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高考先考试再报名,考研先报名再考试,考研院校和专业该如何决定本…

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指南
考研跟高考虽然都是学历提升考试,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考是先考试再报名,考研是先报名再考试。也就是说,学生在考试之前必须定下来,你要考哪所学校的哪个专业。毕竟,各所学校、各个专业考试要求不一样;
即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对考试科目的要求也可能会不一样。而考研的复习是十分漫长的,学生在10月报名,12月考试,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最晚要在当年的8月确定,很多同学甚至在当年的3—5月就已经定下来要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并开始有针对性地准备了。然而在定学校和定专业的过程中,很多考生总是犹豫不决。
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是这样的:你说我考太好的学校吧,呵呵,好像考不上,想考北大、人大,照照镜子看着自己这张脸都不太像北大、人大的;你说考不好的学校吧,肯定也不太想考。有些学校读它的研究生确实是浪费时间。
那考自己本校的吧,好像又不太甘心。都在这个学校待四年了,都说人往高处走,我怎么不得考个比自己学校好的啊。犹豫不决,头疼不已。那到底该如何定学校、如何定专业呢?大家看完这一部分应该会有一个方向了。

专业到底该如何确定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考研是先定学校,还是先定专业?肯定是先定专业!考研没有先定学校的。很少有人说:张老师,我就要考清华,就要考北大,你告诉我清华、北大什么专业最好考。为什么呢?
因为在考研的时候,如果你不喜欢某一个专业,你去考的时候,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非常差。因为如果你不热爱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是你不爱学的,你考这个专业仅仅是因为它“好考”,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就是你考研的动机,是因为良心发现还是因为形势所迫,这是一个灵魂拷问。
那为什么要先定专业呢?因为跟高考相比,现在你身上有了一个标签,那就是你的专业。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高考报志愿是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大家回想一下,当年报志愿的场景,你的家人跟你一起抱着两三本特别厚的书,挑学校,挑专业,然后就报了现在这所学校,报了现在这个专业。
有的同学可能更悲惨,因为现在所读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报的。现在上大学的同学来自的省份当年大多数采用的还是老高考制度,专业可以调剂,所以他们现在所学的专业当年可能根本没有报过。比如我的本科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当年我就没报过。
这个专业名字听起来确实不太好听,我妈当时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以为这个专业是挖下水道的。你说两个专业,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是给水排水工程,你填哪个?肯定是计算机啊!一个专业是金融学,一个专业是给水排水,你说你填哪个?肯定是金融学啊。我相信看这本书的同学,肯定有人跟我一样,目前所学的专业当年根本就没有报过。

还有的同学虽然所学的专业是当年自己报的,但是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发现,这个专业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将来干的工作不是自己想做的,甚至当年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这个专业不是自己的选择,是父母的选择。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各位同学,如果要考研,你们是考本专业呢,还是要跨专业呢?

    跨专业到底该怎么跨相信看这本书的同学肯定有要跨专业考研的!那么跨专业考研到底难不难?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跨专业考研失败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有的人跨专业的姿势不对,用我的话说,跨度太大了!

这里要给大家灌输的就是跨专业考研的原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专业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自然科学学科,另一大类是社会人文学科。如果你所学的专业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那么这四大类是自然科学学科。
剩下的所有专业都是社会人文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两大类在跨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原则,自然科学学科跨社会人文学科没问题,社会人文学科跨自然科学学科不可能,自然科学学科跨自然科学学科看情况,社会人文学科跨社会人文学科是可以的。
举几个例子。假如你是学计算机的、土木的、机械的,你说:“张老师,我想跨专业,想考经济学、管理学。”大家想想,可不可以?没问题!你说:“张老师,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我是个文艺青年。张老师,我想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我将来想做一个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可不可以?”也没有问题。

2020年暑假,有一个专业火了,一个湖南的姑娘高考考了很高的分,报考了北大,填写专业的时候选择了大家都想不到的专业——考古学。当时就有人问我:“张老师,我学工科的,我现在转专业学考古来不来得及?”我说:“你为啥要学考古学啊?”他说:“张老师,我听说考古专业毕业以后干的活都可刺激了,他们毕业全都去挖坟。”
我说:“孩子,你说的那个叫盗墓。考古干的事可比挖坟高级多了。”不过话说回来,那现在他去考考古专业来不来得及呢?其实是来得及的。但是反过来能行吗?你本科是学中文的,考研考计算机能行吗?
你本科是学历史的,考研考土木专业能行吗?绝对不行,因为自然科学学科相比社会人文学科有一个社会人文学科的学生根本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个鸿沟就是数学。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当年高中学文科的,当年你上高中为什么学文科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那自然科学学科之间能相互跨吗?这个其实要看情况了。
自然科学学科其实可以简单地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重物理,一大类是重化学。比如你本科是学土木的,你考研想考制药工程,这个就很麻烦,因为人家的专业课你都没有学过。反过来也一样,土木的专

