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已经累成狗了,为什么我还要在职考研
要问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上班族们累不累,去上下班的地铁里随便问一下,10个人里面有9个会说累。
按理说,工作已经这么累了,周末应该好好放松一下,看电影,宅家都行,根本不想去考虑与工作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但实际上,每一年的考研大军中,都
不缺少在职考研er。白天辛辛苦苦上班,下班和放假,还要专心复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在职人群都奔赴考研“战场”呢?
01.就算有了铁饭碗,也不能躺平
关于为什么考研,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章雨的故事是:
12年本科毕业工作,现在已经工作11年了,在医院上班。他们行业的优点是稳定,只要自己不“作”,就基本没有失业的风险,可以说是端着“铁饭碗”了。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稳定,工作10多年,工资虽然涨了不少,但是也到天花板了。学历摆在那,拿不到课题,写不出文章,职称肯定封死在中级升不上去,如果没有突破,大概率剩下三十年职业生涯也就开始走下坡路混日子等退休。
章雨觉得自己今年还不到35岁,很不甘心就这样混,再加上他的岗位没有太大技术含量,比较容易被替代,因此为了自己提升行业竞争力,也为了自己孩子能有个好的条件成长,他去年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考研。
捧起扔了十年的书本,开始背英语、刷真题、上辅导班,还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从9月到11月份几乎每天下班后都看书熬到后半夜两三点。考研初试的前两天,不幸中招“阳了”,好在没有太影响考试,估分感觉还不错,有望上岸,现在正在全力积极筹备复试。
△考研学子们正在进图书馆 图源来自@央视新闻
和章雨一样,如今很多年轻人,就算有了“铁饭碗”,也不会轻易躺平。特别是省市直机关公务员遴选时会限制学历和专业,一些好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所以很多体制内的人,哪怕辛苦,也要选择在职考研。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卷,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卷,身边的人都在考研考证,我只有保证自己进步,才能不被人取代。”
02.寻找奋斗的感觉
让杨菲在34岁选择考研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想要变化!她说:
人只有变化才会有成长,不变化的话,时间真的会从指缝中溜走。
本科毕业的杨菲是在2007年开始工作,做过编剧。事业稳定后的杨菲后来选择了结婚。突然之间,她发现自己整个人变得很安逸。每天下班之后就是在家里刷刷剧,数年如一日,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一眼就能望见30年之后的日子。
△教学楼里随处都能看到准备考研的同学在挑灯夜读 图源来自@央视新闻
“我的生活就像是一坛平静的水,想要泛起涟漪,就必须要往里扔一枚石头,而考研,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石头。”
于是杨菲就下定决心考研,由于第一年完全不知道如何复习,并且很多专业知识都遗忘了太长时间,全凭感觉的她最后并没有如愿考上。
△据统计,2021年往届生考研的人数已经超过应届生,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一战失利的她选择了继续。第二年,杨菲报了一个考研辅导班,坚持上每节课,不放过一个周末,和做学生时代一样的认真。每次上完课之后,晚上回来还需要再消化,每天都要到夜深。
在职考研真的很难,连续7个月,杨菲没有社交,没有周末,没有下班休息时间,甚至像国庆这样长的假期也没有休息1天,全部都投入在备战当中。
△考研生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复习,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回想那段备考的经历,杨菲认为将其称之为刻骨铭心都不为过。后来,她硕士毕业又继续读博,偶尔还是会有渐入佳境的感觉。
问起杨菲坚持在职考研的原因,她的回答是:
“没有为什么,就是想要去做一件事。当你在人生中体验过一次彻底地投入做一件事之后,那种豁然开朗、酣畅淋漓的感觉是你以后人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临危不惧的力量来源。”
03.给孩子树立榜样
周宁是自己做生意,他考在职研究生也不是为了升职加薪,或者未来的发展,就是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看到网上说鸡娃鸡娃,我觉得还不如自己努力,自己做好了,孩子也能看到,也能激励他。
△49岁宿管阿姨和儿子同时考研成功,截图自新浪微博
十个月的备考过程中,周宁也有过很多次想要放弃的念头。因为工作、生活和学习三者的确很难平衡。而且刚开始心根本没法静下来看书,翻两页就不自觉地看手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后来,他慢慢重新培养阅读习惯,把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调整到家人休息后的十点到凌晨两点,网课、演算、背单词、做题周而复始。
△在职考研生利用周末上课学习,图源自泰祺教育
真正能支持周宁坚持下来的是,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他的孩子都是和他一起学习的,一起背单词,一起解题。
而父母的言传身教果然是最好的老师,一起学习的日子,周宁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而且整个人也更加自信了,并在第二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这种一家人共同奋斗的经历,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对于我来说,孩子的成长是我最想看到的,我已经获得了所有想得到的,至于结果如何,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在年少时,就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古人的忠告,也常常被告知在什么年龄段干什么事。
其实,跨过年龄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无论是心怀梦想的大龄考研人,还是在职场奔波的打工人,都不必焦虑,正如《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这首小诗所述,“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在职考研人,加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