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备战2023年考研同学提个醒,天价“保过”“不过退款”是场骗局…
原标题:给备战2023年考研同学提个醒,天价“保过”“不过退款”是场骗局
近日,研招网发布公告,5月5日研招调剂系统关闭,这意味着2022年考招降下帷幕,没上岸的考生,今年便没有了希望。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花天价将自己命运交给“考研保过班”考生,“保过梦”化为泡影,将开始走上漫漫的讨要“退款”之路……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不少考生陷入焦虑,各式各样的“考研保过班”应运而生,他们宣称,有“高校资源”“与高校是合作伙伴”,培训费从1万元到10万元不等…
他们承诺,“考研保过”“不过退款”,并郑重其事地与考生签订什么“保过”合同书,这正好迎合了考生们的焦虑心理——花钱先买个安慰,万一不过,全额退款,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果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这不过是培训机构自编自导的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首先,高校作为招生单位,是不会、也不可能与培训机构合作的。
教育部有明确规定,“严禁招生单位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严禁招生单位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和组织活动。”
规定如此明确,高校怎么会为蝇头小利而置教育部禁令与不顾呢?高校招生是要招那些有真才实学者,怎么会与培训机构同流合污、做自欺欺人的事呢?
再次,培训机构宣称有“内部资源”,“与高校是合作伙伴”,更纯属无稽之谈。试想,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级考试,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试题严格保密,泄露者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复试时,实行的是“三随机制度”:“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就算有个别不法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偷天换日之本领,也不可能先知先觉提前预知“三随机”结果?因而,提前给考生透露信息或买通导师、考官也是绝不可能的事。
再次,培训机构宣称的“保过”和“不过退款”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既然“保过”了,就“不该有不过”,这和古代那个宣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的卖矛又卖盾者有什么两样吗?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相信规定,凡事当动脑筋想一想,不应当像小学生一样盲目轻信他人瞎忽悠……
若换作是平湖一柱做这个事情,只管挂牌收钱即可,根本不用再办什么培训班。反正收的考生多了,自会有考生榜上有名,也自会有考生落榜,落榜者退钱就行了,只赚那些上榜者的钱就够了(哈哈),何故再劳神费力去作什么假惺惺地培训呢?
最后,考生是交钱容易退钱难。培训机构并不像平湖一柱这样“通情达理”,考生若真通不过,退钱却并非易事。
小赵是山西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去年底她购买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考研“保过班”课程,在合同中这家机构承诺除了教授公共课,还会聘请指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进行辅导。然而公共课上了几次之后便一直停止,专业课更是没有按照合同内容安排授课老师。再后来培训机构老师就联系不到了,打电话也不接,发消息不回……(央视网4月27日)
而像小赵这样遭遇的考生绝非个例,仅在某个平台,记者就发现关考研保过班无法退费的投诉有几百条,其中不乏集体投诉,而小赵所在这家培训机构仅在长春一地就有100多名考生投诉……
考研凭的是真才实学,要想成功,当下真功夫。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保过”上,舍了金钱不打紧,关键是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事实求是讲,培训有没有作用?平湖一柱认为,应该有。花个千儿八百的培训费值不值?平湖一柱以为,值。
但是,如果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如此天价,则实在是不值了。如果考生投钱的目的是为了“保过”,则一定就上当了!
因为,“过”——不是培训机构“保”的缘故,而是考生自我努力的结果;而“不过”,则是因为考生自身努力不够,学不到位,花再多的钱,培训机构也无力回天!
愿备战2023年考
研的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父母赚钱不易,莫再花 “保过”冤枉钱!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