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新闻

第2章 新闻的基本属性

第3章 新闻的选择标准

第4章 新闻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5章 新闻业的性质与功能

第6章 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7章 新闻工作的客观与公正报道原则

第8章 新闻工作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原则

第9章 新闻工作的道德规范与法治规范原则

第10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第11章 社会主义新闻正作的“三贴近”原则

第12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原则

第13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原则

第14章 新闻受众的地位和作用

第15章 服务受众 引导受众 依靠受众

第16章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特征与职业修养

第17章 新闻从业者的教育与培养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解。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第1章 什么是新闻

一、概念题

1新闻本源[华科2021年研;西北大学2021年研;上海大学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北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中传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上外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中传2011年研]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这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意,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2硬新闻[北邮2021年研;浙江理工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北京师大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暨大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Hard News[上海大学2015年研]

答:硬新闻(Hard News)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要尽可能的准确,信息要尽可能的量化。

3软新闻[华南理工2018年研;暨大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软新闻(Soft News)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安徽师大2019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新闻本源。[云南大学2019年研]

(2)辨析:新闻本源即是新闻来源。[西南大学2010年研]

(3)简述新闻的本源与来源的区别。[中南财大2008年研]

答:(1)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是:

①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②揭示提供或散布新闻的意图。新闻本源和新闻来源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侧重于新闻的实质,而后者侧重于新闻的出处。

2简述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答:“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内涵是概念即事物的内容,外延是概念所涉对象的范围,也即该事物的范围。

(1)新闻的定义

国内目前较为认同的还是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定义”,是对新闻的本质特征给以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对新闻的内涵和外延给以明确的划定和限制。但是这样一个“新闻定义”,却为难新闻传播界与新闻学术界长达百年。无法选出一个可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令人满意的新闻定义。国人曾经收集到三百多个新闻定义。

(2)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新闻定义难”反映出在新闻起源与本源问题上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新闻传播特征还缺乏足够的共识。

①分类认识新闻的定义,加深对新闻本质的认识。众多的新闻定义可分为两大类:理论学派与务实学派。

a.理论学派,主要由在新闻院校执教的教授们,或在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工作的学者们,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得出“什么是新闻”或“新闻是什么”的结论。比如德国学者埃米尔·多维法特认为,新闻是把最新现实介绍给广泛公众。又如日本学者小野秀雄十分简洁地指出,新闻就是事实的报道。这类新闻定义是理论的智慧。

b.务实学派,由一批在新闻传播业执事的资深编辑、记者甚至报业老板与报业高层管理人士,凭借他们多年的业务经验,提出一批新闻定义。比如《纽约

太阳报》的一位新闻部主管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反映了在西方的社会价值观念下,新闻业者对新闻运作的把握。在那个社会里,奇特、怪诞才是新闻。如果撇开这种价值观念,仅取“新闻应该有点不一般的成分”即奇异出新闻的这一层意思,也有借鉴作用。

②新闻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不同的新闻定义相互之间有借鉴意义,纵观这些新闻定义,也让人们更加认同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该定义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的特点总和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内涵是明确的。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的。

三、论述题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复旦大学2005年研]

答: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是就新闻的性质而言的。理解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首先要从理解新闻的定义入手。

(1)关于新闻的定义历来说法不一

新闻的本质是关于事物的某种信息,这种信息反映社会新近变动,它是自在之物,没有经过新闻媒介报道之前就存在着,这是广义的新闻,是潜新闻;它经过新闻传媒报道之后就是显新闻,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显新闻传播。例如,新闻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广义的定义);新闻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狭义的定义)。

广义和狭义的新闻定义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泛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切新闻事物、现象。这是一种对“新闻”的广义的理解。

②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实践的报道这种现象和行为本身。这是对“新闻”的一种狭义的理解。

③特指新闻媒体上所报道的那些属于消息类体裁的东西。这种“新闻”实际上指的就是消息。这是对“新闻”的一种最狭义的理解。

(2)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的表现

由以上广义的新闻定义可知,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表现在人际间的新闻信息的沟通和传播。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这些信息传播的形式除了一般的街谈巷议,还包括信件、电报、电话、会议等形式。在数字媒体发达的今天,还包括影响大众的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

