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五财一贸的前世今生!这类财经院校真的很牛!_腾讯新闻
一直以来,财经类院校一直深受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和喜爱。尽管遭遇过08年次贷危机,很多实业公司缩减经营规模,甚至倒闭破产,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不可避免的被金融海啸肆虐。
近年来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冲击,金融机构的生意不如往年如意,但大家对报考财经类院校的热情依然不减。看阵势还会一直热下去,毕竟美国的商科(大致相当于财经类)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财经学科自身趣味十足,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它告诉你钱袋里漏出的一枚钢镚如何导致金融海啸;告诉你一支铅笔的专业生产如何造就经济奇迹……在这里,我们同处“看不见的手”的世界。
我们分享“帕累托最优”的梦想。我们在这里感受经管之美;我们将通过博弈论感知人性的奥秘、了解真实的世界;通过政经领略财富分配的“天机”;通过发展经济学去探索“国富国穷”的寻宝之路,搜寻经济学失落的“圣杯”。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会计、金融、保险、国际商务、资产评估等重视实务的专硕获得基本的工作技巧……你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财经学科受众面广
专硕数学门槛低,文理科都能跨考;学硕中的经济学、管理学吸引了大批具备数学优势的理工生跨考。
经管硕士就业单位体面,一般都是去银行、基金或者大公司的证券投资部门工作
金融机构的收入跟经济表现一样有周期性,要是能去大的券商资管基金的投行项目承做,投资研究、财务分析等核心岗位,往死里干都值。
混到一定高度可能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未来说不定哪天一笔高额奖金从天而降,砸到自己头上。
而在其他岗位也不用呆在工地风里来雨里去的,或者为代码消得人憔悴。想想工作的时候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生活岂不美哉!
财经类大学有很强的金融口就业规模优势
既然整个大学基本全是财经相关学科,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招聘成本,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对的人,会一堆一堆的去财经大学招人,一车一车的把毕业生拖走。
我国本科层次以上的财经类大学有50多所,在众多财经类院校中,以“财经”二字打头的最引人注目。
这类院校的特点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挑大梁,兼顾法律、计算机、文学、外语等学科。
而原由财政部主管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西南财经大学以及原由对外贸易部主管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这50多所财经类院校中的尖子生。
在这些尖子生中里,“居庙堂之高”的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对外经贸以及“处江湖之远”的中南财经政法、西南财经、东北财经又是“零班”里的尖子生。
我们统称这些零班里的尖子生为“五财一贸”。
1952年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院校大调整,依据苏联模式,中国建立了财经、政法、外语、医学、农业等专门院校。
同时对原有的综合院校进行了拆分,综合院校统一拆分为文理科院校和工科院校。五财一贸粉末登场。70年话财经大学,苍生变化几人知,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五财一贸。
中央财经大学
巍巍学府,国之上庠。与国同体,构筑复兴基础,经世致用,培育强国栋梁。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共和国经济人才的摇篮,中央财经大学数易其名,几度分合,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由中央税务学院到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到1996年定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诞生于新中国成立的新纪元,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大量财税人才来充实旧体制下的财税系统,建立新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39天后,中央税务学院应时顺势而生。在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中,原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统一划归中央税务学校组建中央财经学院。
彼时的中央财经学院可谓泰斗云集。上世纪60至70年代停办。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复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999年,江主席为该校50周年校庆题词:“努力办好中央财经大学,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管理人才”。
2000年划归教育部后学校能够自主发展办学体系,随着2000年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经济迅速赶上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迅速提升。
2005年进入211工程,2006年12月入选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并于同年建立“三院一中心”,迅速引进一批海内外知名院校博士,学校科研成果迅速跃居一流。2012年取得了财经类院校中唯一一个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2017年9月被列入国家双一流计划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包含了十几个学科的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是唯一入选建设该学科且非自定的财经高校(其余两所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龙有触天之才,马有腾越四方之志,中央财大“龙马担乾坤”的校徽彰显了中财气势之恢宏,影响之广阔,知名校友遍布党政及金融市场。
