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内蒙古大学考研回忆蒙古史教研、研究室所的成立_呼和浩特_先生…(2023己更新)

原标题:内蒙古大学考研|回忆蒙古史教研、研究室所的成立

内容发布【小白杨内大考研真题辅导】

专注内蒙古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关注我们获得内大免费真题及报考资讯

回忆蒙古史教研、研究室所的成立

作者:周清澍

写在前面

周澍清先生回忆了1959年到1980年间蒙古史教研室的成立和开展蒙古史研究的经过,点点滴滴,很是详细。因为那曾是他所奋斗毕生的事业。

1959年初历史系专设蒙古史教研室,将教亚洲史的潘世宪、周清澍和张植华转入,还有翁独健先生推荐来对民族史有研究的中学教师金启孮,加上阮芳纪共五人,由潘世宪任主任,金启孮任副主任。

历史系教学转入正常之后,停止了呼和浩特史话的编写,虽未成书,仍有部分陆续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有:胡锺达《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建城年代初探》、《丰州滩上出现了青色的城——阿勒坦汗和三娘子·古丰州经济的恢复和归化城的诞生》;戴学稷《“光绪二十六年正,绥远到处起神兵”——洋教士的罪恶和义和团的反帝运动》、《辛亥革命时期呼包地区的起义斗争——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金启孮《呼和浩特旧城的变迁和新城的兴建》;何志等《从清初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呼和浩特商业》、《从清初到五四运动前夕呼和浩特地区农业的发展和土地问题中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等。

《内蒙古革命史》在三单位合作和大集体编书停止后,仍作为重大课题继续进行,人员除史筠外,有中国近代史教师黄时鉴和从学生中抽调出来工作的郝维民,将初稿修订后由内部印行。

《内蒙古革命史》在三单位合作和大集体编书停止后,仍作为重大课题继续进行,人员除史筠外,有中国近代史教师黄时鉴和从学生中抽调出来工作的郝维民,将初稿修订后由内部印行。

3月初,学校得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起编写各兄弟民族史、志,翁独健先生出任北方民族组负责人,来呼和浩特新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历史研究所(暂借用内蒙古师院东门北楼)主持工作。校领导派我和阮芳纪向翁先生学习蒙古史。在当时大跃进的形势下,强调边学边干,翁先生就接收我俩,分别参加《蒙古族简史》古代和近代部分的编写。

1960年秋,何志改任教研室主任,长期参加内蒙古革命史的黄时鉴、郝维民也并入,又新进北大调来的周建奇和从蒙古国留学结业的额尔德尼白音。1961年秋,林沉(亦邻真)从北大毕业分配来校。接着先后调来特布信、余大钧、额尔敦布拉格等人。1962年和1964年,从应届毕业生留下卫庆怀、金峰以及叶新民、包文汉各二人。

何志主任计划与梁太济合写一部《元朝经济史》,文革后,只有梁太济用到何之的笔名发表《关于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问题》一文,意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合作者何志。

周清澍先生

1961年冬,内蒙古大学筹备举办纪念成吉思汗诞生八百周年学术讨论会,林沉的《成吉思汗与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周清澍的《成吉思汗生年考》、《蒙古社会如何向封建制度过度的问题》等论文供大会讨论。

学术讨论会后,蒙古史教研室改为研究室,由副教务长史筠出任主任。

此前,室内已安排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潘世宪和周建奇分别译田山茂著《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和拉施特著《史集》第一卷。周已在学报上发表译文:И.彼特鲁舍夫斯基《拉施德哀丁和他的历史著作——“史集”俄译本导言》、Э.Р.雷格得郎《论蒙古语中的“翁古·孛斡勒”一词》。经与中华书局商定,由我室编译《蒙古史参考资料》,由中华书局编校,并委托商务印书馆代印。文革前,共出版24辑。这是当时高校中,由一个研究室自办译介国外学术成果的刊物。

