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学姐说考研复试很黑看看这个经历-高联考研

写在前面

我在国内所读的硕士专业为【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我本科非211、985学校,本科专业为经济学,报考的研究生学校是上海一所211综合大学,我属于跨专业考研录取(潜台词:部分同学很在意跨专业是不是没有优势,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哒~);值得一提的是,我初试分数并不高,376分,只比当初学校专业线高出4分~~~~靠着复试,完成了一次逆袭。

复试成绩:

英语面试:86

专业面试:88

专业笔试:83

复试总成绩:257 复试成绩排名:第二

初试+复试总成绩:633

初试+复试终排名:第十(其实与第九名同分,但她初试407分比我初试高)

另外,各个院校的招生环节各有特色,在复试前除了做普遍准备外,适当联系专业前辈,了解一下流程与风格挺必要的。

复试面试,是进入研究生学术生涯前最后一道关卡,与其把它当做“考试”,去紧张兮兮地对待,不如把它当做一次与长者间的交流,去展示自己所长!

一、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从国家线等到学校专业线,再等到复试通知,是个漫长的过程。基本上你在初试后,内心权衡一二,就可以开始为复试准备了(哪怕要调剂),别等确切通知才行动,那样时间太急迫。

*为了更好地完成面试,建议“做”些准备,扬长避短:

我作为一个跨考生,最大的劣势显然是专业基础较弱,与本科新传专业的考生去硬碰硬比知识点,显然太惨烈了。

但我发现自身最大的优势也是来源于我的劣势——跨专业,对比新传毕业生们,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更少教条性的束缚,学术背景的多元能够给我以后的学术

研究带去更多新颖的角度与观点,我甚至可以灵活地结合本科知识(例如:统计学、SPSS、经济理论)运用在研究生阶段的创新研究里。其次,我有着长期的写作爱好与习惯,适当摘选自己的一些文章,向各位老师展示一二,都是我具备学习新传专业潜实力的说明;再次,我可以从性格、特长以及过往经验、个人长期规划方面找到事例说明自己的学习动力与期待。

我最担心的无疑是被问到知识盲点,哑口无言,然后尴尬,,,但我可以引导教授们的关注点,尽可能往对我有利的方向上靠。这是我个人参与过各种面试后的黄金总结:每个面试的同学们(无论学术面试还是工作面试)都要去锻炼与尝试“主导自己,引导他人”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剖析和所顾虑的问题,我做了几点准备:

1)知识扩充。恶补(是不是太坦白了~~)了自己感兴趣的传播学、社会学经典著作,比如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古斯塔夫勒庞 的《乌合之众》, 陈力丹老师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版》 ,看完后自己总结一下,点评一下,结合时下传播现象自言自语解析一番;对近期新闻与社会热点,采用自我对话的形式发表观点(脑洞大开);最起码,让自己做到小到对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应用,大到对传播现象级事件,都有自己独到见解。这样一来,充分显示出自己对学术的憧憬,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2)个人作品集。上面提及过我个人爱写文章,于是我临急临忙决定做一本所谓的“作品集”。赶在前去复试前摘选了几篇,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做了简单的封面+内文排版+封底页,然后打印成册(还是用的最贵的打印纸,显得质感,也显得重视嘛)。比较有心思的地方是,我在封面处采取一个文件夹的图案,文件名就是自己的中文全名,然后用鼠标放上去显示“点击-打开”,封底相对应的,我让鼠标放在“保存”的位置,意思是这个文件夹要保存下来,暗喻:录了我吧!哈哈哈(如下图,已隐去部分个人信息,请见谅):

内文的文章类型比较丰富,有我在本地报纸上发表过的小社评,也有诗歌,足球类文章以及生活记叙,还有九宫格的“关键词”阐述。明着看是“写作”展示,实际上是个性化的完整展现。目的才不是要论证自己文笔如何(毕竟也不咋地哈哈),就是想引老师们往那些方面去好奇,去提问。

【这个方法,我以前在考研经验文提及后,很多同学采用,我眼睁睁看着后来几届学弟学妹们都抱着自己的“作品集”在排队面试。敲黑板!!!毕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敢于创新才行啊,请大开你的脑洞,想想看还有什么比较新的方式去展现自己哦~】

3)主动联系老师。一直以来,我都不太主推这点,不主张把个人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再则,面试时候你是否分配到联系过的老师那组完全是随机事件,直接索取老师们的私人联系方式也不太好。但现在不少老师都开通了微博,公众号,可以搜索一下,在这类媒体上与他们交流,交流是为了了解一个方向,熟悉学校老师的风格。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