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发表了博文人大考研辅导班中国人民大…来自sponge不记…

??一、关于择校以及专业的挑选

?

(1)选择该院校该专业的原因以及一些建议

?

一旦决定踏上考研这场旅途,第一件事便是要定好自己的目的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期许,目的地的选择便是基于对自身的了解和对学校专业的把握去制定的。目的地决定着你在这条路上要付出多少努力,预示着在这场旅途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对达到目的的信念支撑着自己一路前行。

?

我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ppe(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于我来说,我明白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人大的老师和人大的哲学风格也更为熟悉,能为自己提供一定的把握。因此,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依然选择了人大,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学科专业在不同的大学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因此,如何找到自己最喜欢最倾向的风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建议可以去各个学校的线上社区或微博等,找到感兴趣的学校

相关专业的同学,大致把握其学科风格。一方面,可以更好地 助自己做选择,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考研的过程中按照其风格去理解教材,更好地符合该学校的标准。

?

当然,选择人大,除了有环境风格上的熟悉之外,人大的哲学专业也是a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a?,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着自身的学习的兴趣,在专业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哲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我是二战上岸的,在一战期间,由于本科受到了许多外国哲学的老师的启蒙,我对外国哲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但是在自己独自备战考研的时候,外国哲学整体的传统的形而上学让我找不到真正的自由,自由仿佛只存在于精神,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因此,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困境。

?

?在后来的复试之中,也因为自己的失利而没能够最终进入录取名单。因此,在对自身的失利进行总结,对自己本身的考研目的进行思考之后,在马哲专业的师兄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解马哲,开始抛开对其固化的理解,而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并由于马哲中所包含的现实的人的向度,而更是确定了将其作为自己以后的努力的方向。不同的人在专业的选择上会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为了在学术上得到进步,有的人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有的人为了能具有研究生的文凭在社会上能够有更好地发展。目的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要做的是真正地去理解自己的目的本身,按照自己的目的去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同时也要对选择的专业本身进行一定的理解,不然在日后的复习过程中,乃至未来可能的研究生生涯,可能都不会真正的投入,而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

?

(2)报录情况以及难度分析

?

或许出于对公务员的选择,又或许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于哲学院校的选择大幅增加,2022年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2021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人数约400余人,今年总计744人,是去年的约1.8倍。这744人中,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的考生居多。人数的增多所带来的,必然是分数的上涨。中国人民大学作为34所自划线院校,哲学的校线从2020的350分,到2021年355分,进入到了2022年的360分,其中,对于公共课英语政治的要求也更是从过去的55分提高到了60分。而哲学院的热门专业,马哲、外哲、西哲更是高出院校15分,以375分作为初试门槛。对于想要报考人大哲学院的同学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

至于录取情况,这些年,哲学院较过去相比已有一定的扩招,如今大概人数在十人左右。2020年马哲录取6人(非其他计划),2021年与2022年都是9人。但整体看来,竞争是呈现着越来越激烈的局势,报录比更是从过去的7:1跃升至今年的约14:1(哲学院整体),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打算。

?

?

二、初试经验

?

哲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试科目包含:政治、英语一、622中西哲学史和801哲学综合。其中,622中西哲学史是全体考哲学院的同学都要学习的内容,其中,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各4道论述题,共八道,选择6道作答,可以放弃一道中国哲学和一道西方哲学。而哲学综合则是分成十个部分,不同专业的同学只负责写其专业的部分。共六道论述,选择五道作答。接下来,我从公共课和专业课两方面进行分享。

?

(1)公共课——政治、英语

?

对于公共课,我能够给予的最大的建议就是,不要小看。公共课是成绩的很大一部分,占据40%,在专业课不分伯仲的时候,公共课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的展示。此外,院线对于公共课要求的提高,也是在强调同学们对于公共课的重视。身边更是有不少同学因为政治或英语的失利,导致其虽然专业课很高,但不得不二战的案例。

?

?政治和英语并不是与自身专业,与考研完全独立的两部分。政治提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视角,如何看待中国的历史,如何理解中国的当代,如何展望中国的未来,都在政治中有一定的体现,尤其是马哲专业,当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相联系的时候,政治也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 助。英语更是基础中的基础。研究生强调的便是作为学生的研究能力,英语能力决定了你是否能够阅读英语文献,是否能够进行英语写作,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语言能力,这一份能力不仅伴随初试,更是要在复试的笔试或面试中得到体现。

?

我自身对于政治和英语并没有非常详细的计划。在政治方面,我大概从7月份开始购买 的“全家桶”,大约在7-9月完成知识点精讲精练,10-11月完成至少两次的1000题,11月开始就以冲刺八套卷以及之后的冲刺4套卷为准。政治作为一门以记忆性逻辑性为主的学科,所需要的就是每天一定量的记忆,并且是反复的、强调的、不断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项,以错题的方式对该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

?

?政治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教材之外, 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的跟背、各大考研平台在微信小程序上的刷题程序,都可以在日常的碎片时间加强对政治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有需要的同学,也有各种老师的网课可供选择。在我看来,网课有利有弊,在上网课的时候认真听的知识点相比起书本上的死的内容会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但是网课这种长时间的盯着屏幕的活动,知识点密度小,如果只是放在那里减轻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切实的进行学习,那相反会有一定的拖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

英语的话,关于英语的学习我建议大家从一开始打算考研就开始进行,每天进行一定的单词记忆安排,并完成部分英语试卷。在我自己准备考研的时候,我通过单词打卡app完成了两次彻头彻尾的单词记忆,并写完了三遍英语真题试卷。个人建议,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最好不要把单词和真题当成是完全分开的两个区域。没有题目加深印象的英语单词本身是很难被记住的,只有这样一个单词在阅读或者在完形中对你的文本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才会对这个单词有着更深的记忆。

?