余大钧从山西调来后,专管《蒙古史参考资料》的翻译和编辑工作,又接手翻译《史集》。文革后他结合译书体会,发表《十四世纪初伊朗史学家拉施德丁主编的历史巨著——〈史集〉》、《关于蒙古兀鲁兀惕部的起源》、《十三世纪伊朗史学家志费尼和他的历史著作〈世界征服者史〉》、《最早来到蒙古高原的罗马教皇使节普兰·迦儿宾和他所写的〈蒙古史〉》等论文。

金启孮拟编《清卫拉特蒙古史料》,发表《清朝前期卫拉特蒙古和中原的互市》一文。同时进行女真文字研究,学报先发表其父金光平的《从契丹大小字到女真大小字》;1964年,学报以增刊形式出版他们父子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文革后又发表《陕西碑林发现的女真字文书》,并以父子合作的名义发表《女真制字方法论——兼与日本山路广明氏商榷》。

林沉准备用畏兀儿体蒙古文还原《蒙古秘史》,与中华书局签定出版合同。同时又发表《读1276年龙门禹王庙八思巴字令旨碑——兼评尼古拉·鲍培的译注》。文革以后,他又连续发表《畏吾体蒙古文和古蒙古语语音》的论文。

金、林的研究,使我们这历史研究室既有人研究古女真文字,又有人研究元朝的八思巴字和古畏吾体蒙古文,在全国语言学界也属罕见。

史筠、黄时鉴、郝维民继续修改《内蒙古革命史》,准备出版,陆续发表的论文有:黄时鉴、张思成《关于“伊盟事变”》、黄时鉴《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黄时鉴等集体用笔名蒙图素德发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郝维民计划编写独贵龙运动的专著,发表论文《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文革后又发表《“五四”到“五卅”时期呼和浩特反帝爱国运动史实札记》、《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李大钊与内蒙古革命》等文。史筠还对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进行研究,发表《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明安图在钦天监五十余年工作记略》二文。黄时鉴也撰写近代的论文《论清末清政府对内蒙古的“移民实边”政策》。

1962年冬,内蒙古史学会又举办《蒙古源流》成书三百周年纪念会,由对蒙古文文献有研究的额尔德尼白音准备论文,经周清澍修改补充成《〈蒙古源流〉初探》一文,用合作的名义在大会宣读。周清澍将改写此文没能充分阐述的心得又写成札记两篇,题为《库腾汗——蒙藏关系最早的沟通者》、《明成祖生母弘吉剌氏说所反映的天命观》。

1965年是忽必烈诞生750周年,我奉命准备,采取分专题研究的形式撰写《忽必烈研究》论文集,并与中华书局签订了合同。

历史系的《呼和浩特史话》未能完成,只有戴学稷个人写的《呼和浩特简史》在中华书局出版。

1965年秋,研究室发起集体编写《内蒙古史纲》,成员有林沉、周清澍、卫庆怀、金峰、黄时鉴、郝维民等人,分写蒙古兴起、元、明、清、近、现代,林沉另加写北方民族史一章,元、明代和清、近现代分别由周清澍、黄时鉴通稿。1966年文革爆发,在已有初稿的情况下功亏一篑。只有林沉写的北方民族史一章以《从远古到唐代的我国蒙古地区》的书名,1976年由学校内部印行。黄时鉴除近代史外,又涉足清代蒙古史,文革后发表了《清代包头地区土地问题上的租与典——包头契约的研究之一》和《青城札记》三篇。周清澍明代蒙古史一章初稿上缴后遗失,元代部分积累资料以后据以发表《元代的蒙古族》、《汪古部事辑》(1—5)、《从察罕脑儿看元代的伊克昭盟地区》等论文。

