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400+学姐考研实录我经历过两次心态崩盘_网易订阅
基本信息
本科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目标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目标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10汉语言文学基础书目:
王力 《古代汉语》
胡裕树 《现代汉语》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四卷)》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朱维之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855文学理论书目:
陶东风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初试成绩:
政治77/英语71/汉语言文学基础135/文学理论130
前期问题
1、如何选择目标院校。
就我个人而言,兴趣>难易度>地域,说实话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哪读研和你在哪工作基本上关系不大,除非你特别喜欢某个城市,一开始就有一定要在当地发展的用意,那么你在择校时可以优先考虑地域,如果你不是非要某个城市不可,或者去向尚未决定,最好还是不要死抠地域问题不放。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遵从自己的兴趣,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没有必要花三年的大好青春去读一个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专业,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后悔。所以首先抛开其他所有问题,问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业、究竟喜欢哪个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选择。
其次来说,再来考虑难易度的问题,对比几所待选院校的真题、报录比等等,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建议是选择比自己现有实力强一点的院校,大胆往好学校考,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也不可盲目乐观。
总的来说,考研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作一个精准定位,即必须要清晰地认清现状、认清自己,只有这样你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知道自己现有水平怎样、目标水平怎样、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等等,不然一开始意志不坚定,搞不清楚“为什么考研”、“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到后面你会很痛苦,你会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意义在哪里。
因此,为了避免丧失方向,为了后期能够随时把迷惘的自己拉回正常轨道,请现在就要花时间好好想清楚自己的定位、目标、考研原因(动力)。
2、出身不好怎么办。
会有学妹问过我,自己本科学校一般,老师、辅导员往往建议往211走即可,考985会不会难度太大。
这样的问题,我还是建议重新回到第一条去看,花时间、甚至大量时间,首先对自己作一个精准定位,不只是搞清楚现有水平怎样,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那才是最重要的,生命如此宝贵,请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所以出身这种事情完全不是问题,年年都有985落榜的,年年都有二三本上清北复交的,真的是看自己付出多少,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你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都是凭实力说话。
3、如何做准备。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一场情报战,所以信息的归纳整合尤为重要,我自己是准备一个本子做全程规划,大家做电子档的也可以,比较方便修改调整,我有做手账的习惯所以比较偏爱手写。我在这个本子上做规划,日计划、月总结、记录心情,前期时间相对充裕所以写得比较多,后期集中冲刺两个月写得少一些,总之这个本子可能会是我考研全程最好的见证者。
