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开题报告会举行_考研…

原标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开题报告会举行

2022年3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开题报告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执中楼浩然厅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求是》杂志社、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摘报》、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所外单位的专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该课题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和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与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杨艳秋研究员主持。

开题报告会现场

杨艳秋研究员主持会议

首先, 杨艳秋研究员对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拨冗指导历史理论研究所工作表达了感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口述访谈录”的成功立项表示了祝贺。她指出,该课题的获批也是见证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合作推动的“兰台学术计划”的顺利实施。

李国强研究员致辞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在随后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该专项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史学界公开招标,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他认为,左玉河研究员主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项目整合了国内及其研究中国史、世界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理论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研究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课题团队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积淀,研究队伍齐整、结构合理、专业性极佳,并对如何做好该课题提出了三点具体的要求与希望。

左玉河研究员发言

课题首席专家左玉河研究员从研究对象、总体问题、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方面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思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指主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史家。他指出,该课题进行的口述访谈对象,主要围绕国内40位健在的及20位已逝世的知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展开,涵盖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等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卷、中国近代史卷、世界史卷、考古学卷四个子课题,并会设置共性及个性的访谈问题;他特别指出,由于部分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已经去世,只能通过对他们的学生、同事进行口述访谈,并参考他们的论著、回忆录及后人纪念文章等史料;他强调称,该课题重点访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如何学习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及唯物史观具体指导历史研究。同时,还会访谈他们勤奋治史的学术历程及代表论著,以及对史学重大理论问题的看法,对青年学者从事历史研究

的建议等;该课题希望通过大规模访谈,可以回顾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突出学术成就及基本观点,同时也借以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基本走向,提炼其演变特点与发展规律;弥补学界对该群体口述访谈的不足,形成大量珍贵的一手口述史料,巩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界的主流指导地位。

常光民编审发言

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提出了肯定和建设性意见。 《求是》杂志社常光民编审结合自身求学和工作经历,指出口述历史访谈的重要性,并提出两点意见:第一,该课题选题很好,既有政治意义,又有学术意义。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史学研究, 是保证史学研究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辨析、澄清、批驳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思潮的需要,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引导社会舆论的需要,也是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史学人才队伍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对一批知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系统性口述访谈,经过执笔者整理、加工、提炼提升,形成某一阶段某一方面较为完善、完整的口述历史,有助于展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及其宝贵治学经验,推动中国历史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此外,该课题涉及的访谈对象众多,40多位健在的知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大多年事已高,已逝世的知名史学家的学生、同事及家人等,许多也年事已高,对他们的口述访谈属于抢救性访谈,由此形成大量一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访谈资料并公开出版,能够为国家留下一批珍贵文献资料;第二,落实好这个课题,既需要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又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该课题涵盖了几乎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从可行性出发,他建议适当缩小访谈范围,使访谈更加有效地、有的放矢地保证顺利实施。

龙平平研究员发言

中央党史文献和研究院龙平平研究员对该课题表示了由衷地钦佩,他认为该课题具有三点意义:第一,口述历史现在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该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因此极具开拓性和前沿性;第二,该课题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访谈,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该课题具有抢救性的意义,将为中国史学界留下宝贵材料。据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需明确“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完善既有名单;第二,口述历史不仅只是访谈,还需要有效利用现在已有的材料;第三,课题最终成果可以多样化,除了以专著形式呈现之外,还需充分关注现在多样的传播形式,例如以纪录片和由此衍生的短视频形式呈现,扩大影响力。

武力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指出,口述史专业性极强、难度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他建议,首先需要针对目前已拟好的访谈名单,按照受访者年龄高低列出采访顺序,分清轻重缓急;其次在问题设置上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设置引导性问题,又要给予受访者一定的自由空间,了解他们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留有的学术遗憾;最后就是访谈的问题一定要围绕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内容进行。

刘瑞副总编辑发言

《文摘报》刘瑞副总编辑认为该课题既有音频材料,也有视频材料,是一项具有抢救性意义的工程,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重大。针对该课题目前研究计划,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需要找专业团队进行音频和视频的录制工作,既形成纪录片的形式,又可以在专著中插入大量图片;第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访谈录其实是史学专家的一部成长史,最终呈现的专著中可以融入短视频形式,即每个专家附一个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对该史学家的认识,使读者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强烈的阅读兴趣;第三,录制的视频可以上传抖音等新媒体,音频也可以发送至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形式,增强学术影响力。

刘悦斌教授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刘悦斌教授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期待,他认为,口述历史是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因此该课题意义重大,非常值得深入进行。但目前所列举的受访者过多,需要再次筛选,选定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建议首先需要选取沟通能力较强的采访者,并进行专业培训;其次,需要按年龄顺序、身体状况排序进行访谈。

最后, 左玉河研究员对各位专家所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将从以下三方面继续努力:第一,针对目前已有访谈名单会进行再次筛选和排序,进行多线访谈;第二,将对开展访谈的课题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力求利用录音与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专业的访谈;第三,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不仅包括专著形式,也会以纪录片形式呈现,为中国史学保留珍贵的口述史料。

开题报告会现场

供稿:黄 畅 照片:刘 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