2019年10月中财校庆为国育才70载之际,四位前财政部长及原央行行长戴相龙、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齐聚一堂。
中财就读,中央财大是你的学术天堂。中央财大共有两个校区,学院南路校区和沙河新校区。老校区交通便利,与金融街比邻,出行实习都非常方便。
园林风的新校区环境优美,群芳烂漫。南路校区经常召唤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走进中财,沙河校区的驰望楼在许多学子眼中是最接近天堂的图书馆。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国企及金融系统。具体包括券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咨询公司、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大型金融机构。
金融系统中的大多数人从事财务分析、行业研究、大数据、量化交易、投行项目承做、财富管理、基金经理等工作。
但更多的中财硕士毕业后会偏好国企、央企等单位,或通过国考、选调生的形式进入公务员队伍,这是中财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传统,中财在四大和外企的竞争力可能相对略逊一筹,但中财人在各大央企、国企、银行里多年积累了良好口碑,在北京金融街校友资源全国第一。
考入中财,你将得到数不胜数的校友内推机会,各级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大央企、国企、银行、知名企业乐于看到你的简历。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上财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
1921年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此后相继易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
上世纪50年代初,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大同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光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财经系科相继并入学校,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遂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财经高等学府,名士云集,群贤毕至。
1960年定名上海财经学院,1972年4月,受十年时期波及,上财历经磨难,教职工陆续调往复旦大学等高校。1978年上海财经学院重生。1985年9月17日,财政部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当时国家以上海为经济中心,一切支持上海经济建设,上财在这段时间发展无疑最迅速,取得了第一批博士点、一级学科,并且第一批进入211工程,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1997年,江主席为学校80周年校庆题词:“面向21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2007年,上财进入“985经济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3年牵头建立上海自贸区,2017年入选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一个世纪以来,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为己任的上海财经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百年风雨,不改初心,作育英才,经世济国。
作为中国最早开办商学教育的高等学府,上海财经大学在百年办学实践中,注重将企业家精神的塑造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承厚德博学之志,传经济匡时之魂,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上财毕业生题词“经济匡时”,寄望上财学子胸怀祖国、志存高远、服务于国家、奉献于时代、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
上财就读,上财生源质量仅次于“清北华五人”,上财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学科高校”,连续多年在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中名列榜首。
在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持续保持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经济学国际一流期刊上的中国高校发文数量长年位居第一,其他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文数量也遥遥领先。
在”文、理、商、法、工“领域都有世界一流潜力学科,正在发展成为一所小型的高精尖的“文、理、商、法、工”均衡发展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很多专业都有“读硕士,送博士”的硕博连读传统,上财的学术高度体现在博士生培养,只有读完硕博阶段,才能对上财的学术水准有准确、完整的认识和体验,否则,就如古诗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财就业,上财有“金融家和企业家的摇篮”之美誉。2018年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毕业院校排名,上财名列第一。
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行业内基金经理名校毕业情况来看,上财居于第四,仅次于复旦大学。
上财是顶尖律所和国际投行的target school。上财硕士毕业生最集中的前五大行业是:银行、证券、房地产、资产管理,从事管理培训生、投资银行类、分析师等工作。
在机构投资者毕业院校统计、证券分析师毕业院校统计、国际咨询公司中国地区员工毕业院校统计、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者毕业院校统计中,上财均排在前五名。
