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中老联合考古队探索青铜冶炼遗址奥秘 结下“深厚情谊”

??排雷、排爆,躲避野生大象、严防致命蚊虫……这些险象环生的情景,都是中老联合考古队曾经直面的问题。在老挝沙湾拿吉省Sepon矿区青铜冶炼遗址群,他们甚至在现场挖出了炸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称,“正是因为共同经历了这些,我们和老挝同行结下了‘革命友谊’。”

2014年、201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老挝国家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并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老挝沙湾拿吉省sepon矿区及其附近村寨进行短期考察和试掘。2018年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与老挝国家遗产局考古处合作,在Sepon矿区选点发掘,并出土了包括青铜斧、铜锭和大量的陶坩埚等器物。

图为现场发掘的遗物 蒋志龙供图

“长期以来,Sepon的考古发现不被外界所知,其在古代青铜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被掩埋。”蒋志龙介绍,Sepon矿区遗址是一个集铜矿开采、冶炼和铸造为一体的矿冶遗址群。在东南亚的三个古代矿产中心中(两个在泰国),Sepon是规模最大,开采时间最长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当地采集的各类文物达6000余件。

有意思的是,在Sepon矿区遗址出土的铜鼓、铜釜、铜戈等在形制上与云南“古滇国”的青铜器相同或者相似,这让中老双方研究人员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老挝缺乏专业考古人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Sepon矿区遗址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保护。

为此,老挝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合作,成立联合考古队。双方共同参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研究成果共享,发掘出土的文物则全部留归老挝。这样的合作模式得到老方肯定,蒋志龙坦言,“目前,老挝信息、文化和旅游部仅允许中国在此开展田野考古工作。”

图为工作人员在现场排雷 蒋志龙供图

2019年11月至12月,中老双方继续对Sepon矿区的Thengkham East遗址进行发掘。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蒋志龙依旧感到激动,也有点后怕。Sepon矿区属于雷区,要先对现场进行排雷、排爆,才能进行发掘工作。有一次,虽然事先已经进行了排查,还是在发掘时挖出一枚炸弹,幸运的是炸弹没

有爆炸。此外,由于地处野外密林,考古队在调查时还要躲避野生亚洲象、严防致命蚊虫,堪称惊险。

图为考古队发现的炸弹 蒋志龙供图

经过近1个月的艰苦工作,共发掘出土各类遗物600件,首次出土了有明确层位关系的出土物,为考古学家建立遗址的年代框架、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其人类行为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也使老挝同行了解了寻找遗址和发掘遗址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满足于采集,不管其他。

中方的实干和精神面貌给老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殷切希望中方继续帮助他们并为他们培养更多专门人才。为此,作为中方合作单位之一的四川大学,为老挝年轻一代考古工作者设立奖学金,使其可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已有数名年轻人学成归国,继续在当地开展考古工作。

“云南和老挝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往起来本就比较亲近。”蒋志龙说,加之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共同经历了野外考古的艰辛,双方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年轻人更是打成一片,像兄弟姐妹一样。

目前,中老双方共同署名的学术报告初稿已经完成,修订后将在相关学术期刊发布,初步揭示Sepon矿区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征及其价值。下一步,中老双方将继续对Sepon矿区的遗址以及感兴趣的项目开展合作。(完)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