文革大乱六年之后,1972年,我室有机会参加点校《元史》,我《点校〈元史〉的经历和体会》一文已介绍了参加人员和过程。

1973年,我们从乌拉特前旗调来下放到农村的周良霄、李逸友、贾洲杰三人。周良霄参加编写点校本《元史》校勘记。李、贾加上文革后从内蒙博物馆调来的唐晓峰,研究室内增添了考古队伍。他们对元上都、长城进行调查,拓下白塔上的题记,贾洲杰发表《元上都》、《金代长城初议》、《辽金元时代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和城市经济》、《契丹丧葬制度

研究》等论文。李逸友发表《呼和浩特市万部华严经塔的金元明各代题记》;唐晓峰发表《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

周清澍先生

从本校毕业留在研究室的同学,郝维民在编写《内蒙古革命史》过程中已历炼年久;金峰、叶新民、包文汉等在参加校勘《元史》等工作中也得到锻炼,文革后,金峰发表《清代蒙古台站的管理机构》、《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喇嘛教与蒙古封建政治》;包文汉发表《十七世纪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清初科尔沁部与满洲的关系》;叶新民发表《元代统治者对站户的剥削和压迫》、《伯颜与平宋战争》、《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的驿传制度》、《弘吉剌部的封建领地制度》、《关于元代的“四怯薛”》等文。

1978年,研究室开始招收蒙古史和女真文字研究生,前者由林沉、周清澍指导,后者由金启孮指导。次年,教育部正式下文,授权蒙古史研究室培养中国民族史、中国古代史和少数民族古文字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当时全校八个硕士点的八分之三。

1979年8月,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研究室成员全部参加,都提交了论文,会后《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3-4期)蒙古史专号发表了论文18篇。我室研究生、实习研究员、进修教师白拉都格其(《弘吉剌部与特薛禅》)、郝时远(《主儿乞部及几点问题的探讨》)、乌兰(《蒙古征服乞儿吉思史实的几个问题》)、涛海(《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蒙古地区的抗俄斗争》)皆有论文。穆鸿利提交论文《完颜希尹本事略论稿》,又与道尔吉、和希格三人合作《女真文字史料摘抄》,发表在大会集刊和学报专号上。1980年第4期又发表了道尔吉(《关于女真大小字问题》)、和希格(《从金代的金银牌探讨女真大小字》)的论文。1983年, 道尔吉、和希格的硕士学位论文《女真译语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以增刊的形式出版。

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后,林幹先生从社科院调来我校,完成《匈奴通史》、《东胡史》和《突厥史》等通贯北方各民族史研究的系列著作,在全国独树一帜。

研究室成员除完成《元史》点校外,部分人还参加了若干全国性重大学术工程:周良霄、周清澍参加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六、七册的编写;周清澍、林沉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元史》分册和《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民族史》分册的编写。其他部分人撰写了辞条。1980年,根据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修订出版计划,郝维民和白拉都格其在《内蒙古简史》原来编写工作的基础上,参加重新编写,郝维民执笔第五章,白拉都格其执笔第四章的后半部分,于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975年,《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恢复发行,又新编43辑,于1986年停刊,前后共68辑。约·弗·巴德利著《俄罗斯·蒙古·中国》由我室组织,经吴持哲和吴有刚译、胡锺达校,于1981年出版;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二卷,于1983、1985年出版;潘世宪翻译的和田清著《明代蒙古史论集》、田山茂著《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分别于1984和1987年出版;出版者都是商务印书馆。

1980年元史研究会成立,与会研究人员约四十余人,而我校参加者竟有八人,是我校元史研究队伍最盛时期。可惜其中几位早已调离,几位即将调出。曲终人散,会后坚守未走者所剩无几了。

我所说内容力求全面,但事隔年久,个人所知有限,难免挂一漏万。

作者简介

周清澍,字润生。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1931年12月1日生,湖南省邵阳地区武冈县人,汉族。1950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亚洲史专业研究生,主攻印度近代史。1957年9月以来,先后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蒙古研究室,蒙古史研究所从事蒙元史研究室,蒙古史研究所从事蒙元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内容发布【小白杨内大考研真题辅导】

专注内蒙古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关注我们获得内大免费真题及报考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