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深圳科都考研复试指南,联系导师需注意什么,院校专业该如何回答…

今天,科都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复试过程中如何联系导师,联系导师需要注意的事项,面试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该怎么回答。

联系导师的相关问题;

1. 联系导师的最佳时间?

没有固定的最佳时间,每个时间段联系导师的沟通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初试之前、初试之后、复试线出来后、确定进入复试后都可以联系导师的,一定不要打扰到导师的工作和生活。?

2. 联系之前需要了解导师的情况吗?

这个是必须的。一般来说,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你未来的导师。导师的个人经历、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导师的个人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是否兼有行政职务;学术研究情况是指导师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风格;师生相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这些情况主要从日常教学和师生交往(尤其是节庆日公共活动)中了解。?

3. 如何联系导师呢?

邮件是最好的方式,需要注意邮件的格式。打电话也可以,但要事先准备好谈话的提纲,并注意打电话的礼节。

4. 用邮件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呢?

用邮件联系导师时,首先要特别注意邮件的写作格式和用语。邮件格式正确与否,显示的是你个人的职业素养,用语准确与否显示的是你个人的文化素养。

其次,关于邮件的内容很重要。联系导师主要是告诉导师报考研究生的信心以及决心,其次是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可塑性,再次是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

最后,写邮件时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结构与逻辑性,切记要反复打草稿,直到你梳理清楚所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5. 导师不回我的邮件怎么办?

大部分导师都不会回复邮件。即使你遇到了不回邮件的情况,也不要着急。不回邮件的可能原因很多,而你前面一封高质量的邮件如果已经让导师看过,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会有助于你的成功。

6. 电话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呢?

如果你一定要打电话,可以参照如下的流程:

1)编制与导师电话沟通的内容提纲,包括开场问候语、问题大纲及结束语;

2)如果是手机联系,要先发短信告知,简单介绍自己,并询问他接电话是否方便;

3)得到导师回复确认后,隔 3~5 分钟再拔打,但时间间隔不要过长。如果导师表示现在时间不方便,可以再以短信形式进一步沟通方便的时间,导师确认后,自己再以短信形式回复,表示谨记,会在约定的时间打电话(注意可以表示正式沟通前,会再短信与导师确认一下);

4)如果导师没有回复短信,隔段时间再发,如果还不回,请别再用电话联系;

5)如果是联系导师的办公电话,可以在工作时间拨打。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询问对方是不是 XX 教授(事先了解其正确的职务),如果不了解的话,直接称呼为 XX 老师也可以。得到确认后,简短表明本次电话的意图,并询问导师是不是方便。如果得到肯定回答,则按事先拟好的提纲沟通;如果导师表示不方便,可以约一下时间,表达沟通的意愿。?

7. 与导师沟通什么内容比较合适呢?

沟通的内容一般来说是由你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的,但下面的内容可以做参考。个人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学习情况、毕业学校(非应届生可介绍工作单位与经历)、本科所学过的主要课程、毕业论文题目与要点、曾经阅读过的主要书籍、研究方向和兴趣等。若导师有兴趣,便会增加成功的几率。

8. 我想提前去见导师,能见到么?

去见导师之前,一定要与导师进行沟通确认(建议沟通的时候采取委婉的方式),如果得到确认,即可去见。如果导师表示不方便,则最好不要去见了。?

9. 给导师送礼物就一定能保证被录取吗?

建议同学们还是用自己的个人实力来征服老师,导师们还是喜欢用心在学术上的考生。

10. 联系导师时有哪些忌讳的地方

1)忌讳之一:过分向导师了解某些信息导师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能容忍过分的要求,尤其不要表现得急功近利。

一些初试合格的学生,会通过电话、邮件、乃至导师的同事、熟人来了解复试的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等。绝大多数导师对此是反感的,因为这不利于了解考生的正确情况、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不但不会泄露复试内容,反而对这些考生会有一些抵触反感情绪。

2)忌讳之二:过于频繁地联系导师虽然考生确实有必要与导师联系,但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频率。如果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可能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忌讳之三:询问毕业后就业问题,就业是学生的大事,但不是导师的头等大事。作为导师,更关心考生对学术的追求,因为他们是知识传授者而非工作介绍者。不要因为一个不是现在的问题,让导师对你失去兴趣。

4)忌讳之四:探听导师隐私并让导师知晓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了解的信息详情可以参照上文所述,注意进行适度的了解即可。了解导师的个人情况,主要是为了能够清晰明确的“投其所好”,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

5)忌讳之五: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院校专业选择问题的回答技巧;

1. 复试中,专业课到底考哪方面的内容?

建议考生在复习中,结合报考院校指定的招生简章进行备考。根据指定的参考书进行专业课复习,如果有复试新的参考书目,以最新的参考书目为主,如果没有,可以咨询往届考生,或者以初试的参考书目为主。

2. 专业面试会问到哪些内容?

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是面试的重中之重,另外如果复习时间充裕,可以适当阅读招生院校以及心仪导师出版的专著、文章,以及本专业的核心期刊。?

3. 专业面试会问一些热点的话题吗?

大部分的院校会在复试面试时问到专业热点、行业热点等问题。积极准备很有必要。这类问题一方面是考察你对专业情况是否了解,另一方面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我的专业很差,导师会不会为难我?

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压力型问题,但不是为了为难考生而设置的,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抗压能力,从而择优录取。当然摆正心态,认真准备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5. 本校的学生会有优势吗?

本校生在学校和导师的熟悉度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但研究生考试是公平、公正的考试,初试和复试都有一套科学、严格的录取流程,因此无论本校生还是外校生,只要初试成绩优秀,复试表现突出都会被录取的,所以考生们还是要保证阳光心态,积极备考。

6. 跨专业考试,受歧视?

这也是无稽之谈,关键是看考生的综合素质,有些专业的导师甚至更喜欢跨专业的考生,多专业元素结合更利于研究生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7. 你对目标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什么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建议:

1)切实了解你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

2)了解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的情况,最好进行相关比较;

3)阅读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对整个行业研究有个大致了解。

8. 如何在复试面试中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

复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考察。无论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考生,在面对专业课问题的提问时(具体形式可能是口述或者笔写)要有意识体现自己思路的独创性,因为导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其学术习惯很自然地会促使他们愿意多方听取新颖思路和独创见解,并乐意招纳具备创新开拓精神的学生。考生在提出自己个人见解时,态度要谦虚谨慎,不妨可先简要陈述对该问题的一般性见解,然后在对此肯定的基础上再详细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如果是对此专业没有独到的思路,可以中规中矩的回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只会给导师增加不良印象。

9. 请你简单说说你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这需要你简要的概括一下你的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只是在让你做概括题。建议做如下的准备:

1)500 字左右的概括内容;

2)可以适当显示你的研究能力(可以谈谈你在写论文时的研究方法);

3)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考生,可以适当结合本科的学习与研究,谈谈本科专业学习对所报专业研究的支持与帮助。

建议:精心准备这部分内容,要清晰明了。

10. 你在本科期间有论文发表吗?

尤其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来说,可能是必须的,因此对于论文和著作这方面,也是有必要准备的。建议:有论文和著作的,可以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没有的话,实话实说就可以了。如果评委追问有什么研究兴趣,则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设想具体描述一下。

如果有以上问题需解决或不了解,随时欢迎拨打科都考研电话咨询沟通或进科都网站留言,科都复试全能型辅导班全心为你保驾护航,一战成硕!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