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卓越硕博】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研究生——周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为进一步树立和培育广大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我校卓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风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学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发学习、不懈奋斗,研工部持续推出“卓越硕博”栏目,陆续报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示优秀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学术创作成果、社会实践与服务等综合素养。

————◆2020-2021学年◆————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周杨
号易斋。1997年7月出生于浙江杭州。2015年就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法系,2019年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中国传统书画造型基础与语言研究专业研究生,导师金琤教授。擅长行草创作,精于篆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1
荣誉经历
参展经历
2019年浙江书法奖 沙孟海奖 第十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入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19年浙江省第五届“温泉杯”书法大赛入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19“书学之路”第三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入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年“爱党爱民 向上向善”——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美术主题创作及优秀作品展入展(浙江省慈善总会,浙江省文联,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21年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展入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清风皓品”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作品展入展
2022年浙江省年度行书百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22年3月全国青年篆刻百家批评(书法报)
获奖经历
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铜奖
2019浙江省学业奖学金
2020年浙江省学业奖学金
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奖学金
2021年国家奖学金
2022年省级优秀毕业生
论著
2022年1月出版专著《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汉·蔡邕<笔论><九势>解析与图文互证》,周杨著,中国书店
论文
2019年印说岭南?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粤派篆刻对‘现代性’的探索——从黄牧甫到邓尔雅》编入《印说岭南——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2020年于美术报发表《“妍美”与“刚硬”——赵孟頫、杨维桢的书法场域及书风比较》,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转载
社会实践经历
2017年担任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摄影师(黄龙、浙大),并参与闭幕式宣传片制作
2019年参加 美遇·艺行|中国美术学院“七彩假期”益美助学社会实践
2020年主讲“明师堂”篆刻工作坊
2020——2021年担任基础部设计分布助研助管,并担任民族书画助教
2021年参加中国艺术大讲堂志愿活动
2
专著与论文

3
作品展示

2021.12一尘即是大千

2021.07只争朝夕 2.1×2.1cm

2022.01 生气远出 2.5×2.5

2021.03六祖惠能坛经语69x30cm

2021.11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 180x97cm

2022.03陆龟蒙诗《送德师侍御西归》180x97cm

2021.05 王维诗《汉江临眺》 69x46cm
2022.02 范成大诗《晚潮》180×48
4
创研手记

书法之妙,妙不在法中,而是蕴含的无穷的“势”里。
“势”强调动态的理解,更倾向于内在的、不可言说的感觉,“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但能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不断变化,不断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乱中有序,不是杂乱无章,也不同于一潭死水的平淡有序,而是处于矛盾冲突中动态的序。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动态的,而不是平面的美。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书法创新,都是对“势”的理念的回归。书法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是对世界自然的认识,对天下大势的理解。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带来的“妙境”,营造超以象外的空间,表现自然天下的大道,表现对天地万物美的感受,线条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充满生命的活力,具有特殊的韵味,是一次审美历险,净化心灵,使人疏散怀抱,“游”于自然,以游无穷。
当我们转换视角,抛弃曾经拥有过的技法和固定的审美趋向,用“势”的眼光来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你会惊喜地发现“有无相生”,笔画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充满力量的生命体,呈现出笔画以外创作者的时空意识,是对自然与世界的认识和抒发,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抑或是对家国情怀的抒写。
每一次孕育书法新变的时候,都是思想冲突、文化融合的大变革时代。赵孟頫处于宋元之际,而杨维桢则处于元明之际,书法是随着时代所变化的,同时不同文化对书法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吴文化注重横向的推广,而越文化在纵向创承,吴、越文化从两种不同视角给了书法的创新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可能性。
黄牧甫和吴昌硕是晚清到民国印坛的两座高峰。相比较而言,吴昌硕是做“

加法”,更加注重历史的沧桑感,表现的是一种“过程性”,也可以叫做“集大成”。他的作品,一呼一吸都具有历史厚重感,从时空形态上,可以说是从创作时一直追溯到几千年前,把最“新的”东西做成最“古的”。与吴昌硕不同,黄牧甫将时空折叠,运用秒回古代的直接生成做法,自由在历史与现实间穿越,作品体现的是即时性,体现了他对于“古”的崭新认识,即“古的”实则是“新的”,是对篆刻“现代性”的高度浓缩与概括。
5
导师寄语

周杨同学专业领悟力超强,勤学善思、谦虚好问、不主故常,因之在青年学生中特立突出,与他一米八二的清峻个子何其一致。学书重经典,强审美,不斤斤于技法的操练,更关注书作的整体视觉图式的钻研,书作笔力斩截利落,字形跌宕起伏,尤重行间的开合曲折、挥洒自如,风卷行云中独抒大气磅礴。又专擅篆刻,运斤成风,时出佳构。由于对图像的敏感力,他跨界融合,触及摄影、设计,均有不俗表达。意在"笔"先,他用各种工具表现心中的审美形象,一以贯之,我手"写"我心,初有成果,甚可嘉许。倘能在专业领域沉潜体深,补短扬长,致广大尽精微,未来可期。

————金琤

6
生活照片

—end—
责任编辑:文沭二
责任审核:倪义臣 南歆媛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