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 2023年授课型研究生开放申请啦!(2023己更新)
?严正声明?
我校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审理所有申请,并对每个申请一视同仁、综合评估,视各专修和申请人具体情况择优录取。学校不保证录取每一位达到最低入学要求的申请者,也没有和任何中介和培训机构合作。所有招生、录取信息,以北师港浸大研究生院及官方网站发布
的内容为准。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联合国际学院
2023年授课型研究生
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合办,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自2005年成立至今,北师港浸大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设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技学院,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在29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获批开设9个研究型研究生专业、5个授课型研究生专业。
传播学文学硕士
香港浸会大学于1956年创办,在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范畴力臻至善,以全人教育为办学使命、以成为一所领先亚洲和立足世界的博雅大学为愿景,下设文理中医等八个学院。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成立于1968年,提供全面本科生与研究生传理课程
教育。学院下设传播系、互动媒体系及新闻系。传理学院的授课式硕士专业分为传理学文学硕士课程(下设互动媒体专业专修)、国际新闻文学硕士课程、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文学硕士课程、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硕士课程、以及传媒管理社会科学硕士课程。传理学院在全球专业学科排名荣列前茅,是一所亚洲顶尖的传媒学院。
课程介绍
北师港浸大研究生院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联合推出传播学文学硕士课程,课程专修方向包括:传媒管理、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传理学、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和互动媒体。师资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和北师港浸大,均具备高学历和丰富的业界经验;成绩合格的毕业生获颁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获教育部认可。
?传媒管理专修
Media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简称:MMGT)
课程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设,基于两大学院各自的优势,课程设置立足整合传媒和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传媒高级人才。课程涵盖市场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知识、商业策略、领导管理学等,训练专业人士的领导力和管理方面的敏锐洞察力,进而挖掘学生在媒体行业管理方面的潜能。
关于课程更多介绍,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课程内容查询:
电话:
0756-3620894
邮箱:
mmgt@uic.edu.cn
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专修
Film, TV & New Media Concentration(简称:FTNM)
课程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文化与创意学院联合开设,因应大中华地区影视及新媒体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影视与新媒体策划、融资、制片管理、市场营销、宣传、影院管理、项目开发等全方位培训,旨在培育媒体运营管理人才。
关于课程更多介绍,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课程内容查询:
电话:
0756-3620586
邮箱:
ftnm@uic.edu.cn
传理学专修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ncentration(简称:COMM)
课程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联合开设,从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探究传播领域,集中探讨大中华地区的传播模式,同时关注媒体技术转变带来的影响,课程旨在训练媒体及公关机构、私人公司的传媒人才。
关于课程更多介绍,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课程内容查询:
电话:
0756-3677118
邮箱:
macomm_apply@uic.edu.cn
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专修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Digital Media Concentration(简称:AIDM)
课程由浸大传理学院和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院联合开设,是首个人工智能和数码媒体融合的授课型硕士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时代所需的跨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训练。
关于课程更多介绍,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课程内容查询:
电话:
0756-3620381
邮箱:
aidm@uic.edu.cn
互动媒体专修
Interactive Media Studies Concentration(简称:IMS)
社交媒体、新闻应用程序、在线协作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互联网行业近期广泛讨论元宇宙构想,也预示着互动媒体在未来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及互联网行业迫切需要能够洞察用户心理和行为,并基于用户研究和测试,产出内容、设计产品的互动媒体从业人员。传理学文学硕士新增互动媒体研究专修,为有志于在互动媒体产品开发团队担任重要角色的学生,提供传播理论学习及实践训练的机会,助力带领产品开发、输入创造性想法、转化用户洞察及研究,并于媒体及互联网领域推动互动媒体产品创新。
关于课程更多介绍,请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课程内容查询:
电话:
0756-3620586
邮箱:
ims@uic.edu.cn
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1.持有(含即将获颁)认可大学之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
2.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3.有学术研究成果者或能够证明研究能力的申请人亦可考虑
入学资讯
【课程学制】全日制(一年)/非全日制(两年)
【授课语言】中文
【学位证书】成绩合格者获颁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文学硕士学位
收费标准
【报名申请费】270元人民币/专修
【学费】150,000元人民币/专修
申请系统开放时间
自2022年12月9日起
?
