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武汉大学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考研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一、考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要知道都要考什么,要考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专业课一主要是建筑学基础,专业课二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总共是考三个小时,考试的内容是徒手绘制建筑设计图纸及相关分析说明图纸,在这里需要自己准备图纸以及绘图工具。复试的时候主要考察的是计算机。

???专业课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小组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四版、五版均可;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建筑史》,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图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爱华、杨启美、万勇主编。

《机械工程图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胡建国、汪鸣琦、李亚萍。

《土木工程图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陈永喜。

???复试参考书目:

1、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唐泽圣、周嘉玉、李新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序设计基础,吴文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中文版AutoCAD 2010从入门到精通,李伟, 余洪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如何复习

专业课二建筑设计由于是绘图方面的,并且它的分值占的也很高,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相对于专业课一而言,专业课二其实更难,因为他没有实际的书让你去做参考。所以我当时是报了线下的补课机构进行了封闭训练,里面会有专门的老师讲解如何画图,以及去帮你分析武汉大学这几年画图的话重点是画哪一种类型,比如2019年考的就是乡村住宅的快题,我当时报的机构就压中了这个。所以如果你觉得专业课二对于你来说难度也很大的话,那一定要去报一个补课机构。

专业课一学习就很简单的,因为它是有三本参考书的,直接看书就可以了。看书一定要尽早的看,我当时从2月份就开始看书了。因为建筑史都是很无聊的东西,所以我经常看着书就慢慢困了,我发现这样子效率真的很低,有点浪费时间,所以为了可以充分的利用时间,我在慕课上面找到了关于我专业课的免费网课。而且如果你用过慕课的话,你就会知道里面有很多都是名校的老师,他们讲起课来真的很有趣。而且你也能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所以我就是一边看慕课,一边去看书,同时也进行背诵。

尤其是真题里面是

包含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但是虽然说题型比较多变,考察的东西却都是一样的,都是要靠你背诵的。背东西真的很无聊,但是也要强迫自己去背,最好是能够自己画一个框架。先背大的框架,框架背熟之后,再根据关键词往里面填充知识,这样子就能背得又快又牢。专业课考察的难点主要是中国建筑史,其次是外国和外国近代建筑史。

英语一比较难,而且大家普遍的得分都不是很高,所以英语不需要太担心。 每天要固定时间去学习英语,英语的学习时长,每天应该在三小时到四个小时。其中有两个小时应该是用作背单词和学习语法的,剩下的两个小时基本上是用来做题的。前期主要就是做阅读题, 每天最少应该做两篇,然后等到阅读题做的差不多的时候,要开始做翻译题以及新题型,最后一个应该是练习完形填空和作文。主要想讲解一下做阅读题的方法,因为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如果你阅读题做的好的话,那你也能够获得高分。做阅读题是有很多小技巧的,比如说你可以先通入一下五个问题都是什么,基本上读完这五个问题之后,你就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了,然后将每个问题里面的核心词圈起来,对应文中去寻找他们所在的段落,基本上找到核心词,那这道题的答案就在他前面两句到后面两句话之间。阅读题真的有很多的做题技巧,在网上随便找一找就能够找到很多的。

我是从10月份才开始学习政治的,并不是说我故意学这么晚的,因为我的专业课真的是耽误了我太多的时间,我没有别的精力去忙其他的学科了。所以政治我其实没有去系统的看书,我只是听了一些技巧课以及一些总结的知识点,然后就是疯狂的做题。我主要就是做了考研老师的1000题,然后后期做了考研的题,然后就是背了肖四的分析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疯狂的学习政治,但是你们一定不要像我这样子,因为我去考试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没有底的,答题的时候都比较慌,所以你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复试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调配好设备,准备好一机位和二机位,通常一机位笔记本电脑,二机位手机。在复试的当天,一定要自己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内,确保房间内没有其

他人,你要确保你的周边没有其他的声音会对你进行干扰。在复试的过程中,老师会问你很多的问题, 一定要自己想好再回答,不要东一头西一头的说一句,这样子会显得你整个人是没有什么逻辑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师问你的问题,你有可能前期是准备好的,如果是准备好的话,那你就按照你当时准备的答案回答就可以了,如果是你没有准备过的问题的话,就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你会,如果你会的话,如实回答就可以了。如果你不会的话,一定要虚心的跟老师说这个问题,我目前没有做过深入的了解,希望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学习。通常老师是比较喜欢这样子的回答的。

(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