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主要还是表现为正规的新闻传播事业,这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这些信息传播形式形成了庞大的新闻传播业,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了解新闻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所有的人,无论其阶级、职业、性别、宗教、民族的差异,都离不开新闻信息的获取,否则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局限于和大众媒体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4)了解到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对社会的信息调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应当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不断促进信息透明化,为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

②充分注意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弥散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的存在不仅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得到传播,同样可以通过口耳相传和其他人际传播手段,如电话、手机等形式得到传播。

2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复旦2011年研]

答:(1)网络推手和新闻炒作

网络推手,是指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对象包括:企业、品牌、事件以及个人。其实质是“网络策划师”,是指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新闻炒作,是指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它的基本特点是预谋性﹑轰动性和商业化。网络推手所做的工作其实是网络时代新闻炒作的重要表现。

(2)网络推手进行新闻炒作的主要表现

①在内容上,主要是选取那些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对象,对目标事件进行加工式引导,力求轰动。由于互联网上每种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辨性极其复杂,网民甄别辨识的难度加大,“网络推手”则加以利用进行恶意炒作。这种无序加剧了网络的混乱,热点事件变成了网络暴力后的人为操纵。一些“毫无主见”的网民则会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表现出跟风从众的特征。

②在形式上,着意夸大事物的某些方面,将目标转移式放大,力求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网络推手”大肆从事目标事件信息的转帖和扩散,使得网络的声音被无限放大,网络言论空间迅速扩张,从BBS转帖、博客转载到E-mail传输,目标事件的信息得到了充分广泛的传播。而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事件信息通过差序流动被主流化,网络点击率骤然提升,极易形成焦点事件。

③在报道手法上,往往采用煽情手法,强调煽情性、故事性,对网民情绪进行非理性刺激。通常情况下,能够引起网民关注的热点正是社会矛盾的焦点,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逻辑和价值诉求。“网络推手”将目标事件与热点议题相关联,以激起公众和网民心中的非理性情绪。

(3)网络推手进行新闻炒作的成因

①法律监管的缺失。虽然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多个治理网络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但这些立法基本上仍局限于计算机信息安全,对网络信息操控的违法犯罪规制不多。

②经济利益的驱使。追求高额经济利益,是网络推手的原始驱动力。因为网络资源廉价,可利用其获取高额的商业回报,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想在这里淘金,连专业的论坛,也逐渐将盈利模式转移到这些方面。

③特殊的社会心理环境。中国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社会心理环境,也是网络推手活跃的原因。当下中国,社会变迁带来人心浮躁,跟风追逐新潮,人人都怕落后于别人,传播学的“螺旋效应”极易发生。

(4)网络推手进行新闻炒作的危害

①误导舆论,危害网络环境,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网络推手推动下的新闻炒作,往往把焦点放在“星”“性”“腥”的要素上面,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环境认知造成一种污染,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通过人为制造的网络热点事件,扭曲网络舆论,让网民在不知不觉中充当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愚弄广大网民的同情心、正义感。为了“吸引眼球”“搏出位”,故意采用反社会、反主流、谩骂侮辱、黄色下流等方式来制作和传播信息,严重误导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③协助客户企业肆意攻击、抹黑竞争对手,助长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破坏诚信经营的大环境。败坏商业竞争氛围,可能会使某个行业、民族品牌的声誉遭到严重侵害,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极度安全缺失感。

④破坏社会诚信,颠覆真正的网络民意,让人们对网络信息难辨真伪,使网络信息可信度降低。

(5)对新闻炒作的整顿

①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互联网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空白,这才给网络推手留下了活动的空间,借助这个强大的传播平台,牟取不法利益。遏制和打击网络推手,可以借鉴一些来自传统媒体的经验。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运作的规范,几乎没有给网络推手留下活动的空间。这种社会责任感和运作规范不是在一天之内形成的。

②遏制和打击网络推手,就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对于那些罔顾新闻道德、纵容网络推手,为网络推手的活动提供温床的网站,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一些易于被网络推手所利用的网络传播形式,要及时进行研究,加强监管。

③推行自律专员工作机制,实现网站自律和社会监督的良好结合。网站作为网络精神食粮的提供者,更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主动行动起来,与网络推手划清界限,禁止网络推手向网络编辑、论坛版主、微博大V等角色上渗透。互联网行业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提升整体素质,认真清理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和网络公关行为,构建规范有序、文明诚信的网络环境。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