申请咨询
研究生院招生电话:
0756-3620377
招生咨询邮箱:
gstpg@uic.edu.cn
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3:30-17:00
(周六、周日和公众假期除外)
申请方式
请登录
https://gsadmission.uic.edu.cn
进入研究生课程申请系统,所有申请材料须通过该系统提交,恕不接受邮寄或邮件等其他方式。
申请材料
1.本科期间所有课程成绩单扫描件(含平均学分绩点/满分绩点);
2.学士学位证书及大学毕业证书扫描件;
3.英语语言能力(或水平)要求:非全英文授课院校毕业生英语成绩要求不低于大学英语四级/六级430分或托福65或雅思5.5;全英文授课院校毕业生可用相关证明代替(2023-24学年的申请不接受雅思indicator、托福home edition或多邻国成绩);
4.两封有签名的推荐信;
5.个人陈述;
6.一份双面打印的有效身份证扫描件(境外申请者请提供护照扫描件);
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人工智能与数码媒体专修课程申请还提供一份作品集(包括已发表的论文、新闻作品、GitHub 代码库、个人网站等),并提供其他资格认证和奖励证明(如有)。
其他注意事项:
上述材料中英文皆可;
可同时申请多个专修方向(课程);
即将毕业的本科应届生可提供在读证明。
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课程由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和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联合开设,专为受过本科社工、社会科学或人本服务相关学位课程的人士提供,旨在为其增加更多专业知识、提高技巧,并着重于精神健康实践方面。此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学术元素、引入新课程,以增强社会工作者和当事人应对挑战的能力,比如物质滥用、家庭暴力以及精神病人困境。本课程强调小班教学,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课程介绍
本社会工作硕士课程秉承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心理健康实践方面的专业优势,着重培养学生在精神健康实践方面的专业素质,并结合北师港浸大在大湾区多年实务经验,结合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港浸大两校的心理健康专业实践,强调危机管理和有精神病患的家人支持作专业研习,尤其是适合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工作、家庭服务、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的人士,以及政府官员及企业中人力资源员工等。
招生简章
适合人群
1.政府相关部门官员
2.社会服务及相关专业服务人士:准毕业生、一线社工、督导、社工机构管理人员、非政府组织从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人士、及相关精神健康医务人员等
3.中小学及高等院校老师、特教老师
4.医疗服务专业人士
5.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
6.对精神健康议题有兴趣之人士等
入学资讯
【课程学制】非全日制(两年)
【授课语言】英文
【学位证书】成绩合格者获颁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收费标准
【报名申请费】270元人民币
【学费】140,000元港币(结算方式将以人民币为准)
申请系统开放时间
自2022年12月9日起
?申请咨询?
研究生院招生电话:
0756-3620982
招生咨询邮箱:
msw@uic.edu.cn
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3:30-17:00
(周六、周日和公众假期除外)
申请材料
1.本科期间所有课程成绩单扫描件(含平均学分绩点/满分绩点);
2.持有或即将领取大学认可的社会工作(优先考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类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3.英语语言能力(或水平)要求:非全英文授课院校毕业生英语成绩要求不低于托福74或雅思6分;全英文授课院校毕业生可用相关证明代替(2023-24学年的申请不接受雅思indicator、托福home edition或多邻国成绩);
4.两封有签名的推荐信;
5.个人陈述;
6.一份双面打印的有效身份证扫描件(境外申请者请提供护照扫描件);
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其他注意事项:
上述材料中英文皆可;
即将毕业的本科应届生可提供在读证明。
申请方式
请登录
https://gsadmission.uic.edu.cn
进入研究生课程申请系统,所有申请材料须通过该系统提交,恕不接受邮寄或邮件等其他方式。
来源 | 研究生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