业课你学制药工程的也没学过。
而物理又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重力学,一大类是重电学。重力学的专业考重电学的专业,也会存在很大的难度。比如,土木工程跨专业考通信工程,这个很难,反过来也是。别看土木工程的专业课考试只有一门结构力学,但是结构力学前面还有一个专业课叫工程力学。工科专业课一般都是专业高级课,前面都有若干门专业基础课,不系统深入地学习,考试考的那个科目真的很难通过。那社会人文学科之间能相互跨吗?随便跨。
比如,学外语的考中文专业行不行?没问题!学中文的考新闻传播学行不行?没问题!学新闻传播的考教育学行不行?没问题!学教育学的考历史学行不行?没问题!学历史学的考政治学行不行?没问题!学政治学的考法律行不行?也没问题。
大家发现没有,文科专业课就是一个字——背!你背中文也是背,背历史也是背,再加上当年高中学文科的底子在,所以问题不大。总之,大家如果要跨专业考研,一定不要违反我在这里说的原则!

    我们到底是应该考学硕还是应该考专硕

当我们定下专业方向后,马上要做的第二个选择就是,我们报考的时候是考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这是我们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国大部分的专业都分学硕和专硕。在我国不分学硕和专硕的学科门类只有一个,就是哲学。
原因是专业硕士相对比较偏应用,但哲学这个专业没办法应用。比如,哲学里有一个专业叫中国哲学,比如《易经》,这就是中国哲学里的一个研究方向,这个方向大家说怎么搞应用,总不能去算命吧。还有个专业叫宗教学,你说:“张老师,我考了宗教学的专硕,我要去应用!”你想干吗?你要出家啊?
还有一个专业叫伦理学,研究的东西更加深刻。你想想,伦理!这种事,你怎么应用?每当我问到大家要考学硕还是专硕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给我四个答案:第一个答案,学硕;第二个答案,专硕;第三个答案,很直接又很无奈,不知道选哪个;
第四个答案就比较没主见了,说:“张老师,你告诉我,是学硕好还是专硕好,哪个好,我就考哪个。”什么叫哪个好你就考哪个?大家以后面对这种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两个选择没有谁比谁好,只有你更适合哪个。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拿我来说,两年前我是个胖子,大概185斤,我现在相对瘦了很多,大概155斤。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是胖了好看,还是瘦了好看?有人说我胖了好看,有人说我瘦了好看。我还问过一些人,我说:“你为什么觉得我胖了好看?”那人跟我说:“张老师你胖的时候吧,脸上脂肪多!”我就纳闷了,我脸上脂肪多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就说:“张老师,你脸上脂肪多吧,就没有褶子,都给撑开了!”但是我个人觉得我瘦了好看一些,就是瘦了以后吧,身轻如燕,走路也快了,精神头也好了,我觉得我瘦了好。大家明白了吗?没有所谓的胖了好看还是瘦了好看,你自己觉得怎么好看是最重要的!
又如很多女同学,你说你觉得你长头发好看还是短头发好看。当然我知道,作为迪士尼在逃公主的你,哪怕是光头,也好看。但是你会发现,不管别人告诉你是长发好看还是短发好看,你的选择是不是已经顶在你的脑袋上了?
你为什么留这个发型、染这个颜色啊?是因为你觉得它是目前最适合你的,你说对吧?所以,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你要考虑的不是哪个好,而是哪个更适合你。那你怎么知道哪个更适合你呢?这里就要给你讲一讲学硕和专硕的具体差别了。
学硕和专硕的培养目标不一样
学硕更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科研型人才,专硕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一个是搞科研,一个是搞应用。那么,什么专业适合搞科研,什么专业适合搞应用呢?你觉得自己的本科专业是适合搞科研,还是适合搞应用?
比如,现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你会发现,全世界稍微大一点的国家都在干一件相同的事情,叫研发疫苗。大家觉得研发疫苗这样的事情,是科研还是应用?很明显,这是科研。又如,现在华为发展得非常非常好,尤其是5g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但是这个领先地位有些国家不认可,说要制裁华为,因为我国现在还无法大规模量产一些自己的电子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等。华为也很硬气,面对困难,面对制裁,大力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芯片,那这个行为,是科研还是应用?
很明显,这也是科研。再如,2019年10月1日,我国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了很多新式武器,其中一种叫“东风-17”的新型“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今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其高速度和高机动性可以突破任何(注意是“任何”!!!)导弹防御系统。那么我国的这种武器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研发还是应用?