另外我还买了个计时器,记录每一项学习任务的时长,也算是一种仪式感吧,按下计时器的时候就心无旁骛地学习,上面定格的数字似乎就是肉眼可见的输出。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方法和偏好,我需要仪式感来辅助,这样的做法能使我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但是无论如何,你需要做规划,这是一定的,你需要预定目标,需要明白自己要在什么时候之前完成哪些任务,这个月要看到哪里、这周要看到哪里、明天要做什么,而不是背一堆书去图书馆,坐下来随便捡一本乱看。
政治
政治推荐:考研+考研/考研二选一。
我八月中下旬拿到精讲精练稍微开始看了看,总体上是九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还是推荐九月份开始,若专业课压力较小,可以在八月份适当地开始看政治马原部分(这部分主要靠理解而不是靠背,所以如果掌握了的话后面背其他的会比较轻松)。
基础掌握阶段(9-10月):我主要是自己看精讲精练,每天大概花1.5-2H左右,
复习是按顺序一章一章学,前前后后大概用了将近两个月才看完,看完的时候也忘了很多…而且自学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治经济学部分我实在太头疼了,后来看了考研的视频才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看。
这个阶段我做得其实不太好,所以如果重来一次的话我会选择精讲精练打底,然后重难点章节跟着考研/考研的视频课走,他们会给你讲清楚,你一旦理解了,后面就好办多了。这第一遍非常重要,因为之后将不再有机会细细地学一遍了,所以这第一遍一定要尽可能把难懂的都搞懂,尤其是马原。
能力提升阶段(11月):主要是用的考研1000题,以及风中劲草和真题。
1000题没什么好说的,肯定要做完,每天做一点就行了,重要的是总结,你得保证你搞懂了,下次不会再错,另外再推荐一本考研的优题库(习题版),这本书我当时时间不够没做完,但是感觉很好,如果说1000题考察基础知识,那么优题库的题目设置就有点向真题靠拢了,比较灵活,题量不大,推荐大家做一做。
风中劲草的话,刚开始试图背,后来发现这个主要还是用来应付选择题的,所以不用去背,但是要去熟悉,大概是每天抽一点时间读风中劲草,其实相当于又过了一遍大纲,风中劲草就是瘦身版的精讲精练,它的内容基本上就已经非常精简了,实际上也就是比较薄的一本。
同类型、同时间出版的书目还有考研的金牌背诵手册、考研的冲刺背诵笔记,这两本也很不错,我之前是因为觉得风中劲草太花花绿绿了,一度想放弃,后来竟然磨合好了,还是觉得风中劲草最适合我。
当然我也买了考研的背诵手册作为辅助,这本书的优点在于考研善于总结,很多东西她都给你总结出来了,比如政治经济学所有计算公式、毛泽东文献、党的所有会议、史纲重大事件时间线等等,一目了然,所以也非常好用,缺点可能是框架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宏观把握我还是用的风中劲草,然后配合考研的背诵手册重点攻克需要背诵的东西。
最后,就是把真题刷一遍,只做选择题,并且两道时政都不用做,这个东西练练手就可以了,主要关注马原部分的题目,其他的部分有时效性,真题参考价值不大。
最后冲刺阶段(11月底-考试):这个时期用的书有就是考研时政小册子、肖8、肖4、考研小黄书。
可以早点把预售买好,注意一定要在正规书店下单,到时候往往会有小书店“提前”出版肖8肖4,记住,所有“提前”流出的都是盗版,一定要看肖大大微博,说几号出就是几号出,别贪图早一点做,急那么一两天没用,不如把手头的先消化好,时间一定是来得及的。
肖8拿到后,就是一天做一套,自己计时,只做选择题部分,做完对答案,一定要认认真真吃透每一道题,无论做没做对,都要仔细把每个选项搞懂,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我还把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返到风中劲草上去标注,因为肖8已经属于第一轮押题了,所以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是重点知识点,我在风中劲草的对应知识点处画了正字,到时候你一看哪个知识点正字多你就知道哪个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了。
至于大题,时间显然不够,我就把每套的马哲大题自己做了做(不用规范化写下来),其他的都没管。这个时候时政小册子也出了,我是和肖8同时进行在看的。
然后到了12月初,肖4就出来了,这个我都不用说了,选择题还是和肖8一样的做法,大题马哲一定要自己做,这个马哲的关键是找原理,原理找错了背再多也没用,这个是需要训练的。至于其他的大题,没什么好说的,直接背吧,基本上能押个八九不离十。
重点说一下大题背诵,肖4当然是最基础的,但是我自己感觉肖4的答案真的…一言难尽,太过官方化、太过“领导人讲话”的感觉。
