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考到的几种效应,你知道有哪些吗

天花板效应 (高限效应 )

天花板效应的例子。

有一种这样的情况 :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 , 所有不同水平 (数量 )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 并且没有什么差别。假设有一个研究者想研究背诵时间对小学生词汇记忆的影响 , 实验时将小学生分为3组 , 每组分别背诵10、20、30分钟 , 实验者想知道是不是背诵时间越多 , 记忆效果越好。

如果实验者选择的词汇不多 , 也不难记 , 所有的小学生在10分钟内就全部记完 , 再背诵已经没有意义了。

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就是天花板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旁观者现象

在紧急情况下,在有人在场时,个体出手帮助的概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

地板效应 (低限效应 )

地板效应的例子。

研究考试形式对中学历史考试成绩的影响 : 2个班其他条件 均大体相同 (教授了同样的历史课程 , 由同一个老师任教 , 学生水平一致等等) , 期末考试时同时进行 , 一个班采用开卷考试 , 另一个班采用闭卷考试。

如果历史老师出的考试题目相当难 , 闭卷学生答题不好 , 开卷学生在2个小时内也找不到相应的答案。这就造成了2个班的考试成绩都很差。

这种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 , 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 , 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 就是地板效应。

光环效应

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对认知对象的整体印象。

一个人如果被判断为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品质;反之亦然,这就是光环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其中最影响实验结果的是主试的期望效应 , 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 , 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 (人和动物 ) , 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 , 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霍桑效应

早在 1939年 , Roethlisberger and D ickson对位于芝加哥地区的西部电力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所属的霍桑钢铁厂进行了一系列非常集中的实验 , 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工人工作成绩的影响。

其中一个变量是工作环境的照明度 , 开始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工作 , 后期实验组的照明条件约是控制组的2倍或3倍。

同预测前的效率水平比较 ,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生产效率上都有显著的而且实际上是相同的提高。

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都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 , 实验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如果找一个老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都进行教学 , 让他对待2个班的同学的所有措施都是一致的。但是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交流的 , 他们可能知道被实施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 这就会使2个班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 实验班的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 , 而控制班的学生则会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学习。

这样最终2个班学习成绩有差异也不能说是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引起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安慰剂效应

这一现象最初是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的。

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处理后 , 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 , 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 , 如告知某病人注射的是葡萄糖 , 病人反映精神好些了 , 其实注射的只是蒸馏水。

这是由于病人的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一种效应。

安慰剂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作为一种被试变量出现往往会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例如 , 研究者想研究“考试前对有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缓解焦虑程度 ”, 如果将考试焦虑随机分为2个小组 , 控制组考试前没有心理辅导 , 实验组考试前进行

心理辅导。

接着进行考试焦虑的测量 , 2个组的焦虑分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 实验组的考试焦虑有了明显降低 , 研究者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 心理辅导可以缓解焦虑程度。

因为研究并没有表明是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 , 还是“谈话 ”这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是指一个人一 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致的印象, 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相信你一定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销售卖东西的案例,小思就不赘述了。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Serial Position Effect)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 , 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它表现为 , 在自己回忆时 , 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项目的记忆效果好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 而中间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差。

延迟满足效应

心理学实验中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

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延迟满足效应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较小的满足。

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有不少研究发现 , 应试者参加相同或重复的测验 , 会由于练习效应而使测验成绩提高。也有的实验会因为实验时间太长而使主试或被试产生生理或心理疲劳 ,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这就是疲劳效应或练习效应。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