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喜剧
答: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古希腊农民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表演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这意味着喜剧是通过描写人的缺点和性格缺陷来激发或通过共鸣来满足人欢乐的需要。此外,喜剧的讽刺功能常常使它成为尖锐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武器。喜剧本身在长期发展中有很多变化或变种,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2.连台本戏
答:连台本戏是戏曲编剧与表演的一种特殊形态,即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演出具有独立性,类似于电视连续剧。北宋末年,汴京中元节有连演七天的《目连救母杂剧》;清宫大戏如《升平宝筏》《鼎峙春秋》等都是长达240出的长篇大戏;近代,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的“新舞台”,以及欧阳予倩、周信芳等,都曾编演过连台本戏。20世纪初年上海流行连台本戏,如《西游记》《封神榜》《狸猫换太子》等,少者几本连演数日,多者几十本连演数月。剧情连贯,有文有武,通俗易懂,多用机关布景,但是也夹杂一些荒诞的内容和庸俗的噱头。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近年有整理演出者。
3.新浪潮
答:“新浪潮”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理论核心是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有以下特征:①制片技术与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导演中心制;②确立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③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作出贡献,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出现了戈达尔的“跳接”,影响重大。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新浪潮”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60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4.社会问题剧
答: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作的揭露社会问题的戏剧。通过人物的论争,这些戏剧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婚姻、道德、法律、妇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自私自利的丑恶本性以及婚姻的不合理现象。虽然剧作家没有在结尾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所涉及问题的重大,剧中人物思想的尖锐对立,这些戏剧呈现出浓厚的探索精神和犀利的批判色彩。通过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将戏剧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扩展到戏剧领域,冲击了当时西方舞台上流行的虚幻庸俗的戏剧,指明了戏剧发展的新方向,推进了现代戏剧的革新。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魔》《人民公敌》等。
5.现代芭蕾
答:现代芭蕾舞是一种流行的舞蹈形式。现在的人们对古典芭蕾舞与现代芭蕾舞的认识,一般都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潮流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的,在此之前的芭蕾都是遵循芭蕾原有的城市规范也风格特征,都认为是古典芭蕾。而现在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在选择题材上就和以往的芭蕾有一些区别,并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从其他类似的舞蹈种类当中吸取或者借鉴了舞蹈词语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区别古典芭蕾的风格,这就是现代芭蕾。
6.环境艺术
答:环境艺术又称环境设计,是指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也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
征,还具有科学、技术特征。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围。
7.东海黄公
答:东海黄公是指汉代起于长安附近的“三辅”民间百戏节目。表现的是东海黄公因酗酒而法术失灵被咬死的故事。东海黄公能制服蛇虎,但老年酗酒,法术失灵。东海有白虎出现,黄公前去灭虎,结果被虎咬死。这个节目以两个角色表现矛盾冲突,故事完整。人物有红缯束发的特定装扮,台词为祈祷,道具是赤金刀。同时有“立兴云雾,坐成山河”的虚拟表演。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雏形。
8.踏摇娘
答:踏摇娘又作“踏谣娘”,是唐代最有影响的著名民间乐舞之一,源于北齐河朔民间,后进入宫廷。表现苏某酗酒,酒醉后殴打妻子,苏妻貌美善歌,挨打后将满腹委屈向邻里倾诉。苏妻哭诉时,且步且歌,不断摇动身体,故谓之“踏摇娘”。踏摇娘最初的表演是男扮女装,有帮腔“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这一节目有故事,有人物装扮,有歌唱,有舞蹈,有帮腔,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作歌舞戏。
9.大面
答:大面指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称“兰陵王”“代面”。唐《教坊记》记载,北齐时兰陵王长恭,勇武过人,但是容貌俊秀,不足以威慑敌人,就戴上木雕的狰狞面具出战,常常获胜。北齐人将此事编为舞蹈,配以歌曲,称《兰陵王入阵曲》。表演时,扮兰陵王者,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
10.意境
答: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于唐代。
11.临川四梦
答: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
先生的别号。汤显祖的一位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应该说,这个评论颇有见地。临川四梦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12.南戏
相关试题:温州杂剧
答: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戏文”等,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北宋与南宋之交,温州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其故事来源于民间说唱,可以表现复杂的情节。其曲调是民间流行的唐宋词曲调和村坊小曲、里巷歌谣等,不协宫调,随口可歌。其首创剧目是《赵贞女》《王魁》。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南宋末年,温州杂剧已传播到京城临安和福建、江西等地。从南宋以至元代,南戏是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品种,出现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著名剧作。元代末年,瑞安人高则诚在民间流传的《赵贞女》戏文的基础上,整理写定了南戏杰作《琵琶记》。南戏剧本今知有二百余种,多已散失。
13.悲剧
答: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起源于古希腊,由酒神祭祀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特征是:深刻的戏剧冲突,主人公进行斗争,历经磨难最后牺牲毁灭,悲剧行动发展对主人公造成悲惨结果,对主人公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伦理审美价值和理想给以肯定。悲剧代表作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14.古装新戏
答:古装新戏是指由梅兰芳首创演出的一种旦角穿古装并以歌舞为主的京剧剧目。古装新戏是在改良思潮影响下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头面服饰和舞台角色进行了改良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梅兰芳在他陆续演出的新戏如《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剧中,进一步发展了古装新戏在艺术革新方面的特色,同时其他一些旦行著名演员如冯子如、欧阳予倩等进行了类似的革新实践。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旦脚行当艺术的表现力起到了丰富和提高的作用。
15.宋元四大南戏
相关试题:四大南戏
答:宋元四大南戏是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兴起于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也是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著名剧目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