当然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我来说不太适合背诵,直到我发现了考研的小黄书,一开始也觉得无从下手,一本书这么多道题…但是到时候考研在视频课上会划重点(没有报班的,到时候多翻翻考研微博下的评论,会有人放划重点的截图的),你就跟着把重点画了,就背画了的题,考研也会在微博讲怎么背小黄书,听了他的思路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题的答案其实是多么有逻辑、多么好背…简直如获至宝。
所以我就把肖4的题目,到小黄书里去找对应的题,发现押的一样的题很多(这是必然的,每年的热点就这些),然后自己对比一下两者的答案,我是以小黄书为蓝本,把肖4的一些说法补充上去的,再背。
如果肖4的题在小黄书里找不到答案,那就背肖4的,自己对答案作一些调整,以绿字部分为主进行背诵。
看着多,其实背起来挺快的,我当时每天就集中背几道题,然后利用零散时间巩固一遍,例如去吃饭的路上、坐校车时、甚至上厕所orz反正走到哪里都在背书,就心里默背一遍,把当天的巩固了。就这样我把小黄书背完了…
考试前的最后一天,我就拿着小黄书,拿一叠草稿纸,自己从头到尾又把它过了一遍,写一写关键词即可,就上考场了,当天看到卷子就惊呆了,不仅全中,而且有一道题的题目问法都和小黄书一模一样(就是青少年如何放飞青春理想)。
所以,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肖4之外,我力荐小黄书,他的优点是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非常好背,所以考研真是一个宝嘻嘻。
还有一个推荐的,就是我当时时间不够,考研时政小册子其实没有看完,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在手机上看了看考研最后的冲刺书上的最后时政,大概有几十条,不多,看完就睡了,第二天发现就考了orz所以考研最后押的时政也是很值得看的。
考前最后几小时我做的:
第一,把当时在风中劲草上标注的重点知识点迅速看了一遍;
第二,我在前期做选择题时有总结自己错的、或者是容易混淆的一些知识点,还总结了所谓的“错误提法”,一共三四张纸,这些就是完全个人化的东西,是最具有针对性的,考前我也把这些过了一遍,很有用。
英语
基础准备期(3-5月):这个阶段就是打基础,关键就是背单词和学会划分长难句。我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一定要配合视频课看书,可以开二倍速,时间倒确实挺长的,但是不亏,我很感谢朱伟,是他给我打了很好的基础,要知道我在以前背单词从来没背到c开头以后过…而恋词竟然踏踏实实背完了。
一天一个单元,有些单元单词较少就一天两个,边看视频边做笔记,一定要仔细听朱伟讲背的方法,一旦掌握了真的发现背单词分分钟的事,一个单元的课听完后,再从头到尾自己背一遍,然后第二天用墨墨背单词app(好用,要收费,不亏)把前一天的单元背了,这样就相当于学了三遍。
就这样循序渐进,把整本恋恋有词吃透,核心词汇基本上就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每天在墨墨背单词上继续把剩下的大纲词汇都背完就行了(视情况自己规划,一天100-150个单词,含复习单词),这个一直要持续到考试前一天,单词不能断。
然后是长难句,我一开始跟kk每日一句跟了两个多月,掌握了基本的长难句划分解读方法,后来是觉得kk的句子不太稳定,有时过于简单有时又太偏怪难,就没管了。
我语法不好,但是语感不错,能划分能看懂,但是搞不懂具体的语法名字,反正一看语法就脑壳疼,也就没有专门去学语法,反正长难句这一块选择一个老师跟一两个月就行了。
这个阶段我还在看FT中文网,它每天更一篇双语新闻,一般都是政治、经济类的,泛读就行,这个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对这类文章有极大的恐惧、畏难心理,一看见政治经济类就怕,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我至少在心理上克服了恐惧,可以顺利去攻克这类阅读文章了。
能力提升期(6-10月):六月,我首先把翻译按年份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就是计时,然后直接做,一定要写,口译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自己写下来,然后再对答案,用的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我全部做在一个本子上的,每个句子都是原句+自译+标答+单词+自己总结的技巧这个流程做下来的,然后每做完一个大部分(我是按97-04/05-12/13-17三个部分)集中总结一次翻译技巧。
总之总结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总结,光做完一遍毫无意义,一定要整理出技巧,而且这些技巧都必须得是自己的体会,才是最有效的。
一个月之后我再用手遮着标答迅速口译过了一遍,考试之前就看看自己当时总结的技巧就行了。同时,我把05-12的阅读做了一遍,这第一遍我就是一天做一套,计时,对答案,不看解析,大概每一套都要错5-6个,然后整理单词,不仅是不认识的单词,还包括各种易混淆的、或者我认为重要的单词我都会整理下来。
七月中旬的样子,首先把97-04阅读做了,也是第一遍纯做,一天一套只对答案不看解析,整理单词,错误率有所降低。
