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2考研有“好消息”,部分专业或继续扩招,医学生留下幸福的泪水

21年的考研即将落下帷幕,与此同时,很多同学也已经在备战22年的考研了。毫无疑问,在社会大环境、就业形势以及毕业生选择等多方面的影响下,22年的考研人数势必会继续增加,其中热门专业的表现将会更加明显。
面对这样的考研形势,国家和各个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22年考研或将继续迎来“好消息”!

政策助力研究生扩招
专硕将扩大到研究生招生三分之二教育部文件指出,到2025年,要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强调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基础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培

养要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以及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培养出一批具有实用技能,掌握前沿技术的高级人才。

广东省22考研宣布扩招近期,广东省教育厅也发布了指导意见,指出将在深圳、广州等地建立研究生教育基地,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同时,意见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即未来研究生扩招将不再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扩招,扩招要有更加明显的倾向性。

1.招生计划倾斜明显,三类学科是扩招重点
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向量子科学、脑科学、空天深海等前沿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从广东省22年的扩招政策来看,理工类仍然是扩招的重点,同时向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倾斜。加强量子科学、脑科学、空天深海等前沿领域学科布局,培养专业人才,为之后经济发展、科技突破提前布局人才。

2.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未来几年,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会继续扩大,意见指出要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笔者认为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来看,研究生扩招的特点将会更突出:以专硕为重点,学硕未来可能会缩招;工科专业占主要优势,同时人才培养要服务于社会,医学、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专业会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前沿科技领域人才布局,助力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各省继续助力医学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基础医疗建设,培育更多医学人才,各个省份在开年之初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本省医学教育发展。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引领下,各省相继出台了《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了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浙江:逐步扩大医学类“三位一体”招生专业比例,增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

四川:明确提出在保证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要适度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重点向紧缺专业倾斜。

此外,山西、吉林、辽宁、上海、江苏等省份也明确提出了未来将会继续优化调整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新增招生计划主要向紧缺人才、紧缺专业倾斜,其中以理工类、医学类专业为重点。
从各省出台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医学专业作为未来研究生扩招的重点,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提升。从人才培养规模来看,各省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医学类研究生招生规模要逐年递增;

从人才培养的质量来看,各省将以医科大学的建设为重点。在“双一流”建设中,各省要加大对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显然,未来我国研究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此很多网友表示我国的研究数量近几年来急剧扩张,研究生数量已经过于饱和。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
美国千人注册研究生数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9人以上的水平,英国为8人以上,加拿大为7人左右,韩国是介于6人到7人之间。而按照我国14亿人口测算,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
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研究生数量是远远不够的,研究生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不足1%,这也是我国实行扩招政策的重要依据。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研究生”烂大街“,难找工作呢?

1.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依然比较低,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大多数只能提供一些偏应用的低端岗位,而这些岗位普遍不需要高学历来支持

,工作内容简单化,重复化。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应现行的经济结构,中高端岗位少,导致部分研究生毕业很难就业,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与之相对岗位。

2.研究生培养结构弊端
过去研究生的培养结构不突出,或者说是没有明显的培养倾向。过于重视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真正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才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
寄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