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吉林大学护理专硕(308)考研经验及考情分析(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官网)

师弟师妹好,我是21考研上岸吉大的师姐,整理了一篇经验贴分享在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努力学习的小伙伴们!
一.考情分析
1.近三年录取情况(2022年拟录取信息为4月15日之前官网信息,具体补录信息以后续官网信息为准)

2.2022年录取情况详情
白求恩第一临

床医学院

护理学院

3.2022年拟录取各分数段人数
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

护理学院

4.2022年复试差额比例:130%(护理学院)
5.学制学费
学制:3年
学费(全程):3万元
6.招生专业目录

二、参考用书
《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主编李小妹 冯先琼;
《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李小寒 尚少梅;
《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主编尤liming 吴瑛;
《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主编李乐之 路潜
三、备考经验
在绝大部分考研院校中,护理考研考察的是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四部分(少部分院校会考察儿科护理学和妇产科护理学),其中基护和护导大概1000页的内容,内外科各1000页的内容,知识点零碎且繁杂。特别是内科,各个重要系统的复习,如其中的循环、呼吸、消化,更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理解、记忆。所以,在备考前期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对自己的复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吉大的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近几年没有对选择题进行过考察。如果复习时间紧张的话,在复习时可以舍弃一些细节知识点。对于大题,更加注重考察我们对于一些重点疾病的理解,在复习内容如此繁多的基础上,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否则很容易把各个疾病弄混,而大题,特别是论述题,上下几个小题之间关联性很强,一个错步步错,所以在前期打基础阶段,就要对各个疾病进行清晰的综合理解。我备考的时候是报的考研芝士的专业课辅导班,他家安排吉大师姐带我复习的,大家如果是也要报班的话,最好选择这种直系研究生辅导的机构,复习起来也更有针对性些。如果打算自学的话,可以看看网课视频,陶老师、考研郭鹏骥和李杰老师的网课都很好。如果在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上还有难度的话,也可以看看西医综合的视频。
除了专业书外,备考前期我还在网上购入了人卫版的实践与学习指导,报班后机构还赠送了师姐复习时用到的真题、吉大的期末试题和师姐自己整理的笔记。因为备考后期还要实习,复习时间有限,我只用到了这些资料,真题也只是看了吉大的,大家如果备考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和吉大同等程度的其他院校的真题,多研究研究,没什么坏处。吉大的真题是一定要看的,吉大的真题重复率还是蛮高的,一定要把历年真题都研究透。期末试题听师姐说是她让吉大的一个师姐帮忙购买的,因为吉大考研时出过期末试题的原题,所以我复习时也是多看了几遍。像报考院校的一些期末试题,最好还是要多看看,因为考研命题老师很有可能和出期末试题的老师是同一批人,在出题风格和出题方向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借鉴性很大。
考前冲刺阶段,我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对名词解释进行集中背诵,整理护理措施的模板,考前模拟考等等。吉大经常会考察一些常见的英语名词解释,主要是基护部分,考前阶段就可以进行集中复习。内外护部分主要就是考察重点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做好答题模板,到考场上直接套用就可以。考前模拟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进行的,可以对自己的答题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到了考场上才不至于慌乱。
对于实习。据我所知,护理专业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大四是必须要去医院实习的,但对于还要考研的我们,压力确实很大,就需要多加注意一些小点:
1.实习医院可以选择距离学校近一些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在路上浪费的时间;
2.有些实习医院是有考研假的,最好选择考研假长一些的医院;
3.实习期间一定要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报班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有督学服务的机构。师姐作为过来人,告诉大家,有人监督、督促着自己学习,真的很香!
4.备考期间很容易因为压力太大把自己的心态搞崩,备考期间可以找个研友或者多和家人、朋友吐槽吐槽,可以适当缓解压力。
四、就业情况
1.2021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83%;
2.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协议和合同就业(70.67%);灵活就业(4.74%);升学(11.42%);暂不就业(1.21%);待就业(11.97%);
3.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国企(26.78%);民营(20.03%);机关(15.65%);医疗卫生(14.85%);高校(2.94%);三资(8.08%)等;
4.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制造业(18.72%);教育(11.2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18%);卫生和社会工作(16.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64%);金融业(7.72%)等;
5.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东北地区(35.92%);华东地区(27.99%);华北地区(15.11%);华南地区(10.29%);华中地区(4.40%);西北地区(3.30%);西南地区(2.99%)。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