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复试录取数为0人多所名校有类似情况,名额到底留给谁的

考研这件事,以前那个时代叫锦上添花,属于“高端人才”;现在却成了“基本步骤”,想要找个靠谱点的、适合大学生的工作,本科都已经不够用。
难怪上岸后同学和家长都那么激动,以现在的报考和录取比例来说,哪怕是被一所看起来很普通的院校录入,实力也绝不差。想要进名校就更难了。谁知,有个现象让人感到雪上加霜。
考研复试录取数为0人?多所名校有类似情况说考研比高考更难,一点也不假。高考就算发挥不太好,还有各种层次的院校“兜底”;研究生再怎么扩招,也跟不上报名热度,多数人成为陪练是默认的事实。

更关键的是,研究生招生不光是笔试,面试不被认可的话,哪怕你初试分数高也束手无策。进入复试又被淘汰,本身就是很大遗憾。
但是如果复试里“全军覆没”,那会是怎样的状态呢?难道高校面对这些考生,真的一个都没看上吗?有人留意到,多所知名院校出现考研复试录取数为0人的情况。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先看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谓是工科强校,可是教育学专业中原本要招8名研究生,复试结果却无人录取。

巧的是北外、北体和北京工业大学的这个专业,也是这种情况,不知道还以为是“商量好的”。更令人意外的还在后面,这并非北京院校的专利。
再看看鼎鼎有名的武汉大学,它被称为“华为的娘家”,软件是很火热的专业。遗憾的是大部分研究生名额留给保送生,谁知仅

仅1个考研录取名额,也把参加复试的同学“驱逐”了。

而南开的部分文科专业,有着相似的操作,在复试结果中明晃晃地写着0人录取。这让很多家长摸不清头脑,可得知原因却让人很无奈。
安排复试却又淘汰全部考生,录取名额到底留给谁呢?过来人耸耸肩表示一点不意外,以前早就存在类似的举动,这样做绝不是高校放弃招生,而是想把最后的录取名额留给“更优秀的生源”,那就是调剂生。
我们知道,高考里有“志愿优先原则”,系统会根据志愿和分数,看谁应该被录取。可一旦加入复试环节,“讲究”和“可操作空间”就多了起来。

光是考生“一厢情愿”地报考不行,甚至笔试成绩高也不行。有些院校宁愿招收在更高水平院校淘汰出来,退而求其次来这里的考生,也不要主动报考的同学。
学校想要“捡漏”高水平生源,给他们伸出橄榄枝。说到底是出于对高校自身生源水平的考虑。但令许多过来人也没想到的是,现在已经这么“光明正大”,复试竟然直接全部淘汰。
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限制,甚至在很多名校里也越发普遍,那么填报志愿又有多少意义呢。对于真心实意想考的同学,不仅是伤心的问题,更涉及到现实利益和未来发展。

说得直白些,有点类似“霸王条款”。考试原本该是双向选择,该保持基本的平等。但目前看来,这种操作之下很明显考生处在非常被动和无力的地位。
有人说,既然接受考研那就要接受“丛林法则”,谁让你实力不如人家呢?现实就是这样,纵使你有“情怀”、纵使你是主动选择学校的一方,人家也宁可放低姿态去迎接别的考生。
但笔者认为,这已经不是“丛林法则”的问题。考研非同小可,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至少要确保基本的平等。否则只能进入不良的竞争和循环。

考研复试的口碑,已经成为考生关注的重点对于考研复试,很多同学有话要说。我们向往做学霸、崇拜学霸,这本没错。但“高精尖”毕竟是极少数,因此而扰乱招生秩序,目光很短浅。
考研复试这么重要的环节,其实每所高校的风格不同。根据过往经验,有些院校很明显就是只掐尖、不顾及考生的影响;但有些院校非常公正,甚至对双非本科生也不歧视。
现在网络发达,不“地道”的复试操作,很可能影响学校自身的口碑。最后连真正有实力的考生也不愿报考。

但光是呼吁没有实质的效果,还是希望相关的考试办可以进一步公布更多详细的规则,避免高校为了一己之力,忽视大多数考生的利益。
【话题】你如何看待复试录取0人的现象?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