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江苏团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入选Nature研究亮点!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健教授课题组在明朝末年崇祯大旱的气候演化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One Drought and One Volcanic Eruption influenced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Ming Dynasty Mega-drought”为题在2020年8月出版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近日,Nature杂志将该论文遴选为Research Highlights(研究亮点)论文进行了介绍。
明朝崇祯大旱发生于1637-1643年间,是近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之一,导致明末庄稼绝收、经济恶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1644-1911)的建立,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研究基于古气候重建资料和模式模拟数据,首次从内部变率和火山外强迫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究了持续7年之久的崇祯大旱的成因。结果表明,明朝末年的崇祯大旱最初来源于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1637)。之后,在1641年,南菲律宾群岛Parker火山的喷发加剧并延长了这次干旱。重建资料中,崇祯大旱于1641年强度达到最大,与该年热带火山喷发的作用对应。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CESM-LME)以及火山敏感性试验结果均显示,火山喷发与内部变率的线性叠加能够加剧干旱,Parker火山的喷发使得干旱增强并延长了4年,这与重建结果一致。
该项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崇祯大旱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探究内部变率与外部强迫对年代际干旱的共同影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未来加强气候灾害的风险预测和灾害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可凡同学,导师为刘健教授,第一通讯作者为刘健教授团队宁亮教授,第二通讯作者为刘健教授团队密切合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征宇教授。
刘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气候模拟、全球季风演变、极端气候事件、未来气候预估、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
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先进个人奖、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终身会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奖、南京师范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奖等奖项和荣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