在流血:某些转载真的是把我惹怒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将我的头条文章直接复制粘贴走,换上自己的广告,连个名字都不署,你们的良心不痛吗?我已经雇了杀手,哦不是,是法律专员搜集证据啦!
????
行了行了,你们又要说我在考研届是nobody,干嘛这么较真,你以为你是谁啊
????老娘就算是智障,你都没资格抄袭!!
第二,做详解就是为了让你们打印哒!
1)使用原有资料(不管什么教辅书)的同学,可以打印这个版本直接做补充就好啦。咦?问我怎么打印,用pc打开头条文章,ctrl+c,ctrl+v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word文档就行啦!
2)买了新大纲解析的同学,好歹也知道变在哪里,哪里需要看看吧。因为每年大纲变动的地方往往会出题
第三,现阶段复习的同学,要注意:
1)马原就随缘吧,都这时候了。纯需要理解的科目真的,在这个时间节点投入产出比最低
2)中特时效性很强,重点复习178章和19da。今年估计9个中特选择题有7个全部来自于这些内容。
3)史纲和思修看看最后整理的一些背诵资料就完啦!(手动推送一个小广告,我的金牌背诵手册(根据2018新大纲编著)终于开预售啦!包含选择题核心考点背诵,分析题核心考点背诵和必杀技技巧与模板,欢迎追求短时期迅速提高的同学购买→金牌背诵手册预售链接)
?
?
打印从这里复制即可,上面有广告,别打印进去了哈
导语:今年大纲变化不算大,关注点依旧是下个月的19—-大。明年大纲一定会大变!(今年一定要考上啊喂!)大纲实际变动指的是非内容整合部分、非标题重组的变动,对考试有巨大的预测意义,希望同学们对【实际变动】引起重视,关注解读部分和预测部分。
马原部分实际变动
一、第二章第一节新增: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这种飞跃和区别归根到底是人通过实践完成的。
? ?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界“对人类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 解读】 这段话是原文没有的。加上去的意义可以考选择也可以考分析
一个是以前真题选项里出现【物质世界多样性】有同学不敢选,现在这里看到了吧
二个是再次强调人类的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要背,11年就考了分析题)
三个选择题的话注意下自然环境问题,最主要是人的实践方式出了问题。
二、第三章第一节调整:科学的实践观
(1)实践的本质、基本结构、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由于话太多,我直接解读了)
【 解读】这是个内容整合考点,但是我被近几年分析题搞的神经病了,动不动就【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角度】【从认识的本质】这种给定定义来考制定原理,所以尤其担心同学们如果看到马原分析题题目设问是实践的本质、基本结构、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这种词不太会写。
恩,整合如下:
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里特别注意主体当然是人,但是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是一切对象,一切对象不一定是客观的。中介是大纲新增的表述,要记得: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方法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发展系统。)
3)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大纲新增了一个“虚拟实践”,表述如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三、第三章第二节调整:认识的基本规律
? ?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但是人不能事事都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
? ?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 解读】作为一个调整点,内容表述变化还是有的
第一个,比较一下【发源】和【来自】
发源是源头,一切真知从直接经验(实践)发源。??
大多数知识(注意不是一切)来自于(不是来源于)间接经验。
第二个,注意一下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背背哈
四、第四章第二节调整: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这部分是定义的调整,因为内容比较多,我也就直接把解读和变动整合一起了。
【 解读】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这是个新说法,要记得)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原先是3方面含义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总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个原先也是3方面含义的)
四、政经与科社部分的表述调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内容调整,背背即可)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生活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其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其三,阻碍技术的进步。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内容调整,两点调整为三点)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
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对我们科学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正确理解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清除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增)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内容调整,三点变四点)
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其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新增)
?
?中特部分实际变动
一、新增+调整:第一章第三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部分由第6章第3节调到此处)
【 解读】
1、顺序上的调整意义不大,我就不放上来浪费大家时间。
2、四个全面增加了3个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然而,2016考过马原的分析题了,也意义不大)
二、调整:第六章第三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容调整,只是补充了一些xdd的讲话,影响不大)
三、马后炮新增: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解读】大纲又一次干这种上一年书上没有但是考试考了,于是赶紧把它加进来这种事情。(2017年35题中特分析题考了扶贫问题)当然,今年不会考分析题了,最多考考选择,整合背诵内容如下:
1)原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2)措施: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努力做到精准脱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四、新增+调整第八章第四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同样,增改内容略复杂,跟解读放一起了哟
【 解读】
? 意义和含义新增(背):
? ? ?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医,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台施策。”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矛盾靠“治理”,以后选择题看到“治理”要选哦)
? ?措施调整和新增(背):
1)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2)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注意4个坚持)
3)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有没有发现“精准治理”这个词,反复出现?今年社会治理很有可能考大题哦,我预测这个词肯定是评分细则的得分词。
五、新增:第八章第五节生态文明部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新增,背住重要表述即可)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台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3)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新增,背住重要表述即可)
1)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内容调整,背住重要表述即可)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2)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追究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六、马后炮新增: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解读】去年召开18jie6zhong全会,就是在讲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由于这一章非重点考点(10年考了2次,一次在史纲,唯一一次在中特考就是去年开会)因此,不太重要,无需关注。
?史纲部分实际变动
一、新增:第六章第四节增加“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新抗日战争“。( 解读:从本科生教材的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可以看出,今年局部抗战应该是命题必考点。记住以下内容,视为抗战做理论准备的)
? ? ?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文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拔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二、调整:第七章第一节,原标题是第三条道路幻灭→两个中国之命运
【 解读】我看到都惊呆了,因为这是第七章重点里唯一一个没有考过的,加上今年有些表述上变动,我预测是要考的,至少选择题。以下内容作了整合,要记住!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注意,这个方案称之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或者叫中间路线,或者叫第三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哦)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即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尽管在长时期里,上述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
原因(背):
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决定的。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3)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
三、新增关于【抗美援朝】的表述,可以考选择题,记住表述即可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思修部分实际变动
一、新增+调整:道德部分(其实调整不大,所以我把解读和变化整合一起了)
1、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有其客观要求,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道德是上层建筑哦,当然具有规律性啦)
2、集体主义原则(今年很有可能考多选)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不能靠抑制一方来发展另一方,而是力求做到共同发展、相互增益、相得益彰。
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整体的共同利益,最终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木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个人品德(今年很有可能考大题)
个人品德在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增了一句这个,选择题注意啊!)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提醒同学,因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分别考过大题了,整个道德中就剩下“网络道德”、“革命道德”“个人品德”。你百分百必须要背啊!!!这部分建议同学回到书上看看!(植入生硬的广告,我的背诵手册里都有整理好的)
二、调整:法律部分(内容上有点变化,背下面这段就行啦)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内容有调整)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当代部分实际变动
新增了【亚投行】、【习特会】、【g20】、【一带一路】、【联合国更换了秘书长】
这部分其实本来就是每年都会变动的时政,具体内容可以阅读我之前的微博头条文章【上半年时政解读】。
今年一带一路,不用我说,肯定是百分百必考的考点,一定要熟记我在时政解读篇中给同学们整理的背诵的话!!!
最后,感谢你阅读到这里
态度是底线,功底是天花板。
态度你有了,功底,去打印吧!
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