上财毕业生薪酬遥遥领先国内其他高校,而且上财是全国所有高校里面,在统计毕业生薪酬的时候,唯一一家采用全面统计(而非抽样统计)的学校。
抽样统计=注水,所以上财的毕业生薪酬是实打实的。上财在上海滩金融界的江山几乎就是由上财校友前辈打出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国际集团、上投摩根基金等等诸多机构的筹建人、首任一把手全部都是上财校友;迄今为止,上海证券交易所历任六位理事长中,有四位是上财校友。
目前在任的也有贵州省省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中国中信集团总经理、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兼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主席、招商银行行长、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以及数不清的政学商界杰出校友等等。时任校长谈敏教授曾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根在上海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始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开设的高级商业干部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合并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学院及上海财经学院的外贸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成立。
在当时实力应该相对弱小。但由于世界主要国家对新中国的阻扰,对外贸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1960年被定为全国唯一一所财经、外语、外贸类的重点大学。
十年阵痛期过后,走出去的东风吹向外贸,同上海财经大学一样,对外贸易学院在这段时间得以较快速度的发展,对外贸易又占据最大市场份额,1978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原由对外贸易部和北京市双重领导,改由对外贸易部直接领导。
198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7年,进入“211工程”。2000年,中国金融学院与一墙之隔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并划归教育部主管,极大地壮大了外经贸的学科实力。
2001年中国入世,国际贸易成了21世纪初最热门的专业,外经贸走进了最辉煌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强势崛起,锋芒毕露,中美关系逐渐滑入到“修昔底德陷阱”。贸易战打打停停,外资纷纷撤回,外企兵败如山倒。外经贸的用武之地有所缩减,不过实力依然雄厚,财经学院的翘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国际化的教学……招牌专业是国际经济贸易学科,该学科在国内堪称领尖。是我国第一国贸专业的博士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克利曾经这样评价对外经贸大学:在对外经贸大学,你能感受到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
贸大对职业培养非常重视,不仅经常举办职业经验分享、模拟面试、职场礼仪培训等提升职场素养的活动,还对应届生举办专业职业测评、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等等。实习招聘会、双选会更是每年的重头戏。
贸大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高。基本上都在一线城市,行业主要是金融系统、跨国公司、大型国企,每年也会有一部分毕业生去到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当之无愧是整个西部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基地,但西财的势力范围绝不仅仅只限于西部地区,其辐射范围涵盖整个中南和华南地区,尤其是缺乏财经人才的珠三角区域。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抗战爆发后,从黄浦江畔一路踏歌西行,“落户”成都,并于1978年更名为四川财经学院。
当时云集了中西南地区经济类所有实力,并吸收了大量抗战实际遗留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学家,例如董寅初、邓拓等。1979年,四川财院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从而开始了它的“疯狂发育”期,一所以金融为王牌的巍巍学府傲立而起。
在西南财大90余载的壮丽诗篇中,有过胡适、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等大师的声音,也留下了谢霖、陈豹隐、汤象龙、刘诗白等著名经济学家的卓越风采。历来有“央行院校出高管,财政部院校出高官,综合院校出高职,省属院校本地化”的说法。
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着银行业的主导地位,西财自然拥有先天优势,无论就业,还是金融学科交流,都与银行有割不断的联系,划归教育部后关系依旧。
中信、招商、光大、北京银行的历任行长里都有西财人的身影。“处江湖之远不忘忧其君”的西财也走出过不少证监会、国家审计署等中央财经系统的大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政政法大学始于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
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法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在十年的肃杀气氛中,高等教育园地一片凋零。