然后开始二刷,即精读研究05-12阅读,这是阅读中最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重做真题,计时,对答案;然后口译全文,有小伙伴选择手译,我觉得口译即可,过程中若有与译文差异太大的句子就记下来当长难句解读;然后口头summarize段落大意,划分文章结构,这一步对理解文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划出每道题的关键词,归纳题型;接着分析选项,无论对错,都要一个一个分析,回到原文找出定位,对的搞清楚为什么对,把对应原文找出来,错的搞清楚为什么错,比如扩大范围、因果颠倒、偷换概念…我认为这非常关键,一定要仔细分析;
最后,总结出每篇阅读的启示,也就是一些技巧和心得体会。这样一篇阅读的精读研究就完成了,确实有些花时间,但非常非常值得,有效,这个时候我都是一天只精读一篇阅读,前前后后一共用了一个月的样子。
精读后就会明显发现,满满的阅读套路,你已经掌握了。
八月底开始,同样的方法二刷精读97-04阅读。同时我把恋恋有词复习了一遍,还把当时一刷97-12阅读时整理的单词本复习了一遍。这个时候开始已经大量缩减英语的时间了,基本上就一天精读一篇阅读,然后背背单词。总的来说整个能力提升期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啦。
最后冲刺期(11月-考试):终于开始撸完型和新题型。完型没有套路,我看了红花绿叶法,说实话看看就可以,想要拿高分还是自己认真做吧,不要放过任何一道题。
完型我自己的体会就是不要太过纠结,语感真的很重要,有些时候第一感觉往往就是对的,先把会的填了再说,刚开始我也是错一半以上,后来做着做着有一天突然就做到了8分,一下子开窍了的感觉,然后就再也没有下过7分。
当时微博上看到有小伙伴说可以每天抽十分钟读一读完型的文章,找一找感觉,做题时不必过多斟酌,还是要锻炼一个语言的感觉,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新题型的话,也是没什么好说的,自己多总结,注意上下句的衔接,逻辑关系,注意this、they这些代词等等,都是一些技巧,需要在做题中自己体会。
同时我终于开始准备作文了,作文这一块我还真没有什么特别想推荐的书,我当时是买了王江涛的高分作文,头几天试图按他的方法去背,然而感觉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就没有继续背了。
经过一段纠结期,我准备按照王江涛的框架自己总结模板,具体分为小作文/大作文两个部分,我先从小作文开始,按照类型(推荐信/邀请信/求职信等等)一个一个先看范文怎么写的,然后做一些套话的摘抄,接着再自己写一个模板出来,注意一定是自己写,自己写才知道怎么写,我最后背的都是自己写的模板。
小作文的话,我自己感觉我准备的类型太多了,一共写了15类,事实证明考试还是会考常用的类型,大概准备5-8类就足够了。
然后是大作文,同样的方法,学习范文、摘抄句型,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用真题练习写了几篇,差不多就比较熟悉了,最后我是按正面/反面/双刃剑/个人品质四类写了最终的模板,上考场之前我背的就是这个。
总体来说作文这一块我还是建议要准备自己的模板,到时候十一二月作文模板满天飞,光背下来是没有意义的,你还是得学会自己去写,所以用自己的模板是最好的。
写自己的模板时就是要注意不要有错误,可以请英语系的朋友鉴定一下。
另外就是,到时候网上满天飞的什么“399元私人订制模板”,千万别买,还真有人会买orz总之别信这些高价资料,多动一点脑筋,自己学会了才是真的。
12月初,我还把05-12的阅读又刷了一遍,基本上就比较稳定了,也就是说我最后是97-04刷了两遍,05-12刷了三遍,顺便说一句英语真题就是最好的资料,千万不要去买任何任何模拟题。
然后最后就是我把13-17的卷子做了一遍,这几套卷子就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自己定时三小时,不准上厕所不准看手机,像考试一样模拟套卷,从头到尾做一遍,再对答案。做完再背背之前写的作文模板,就可以上考场啦。
专业课
专业课我也看得比较晚,华科书目本来比较少,然后主要是大三下我还在刷加权,所以前期基本上就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在学英语,其他都没看。专业课是在六月份开始的,首先把真题研究了一遍,研究完真题你就知道哪些书比重大、哪些章节最重要、最常考,你就会对自己之后的复习有一个大概的计划把控。
我是先看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这本书非常重要,不仅占了整个专业二的150分,而且还可以回答专业一的题,基本上能有200分以上,所以非常关键。
第一遍看不要指望背,把目标放在理解上,文学理论本来就比较难,还要学会融会贯通,理解了就会应用,背起来也会容易些。所以这个时候我是边看书边自己做笔记,不追求速度,只求理解吃透,遇到不太懂的自己去搜搜论文看,再搞不懂就去问老师,反正要把每个知识点都真正地搞懂才行。
学习文学理论的过程中,不要死记理论,有意识地去联系作品来理解,如果学会了分析作品,也就基本掌握了理论。这个过程用了蛮久,最后整理出了厚厚一本笔记,确实也把内容都理解了。