?关于真题的训练,我一共是做了20年的真题,并做了三遍。

?

?第一遍目的是找到学习英语的感觉,明白考研英语的整体节奏,大约是三天完成一套。这样看来,一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

?第二遍的目的是一遍遍精读,初步理解考研英语的结构和脉络,也就是各个考研博主所说的明白出题人的意图,这里大概也是近两个月的时间。

?

?第三遍是对于速度的加强,一天定时完成一套试卷,隔一至两天进行一次,加强手感,一直保持到考研的那天。英语是很强调手感的学科,在专业课复习紧张的时候,或许可以隔几天不进行英语的学习,但一定不能一两周荒废英语这门学科。在写题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对其进行分析,是单词量还不够,还是语法结构较差导致句子没能看懂,抑或是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在逻辑理解上出了偏差,然后加强对这类题型的练习,能够得到不错的进步。

?

(2)专业课——中西哲学史

?

我在考研期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大概是8-10小时,关于公共课每天大概保证在2-3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解和学习。

?

西方哲学史推荐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蓝皮书),没有哲学基础的同学则可以从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入手。此外,还有许多同学推荐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但我没太看过,在这里不做推荐。如果能够对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史》有整体的把握,以及对各个哲学家的思想能够进行复述,也就能够达到七八成的理解了。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 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 助是非常明显的。

?

中国哲学史的书籍我买了很多,其中最为推荐的是张立文、罗安宪老师的《中国哲学史教程》,这一本能够很好的把握中国哲学的整体脉络,此外,冯友兰老师的《中国哲学史》内容更为详细,适合在理解了脉络之后进行补充;张立文老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更加学科化,可以得到很多具体的阐释。其余的教材我没有涉及,这里也不做介绍。以上三本书最好互为补充,中国哲学相较于西方哲学,整体逻辑更为难以把握,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多看几本书有益无害。

?

专业课的复习开始的越早越好,先对教材本身进行一遍理解,然后再带着理解和重点去制作属于自己的笔记。如果有师兄师姐的笔记诚然更好,但是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加深理解的过程,就算能够有幸找到师兄师姐的笔记,也需要自己不断的进行补充,找到自己的逻辑结构。之后,不断的对已有的内容提出问题,不要仅仅满足于课本所提供的,而是更多的对课本中的介绍产生疑问,这个哲学家的思想背后是什么,他提出这个理论想解决的什么问题,他怎么做的,他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吗,他的理论又有什么问题?带着不断的问题去看书,去找相关论文,去不断的丰厚补充教材本身,这样做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也才能在考研大队中,通过自己的考试答案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来说是一定的跨专业的学习,我的经验也是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学习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起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教育系统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但同时,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够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

?因此,首先,想要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步就是要扬弃过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化的理解,也就是我们从初中到高中,甚至于大学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因为我们所受到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不对,而是它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的总结,当我们在去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时候,如果我们本着这样的理解进入马克思主义,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便是政治课本上的那一套规律,而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

?

?在这个阶段,我建议阅读如《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之类的导读类书籍,从各个维度破除曾经的片面的理解,唤起自身的兴趣。之后,可以购买相关的教材资料,我用的是黄楠森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肖前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两位老师以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其内容是极为深刻的。我在这一阶段,前后阅读了三遍两位老师的书,虽然从内容上有了大致的把握,但是却一直没有能够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因此我还在网络上找到复旦吴晓明老师的原著精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都是很好的教材。

?

?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还要阅读一定的马恩原著,尤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教材加上原著,以及同样的问题意识和论文的查阅。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超越。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只停留在具体的知识点上的学习,一定要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近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察,人大的试题重点越来越不仅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越来越注重整体把握,整体思想的考察,人大想要看到的,不是对课本上的内容你能复述多少,而是你能不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是更深的考察,也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复试经验

?

今年的复试竞争较往年更为激烈,往年往往只刷掉一个。而今年,由于报考人数激增,在把分数线提高到375分之后,仍然有19位同学进入了复试,而只有9位同学能够被最后录取。复试是又一次的选拔,在复试这里,一切皆有可能。初试成绩高的同学不能掉以轻心,较低的同学可以获得的或许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逆袭。复试相比起初试,更加考察的是考生的整体素质:能不能临危不乱口齿清晰;能不能以严密的逻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复试相较于初试,更为整体。老师给出的成绩不仅仅基于一道题目的回答,更是基于你整体的问答,你整体的节奏和你整体的表现。在复试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

今年人大哲学院的复试取消了笔试,只有面试。面试分为两个部分,即专业课和综合素养以及外语面试。其中包含着自我介绍、学业规划、两道专业题以及两道外语题。整体并不难,但更加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视野,更加直接的考察考生是否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里,我非常强调,读哲学院教研室老师的论文,尤其是近两年发表的,这代表着这两年老师的重点关注话题,也有更大的可能出现的复试的题目之中。

?

?

四、结语

?

考研是一段还蛮孤单的旅途,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但这场旅途也是收获颇丰,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所能收获的,一定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个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自己。在备考的你们或许有好多迷茫有好多犹豫,但一切都能够在行动中得到解决。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不同的可能。

?

?

?

?

?

?

?

?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