学校被缩编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是当时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一所半”中的“半所”。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剩下的教职员工坚守财经教育阵地,并尽力保存政法专业的师资力量。1978年元月,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恢复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成为十年时期后最早恢复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的高等学校之一。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主体部分为基础另辟新区,恢复并重建中南政法学院。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同根同源的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直属国家教育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并赶上了211工程的末班车。
合并后学科广度得以提升生并获得了一个法学类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法开了“财政政法大学”校名的先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后,同属于“中原”地区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也出生了。
财经政法不分家是我国财经院校的特色之一,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央财、上财、外经贸都开设有相当数量的法学专业,但大家千万别以为这三所学校的法学专业都是“边缘角色”,恰恰相反,它们都是优势专业,就业也不逊色于法大。
任何一个不甘于“自生自灭”的公司都需要大量法律毕业生去解决法务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的毕业生在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发展最为集中,其次为华东地区,另外集中在一线城市,如上海和北京。一般去往珠三角那边,最近几年武汉有一个百万武汉大学生留汉计划,让许多人留在武汉,在华中地区的影响不容小觑。
中南财经政法也是四大和华为等公司的target school,再看金融界最高端的证券投资从业人员的校友结构,人大有5600名毕业生混迹投资界,北大5500人,复旦5450人,上财5400人,武大4500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100人,浙大4050人,南开3850人,厦大3850人,西南财大3800人,以上,谓之“十大高产院校”。
如果你认为学校规模有大小,只看绝对数不科学,那就来看看成材率指标。
如果你认为学校规模有大小,只看绝对数不科学,那就来看成材率指标。人大第三,复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开、西财、北大、东北财大、清华紧随其后。
可见中南财经政法的学生基数比较大,金融行业校友比较多,虽然不能说中南财经的学生去投行有多大优势,但基本上达到投行的招聘要求(知名财经院校/211/硕士)。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坐落在被誉为北方香港的大连。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急剧扩张,一步步蚕食中国领土,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得逞后,日本人在辽宁营口设立一系列学堂。
1946年至1950年代,东北人民政府改造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接收旧高校,组建新高校,先后创办了东北银行专门学校(1946)、东北商业专门学校(1948)、东北财政专门学校(1950)、东北计划统计学院(1951)和东北合作专门学校(1951)五所财经院校。
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与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
1959年,并入辽宁大学的原东北财经学院的计划统计系与财政信贷系迁至大连,与位于大连的辽宁商学院合并,成立辽宁财经学院。
辽宁财经学院是五财一贸中唯一未受十年时期冲击的高校,因当时东北属于国家特殊照顾及重点建设的区域得以在保留大多数专业的情况下继续招生。为北京的人大、央财、外经贸三校保存师资,这既提高了东财的地位,也很好的保护了那些学校的财经类人才。
在整个北方地区与
此三校关系密切,互动频繁。十年时期基本上除了长江以南有上海财经因为成立较早地位较好以外,在长江以北是财经第一高校。
1979年辽宁财经学院划归国家财政部领导,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地区三省一共三所主要的财经院校,原商业部的哈尔滨商业学院,原税务总局的长春税务学院,原财政部的辽宁财经学院,以及财经实力较强的省属211辽宁大学,更名后只有辽财冠以东北之名。
东北财大相对来说是五财一贸“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但依然是财经高校大本营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一直有很浓厚的国家背景。
当年财政系,即现在的财政税务学院学生毕业直接分配财政部,这就导致了东财大多是出高级官员。那些官员最后也安插到各个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真正去往市场的人其实不多。
东财在全国财经高校几乎全军覆没的十年期间为人大央财等院校保存有生力量,所以人们常说的北方财经系领导半出东财。
东财生源质量优越,高考分数线碾压本省两所985,各省高考投档线都表现的不是985,胜似985。
从教育部学科评估成绩来看,东财财经学科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财经、中央财经和西南财经。
国家重点学科数上来看,仅低于中央财经、中南财经和西南财经博士点数量上来看,仅低于中南财经和上海财经。
东财是非211院校里的无冕之王,稍有常识的HR和单位领导都会识货,而不识货的单位也没必要去。但凡在金融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招聘条件一般会写“985,211高校以及东北财经大学”或者“985,211高校以及全国重点财经大学”,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会因为非211而就业受限。
70年财经事,今朝道不完。总之,为了升职加薪,当上基金经理,出任财务总监,迎娶白富美,出嫁高富帅,考入五财一贸助你在走向人生巅峰的路上事半功倍!
END
本
往期推荐
考生关注!18种升学途径!选择得好,高考等于多考20分
家庭条件一般的考生可着重考虑这五个专业,本科易就业,要么工资高,要么有编制
高一第一个月很重要!90%高中生都会忽视,家长转给孩子
考研的同学请注意两大变化,专硕增加,非全日制增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