七月时,除了文学理论还在继续进行中以外,我还开始了《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复习。这本书我也是自己整理笔记,我买了一本《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作为参考书,每天就循序渐进地一章一章复习,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指导》上的问题是一个参考,同时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出问题,你学了这一章,你觉得能怎么设置问题,然后自己大概构思一下简单用关键词回答一下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果。
我尤其注意这一块,每一块笔记做完后,会在后面补充相关的题目,有些时候也会用有道云笔记记录题目,要相信自己总结的一定印象最深刻,所以不要怕麻烦,放慢脚步,踏实一点走。
这本书我也复习了很久,有个小教训就是我复习得太细了,书上一些不太著名的作家或者就简单提过的作品我也整理了,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好好复习大头才是关键。
九月时,我终于开始复习《中国文学史》了,因为书有四本自己做笔记太慢了,所以直接买了学姐的电子笔记,打印下来自己边看书边在上面补充,重点关注唐宋部分,结合作品来理解,终于在十月底之前把这四本书复习完了。
十月中旬开始,算是二轮复习了。一轮就是看书整理笔记,理解吃透,二轮就是集中背诵,这段时间是最累的,一开始只是背文学理论,后来渐渐地把文学史、现代文学都加了进来,每天基本上背7-8个小时,我自己都难以置信。
一直从早上背到下午5点,是真的一直背,所谓的休息就是换换脑子换一科背,我在学校的各个地方都背过书,东十二平台、图书馆一楼空地、东九走廊、老图五楼…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到时候也会有很多人一起背书,经常遇到完全不顾别人自己在那超级无敌大声的,也非常心累,自己备好耳塞吧。也就这么日复一日地活了过来,到十一月底把文学理论、文学史、现代文学都背下来了。
十二月初,开始梳理回顾,自己把文学理论的框架默下来,一定脑子里要有宏观框架,不能只是零散的知识点,其他两门同理,我都自己把知识点梳理了一遍,这一遍结束后我基本上头脑就非常清晰了,再把真题拿出来看,能不能一下子把对应
的知识点找到,多训练一下,就熟悉了。
最后我挑了16、17两套真题定时模拟了一遍,感受一下两门专业课各不停歇地写三个小时的感觉,把握并调整一下各个题型花的时间,以便考试时心中有数。
复试
复试通知出得很晚,而且出完一周后就马上复试,所以初试成绩出了之后建议早点开始准备复试…不然后面来不及。
而且我当时复试和开题答辩时间有点撞车,所以我一边在准备开题报告,一边在复习复试,整体时间都不太够。所以最后是自己总结了9个可能的英语问题和一些回答技巧,再总结了10+个可能的专业问题,全部背下来,就去面试了。
笔试是文学类同一张卷子,就一道题论述,写个小论文。当时给了一段古文材料,我除了前几句都没怎么看懂,就直接按照前几句的意思扯了一篇小论文出来,感觉这个东西没法准备…还是看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吧。总之只要不会太偏题就还好,不管有没有完全理解材料,你也得自圆其说。
专业面试一个人8分钟左右,进去先自我介绍,然后老师针对你的介绍提问题,我说我对日本文学感兴趣,当时老师就问了我三个问题:
一是你为什么对日本文学感兴趣;
二是你觉得日本文学的传统特质是什么;
三是你看过哪些研究日本文学的专著。
第一个问题我准备了,无论你报考哪个方向,老师的第一个问题一般都是问你为什么要报这个方向,所以这一定要事先准备。
第二个问题,我就谈了谈物哀、物纷、幽玄、寂等几个日本美学概念,然后当时我毕业论文也在准备谷崎润一郎,所以就结合谷崎的作品谈了谈日本文学的女性形象。
第三个问题,我也有提前准备好,谈的是叶渭渠先生的《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老师肯定会问,这也是常见面试问题,比如你说你喜欢西方文学,老师也会问你看没看过相关的研究专著,所以这个也要准备好。
英语口试是今年突然改了,变难了orz进去先自我介绍,然后放了一段录音,挺长的,还不准做笔记,虽然内容挺简单都听得懂,但是大量细节记不住。
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
一是文章大意,这个我会;
二是男主
人公何时达到了人生巅峰,我回答当他成为一个hero的时候,老师说追问是几几年,我说没听清;
三是男主人公做的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什么,这个我也不记得。
总之就是他会问细节问题,这个确实挺难的…所以放心,别紧张,大家都记不住,至少你文章大意还是要能说,其他小细节记不住就记不住,大大方方的,这个东西主要还是看你临场反应和仪态表现,不要紧张、打哆嗦、扭扭捏捏、畏畏缩缩、冷场就是了,重要的不是你回答得正不正确,而是你是否能够迅速反应、用英语正常交流。