很明显,也是研发。大家发现了吗,相对来讲,理工类专业都是适合做研发的,我们都希望通过研发,弄出一些这个世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人文学科类专业实际上大多数都不太适合做研发。
比如中文专业,你说:“张老师,我要搞研发。”你研发什么呢?你要创造出n多个新的汉字吗?你说:“张老师,我发现有个小乌龟,乌龟壳上有好多字,这些字写得很奇怪,我想研究研究它写的到底是啥,这是甲骨文。”包括很多人说“老师,我想研究唐诗”“老师,我想研究宋词”,这都没问题。
但是大家想想,我们需要更多一些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研发人才,还是研究甲骨文的人?很明显,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研发人员更多一些。所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各所学校的招生计划,自然科学学科专业招生人数明显要多于社会人文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再比如外国语专业,大家想想适合做研发吗?
你说你要研发人家国家的语言,你研发了能干吗啊?所以很明显,外国语类专业比较适合做应用。外国语类专业有两个专业硕士,其中一个叫学科教育(英语),大家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当英语老师的,这是应用!还有一个专业硕士叫翻译硕士(mti)。这是干吗的?当翻译的,很明显也是应用。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到底是报考学硕还是专硕的时候,我一般会这样回答:如果你本科学的专业是理学、工学、农学(注意没有医学,原因我后面会讲),那么我个人建议你考虑学硕;如果你本科学的是社会人文学科,我一般建议报考专硕。但是大家注意,这个不是绝对的!理工类有的时候更适合考专硕,社会人文学科有的时候也更适合考学硕!
这个要看你将来研究生毕业以后想干吗。比如,社会人文学科的同学,说:“张老师,我将来想在高校里当老师,想在一些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建议大家考学硕,尤其是当大学老师这一块,几乎是一定要考学硕的。现在能在大学课堂的讲台上站着的,别管是新招聘的教师还是老教师,学术硕士占了90%以上。
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类专业,将来干的工作不是研发,那么也会出现相反的选择。比如你学的是物理学专业、化学专业,你说“张老师,我将来想当物理学家、化学家”,那你肯定要考学硕,但是你说“张老师,我的理想是到初、高中当一个物理老师或者化学老师”,那么你更适合考专硕里的学科教育(物理/化学)。
所以大家看到了吧,你们要学会根据结果来倒推,决定自己要考什么。我再举个例子,考研是不是一定要考“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那肯定要啊!这还用想吗?大家请记住,以后凡是遇到这种问题,答案绝对是“不一定”!

比如我在做讲座的时候经常给大家举的例子,有一所学校,在杭州,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所学校虽然不是211、985,也不是“双一流”,但是非常好,它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非常牛。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所电子科技大学,它的会计专业也非常厉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的会计专业就可以招收硕士、博士了!另外一所学校也很不错,既是211,也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青海大学。
我问大家:你们是想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是想考青海大学啊?大家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但是大家要注意,青海大学是211、“双一流”高校啊!那在什么情况下大家尽量要考211、985或者“双一流”呢?如果你未来有以下三种打算,最好考个211、985或者“双一流”。第一种,你将来想在体制内工作。
大家都知道,现在各个城市想要快速发展,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各地的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去吸引人才。其中一部分是要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去工作的。你们可能会说,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不得考公务员吗?
想要有编制不是得参加相应的编制考试吗?不一定!2018年,苏州市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启动。根据该计划,苏州将引进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苏州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此次计划选聘的445人中,市级岗位125人,其中国企68人,事业单位57人;县级市(区)级岗位320人,其中国企83人,事业单位237人。
这次的苏州定岗计划都是纳入编制的,且优秀者还会被纳入当地的优秀年轻干部库进行培养管理。在苏州工作期间,根据单位性质和所在地相关人才政策,可申请享受相应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待遇。苏州,好地方!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好工作。
最关键的是,有编制!在第一条选聘对象中,苏州市明确指出,面向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应届优秀毕业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和在职研究生)。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写明,临安区人才引进对象也是面向“双一流”高校(学科)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
这种各地出台的相关体制内的人才引进政策实在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政策无一例外地直接面向211、985、“双一流”。如果你考了一个不是“双一流”的学校,想进入这些单位,拿到编制,就不得不去走考公务员、考编制的道路。第二种,你将来想落户北京、上海,最好考个211、985或者“双一流”。
随着铁路、公路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强,户口变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有些大城市甚至出台了相关的落户优惠政策,只要你是本科学历(有些城市甚至是大专学历),拿着你的毕业证,直接到这些城市的派出所就可以落户。
比如苏州,只要我拿着我的本科毕业证、研究生毕业证,我随时可以成为一个苏州人。在东北落户更容易,因为东北人口流失十分严重,非常欢迎外来人口落户。但是,目前全国有两个城市,对于落户这个事情,卡得非常非常紧,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这两个城市目前采用的都是积分落户政策。

可以理解成,如果你对这个城市有贡献,或者有可预期贡献,那么你的积分就会高,落户就会容易。上海市更直接,在2020年9月直接颁布了政策,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的四所985高校)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跟你在这四所学校里学什么专业没关系,只要你是这四所学校毕业的,就可以落户。
而北京几乎所有可以直接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招聘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必须是211、985或者“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第三种,你将来想出国读博士,而且想读的是世界超一流高校的博士,那你最好报考“双一流”。
读了硕士以后,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出国去读一个博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出国读一些超一流高校的博士,比如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那么你最好是名校毕业的。这些高校在审核中国毕业生的材料时,极为看重学校背景,如果你不是211、985或者“双一流”毕业的,那么你的材料很难进入这些学校的法眼。
所以你看,你是不是一定要读211、985或者“双一流”大学,要看你将来想干吗,将来不管面对什么事情,大家都要学着根据结果倒推,决定自己选什么。对你来说,学硕和专硕的第一个差别是否重要,哪个更适合你,你自己想一想吧。
【本文节选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名师考研考通关》,作者考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