在这之后老师又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是研究计划,一个是家乡,我都准备到了,所以答得比较好。
总体来说面试看的就是你的临场表现,特别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有没有逻辑,自不自信,反应快不快等等,内容说得好不好真的是其次的,你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心路历程
1、备考苦吗。
其实要说完全不苦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只要习惯就好。习惯早出晚归,习惯每天三点一线,习惯日复一日的枯燥日子…也没有那么难。
夏天的时候,我起床时天差不多是亮的,去到有空调的自习室开始学习,中午从食堂走出来,看见阳光穿透树叶,在地上洒下摇晃的影子,心情真的是很明朗的。
只是到了冬天可能需要更强的意志力,往往起床时还是黑黢黢一片,跟半夜似的,摸黑起来刷牙洗脸,我当时寝室里只有我一个人考研,没有人一起早起,更需要自己有超强的自律,不要去想“怎么这么冷”、“起床好难”、“天还这么黑”,我当时一起来还在刷牙时脑子里就开始回顾昨天背的东西,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负能量的种种情绪。
要说最难受的就是十二月初那一个多星期,武汉已经温度已经零下了,我早上七点过到图书馆,图书馆要八点才开门,我就躲在一个透风的楼梯口拿着小黄书背,手指只敢伸出来一点点,手套也戴了、暖宝宝也贴了,实在是冷得不行,就这短短四十来分钟的室外背书,每天都冻到双脚僵硬、失去知觉,然后到八点我就用大腿发力拖着脚往前走走进图书馆的…这个时候真的很想哭。
累、苦、难受…这些感觉人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去化解它、看待它,我可能比较习惯,所以早起、高强度学习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最后的气温问题确实很糟心,这时只能调整好心态,想着都十二月了,这么久都坚持过来了,到最后放弃的话我算什么呢?
还有就是喝奶茶就真的很有效orz最后那集中冲刺的两个月我每天一杯奶茶美滋滋一点都不觉得累…
所以苦不苦全在心态上,把这些都当作这段日子的生命状态就好,重要的是行走,行走本身,坦坦荡荡地行走着,其实也就过去了。
2、遇到重大挫折、绝望、崩溃、撑不下去时怎么办。
我在考研的一年里遇到过两次大挫折。七月份时我外公去世了,其实五月份妈妈就告诉我外公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ICU,当时她还跟我讲了外公倒在地上的那个画面,因为脑溢血说不出话,叫不出声,只能自己苦苦挣扎,到第二天早上睡在隔壁的舅舅才发现,送往医院。
我实在是不忍回忆那些画面,外公在ICU里躺了快两个月,我去看他,他瘦得已经认不出来了,刚开始眼睛还能睁着,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识地看着我,到后来眼神就黯淡下来了。
送他走那天,我哭得失去了所有的力气,我哭外公一辈子那么苦即使到了晚年也节俭不肯享福,我哭自己没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他说话看电视,我哭我的妈妈已经失去她的妈妈了,现在她还要失去她的爸爸…
那段时间常常都是眼泪突然就往下流,可这能怎么办呢,我还是必须要推着自己往前走。
我更应该明白的是,我要争口气,外公知道我在考研,那我一定要考上,我一定要让他放心才行。只有这样想,我才慢慢调整了过来。
相比亲人离世,第二次挫折根本谈不上什么挫折了。
九月份时学校保研,我处于边缘位置,最后就差0.01分没保上,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打击,一是因为分差实在太小令人糟心,二是因为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面试确实缺乏经验错失表现机会懊恼不已,三是因为我为这个事情前前后后一共忙活了十天,严重影响了我原本安排的考研复习计划。
但事情已经这样了说不难过是假的,但我这个人也就难过几天,马上就好了,我虽然难过,但脑子是清醒的,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所以很快就有意识地回到了正常的考研轨道,顺便重新调整了一下计划,加快速度把之前落下的都补了回来。
所以说,遇到挫折也好、感到绝望也好,你可以流泪、伤心、暴饮暴食一顿,但始终不能丢失理性,不丢失理性什么都好办,人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直绷着神经,适当的消沉是正常的,只要你能够冷静就行。
最后祝大家一切顺利。
本文来自考研
第十二届考研之路征文
作者:超甜的冰糖梨
原文链接:
http://bbs.kaoyan.com/t8934554p1
调剂信息 | 熬夜复习 | 考研热
院校推荐 | 考研信息 | 报录比
开学送礼 | 2019规划| 奖学金
点我
有干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