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上海女研究生洗手间自缢 畸形的孝道,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元元的父亲在她6岁时便去世了,她们一家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很贫穷的环境中,但是姐弟俩都非常的争气地考上了有名的大学,姐姐杨元元是在上海海事大学读研究生,弟弟杨平平则是在北京大学读博士。

两个子女都这么的有能力,杨元元也应该会实现父亲对她的期望——成为有钱人。

杨元元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却被她有着极度控制欲的母亲所打破了。

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望瑞玲一个人抚养他们长大,家里的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在父亲去世以后更是雪上加霜。

望瑞玲吃了不少的苦,但好在是含辛茹苦地将他们两个好好的抚养长大了。

而母亲付出的这一切也被杨元元看在眼里,她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图源网络

高考填报志愿时,杨元元本想去大连海事大学就读法律专业,但是望瑞玲觉得大连太远了,并且认为学法律挣不了几个钱,不如就读本市的武汉大学,还能离自己近一点。

杨元元心想,武汉大学也是非常好的大学,更何况都是学习知识,在哪里都是学,所以杨元元顺从了母亲,于是便填报了武汉大学的经济学系。

记者了解到,杨元元在学校也是非常积极阳光向上的一个女孩子,她学习非常的努力,不仅当了学生干部,还入了党,并且交到了不少的好朋友。

图源网络

本来所有的一切都在一步一步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可是意外很快就来了。

望瑞玲突然来到了杨元元的宿舍要求和杨元元同住,这让杨元元是为难的,但是因为“孝顺”母亲,杨元元选择了向学校申请让母亲与自己同住一起。

因为杨元元在学校的表现很优异,所以校方和她的室友也默许了这种相处模式。就这样,杨元元和望瑞玲两个人就一同挤在一张只有1.2米的床上共同生活了两年。

图源网络

但是这种相处模式,也无形之中在慢慢改变杨元元的性格以及内心。

在记者采访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时,也向望瑞玲提出了疑问:“她曾经考上过两个小城市的公务员,最后为什么没有去?”

望瑞玲回答说的:“干嘛要到小城市去当公务员?在武大扫马路也不要回去工作。”

一个正常人看到这段采访都是匪夷所思的。

图源网络

虽然是在小城市,可公务员的发展却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她的母亲没考虑过这些,也没想过什么才是为了杨元元真正的好。

在自己的选择被否决后,杨元元仍然选择顺从母亲。

即便是西北大学向杨元元抛出橄榄枝后,竟然也被望瑞玲一口否决,用的还是之前的说辞“距离太远”之类的话语,我们不知道杨元元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杨元元的又一次妥协。

通俗点说也就是:望瑞玲的想法,也就是杨元元的想法。

图源网络

所以在母亲望瑞玲提出想要杨元元去上海时,杨元元也是满口答应。在杨元元考上上海海事大学时,望瑞玲又一次提出了要和杨元元一同去上海,杨元元并未拒绝。

可在这之前,杨平平也想过要把望瑞玲接到北京去由自己照顾,但是却被望瑞玲拒绝了。明明不是只有依靠杨元元这一个选择,望瑞玲却像一个寄生虫一样依附在杨元元的身上。

孩子身上的脐带在出生时已经被剪刀剪掉,但望瑞玲心理上的脐带却依然紧紧地束缚着杨元元。

望瑞玲

但是这时候的杨元元也已经完全把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献给了母亲。

来到了上海海事大学后,望瑞玲仍然要与杨元元同吃同住,但这一次的学校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同意。

但宿管阿姨同情他们的遭遇,帮助杨元元和她的母亲找到了一个便宜的出租屋。加上杨元元每个月能拿到三百元的补助,倒也勉强能够支付租金。

但她的母亲望瑞玲却不满足,还是认为出租屋的价钱太贵了,一直想的就是节省节省再节省,这让杨元元的心里更加不是

滋味,破天荒的哭了出来。

望瑞玲

她觉得是因为自己没能力、没本事、没出息,才让母亲沦落至此。她甚至每天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才导致母亲现在不能过上好日子。

望瑞玲曾告诉杨元元:“你们没有享到我的福,我还得跟着你,拖着你。”

这说明望瑞玲知道杨元元很孝顺,但即便是这样,她仍然没有改变自己,依然像一条寄生虫一样依附于女儿。

她不仅影响了杨元元的正常生活,还要干涉她人生,最后使得杨元元不堪重负,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望瑞玲

没有人知道望瑞玲在最后是否醒悟。

若非因为愧疚和自责,杨元元最后也不会轻易地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吧!

因为杨元元见过母亲为自己付出的模样,所以她想要孝顺母亲以此来弥补母亲,但她用孝顺捆绑了自己的自由,这种方法真的是对的吗?母亲难道就没有错么?

是绝望也是重生

杨元元是在寝室洗手间选择自缢的,寝室洗手间的位置不宽敞,想要自缢也相当困难,甚至随时都可以站起来避免这场悲剧,但是她却一心求死。

图源网络

勒死杨元元的不是绳子,而是这些年来望瑞玲变态的控制欲。

在自缢之前,杨元元并没有怪罪母亲插手自己的生活,也没有怪罪母亲一直与自己同吃同住,更没有怪罪母亲改变了她的人生。

杨元元在意的,只是自己没能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还让年迈的母亲一直跟着自己东奔西跑,而她想的也只是对母亲的亏欠和自责罢了。

图源网络

即使在自缢后,杨元元也给母亲想好了后路,她给学校写了一封申请书。但并不是为了向学校索要金钱,而是为了让母亲有一个住的地方。

但杨元元的悲剧可以说全部都是望瑞玲造成的,可是杨元元不仅没有怪罪于母亲,还把所有的错揽在了自己身上,最后心理压力过大,承受不住而选择自缢。

她也许曾经想过,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才使她一直过不上好的生活,但在一次次

的被现实打败后,她绝望了。

图源网络

大概,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杨元元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可是,杨元元却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死后母亲并没有任何的悲痛,而是执着于向学校索要35万元的赔偿金。

而这些赔偿金竟然都是为了用来帮自己的儿子杨平平置办房产。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望瑞玲竟然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她不曾反省过是自己对杨元元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图源网络

并且,望瑞玲在事后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但她只是想通过电视台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人们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后,无一不为杨元元感到惋惜,但也为她感到庆幸。

惋惜的是,她明明那么优秀,还有着大好的前程。不仅如此,她甚至收到了许多的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却逐一被母亲扼杀在了摇篮中。

庆幸的是,杨元元再也不用因为母亲望瑞玲而活;也不用整日因为与母亲同吃同住而困扰;更不用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对母亲有所亏欠。

图源网络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呢?”这句话是杨元元最后的感叹。

她似乎在说,如果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她的命运还是如此的坎坷?如果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不能带给她更好的生活呢?如果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她生不能由她自己做主呢?

在这次事件当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关于她弟弟杨平平的消息。

图源网络

我们只是知道,杨平平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平平淡淡,从未有过什么坎坷。可杨元元的名字却没有让她成为一个有钱人,反而更加的坎坷了。

杨平平非常有出息地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母亲望瑞玲并未阻止杨平平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反而是去要求自己的女儿不能去很远的地方读书。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老一辈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总是认为女儿就应该留在家里照顾弟弟。

图源网络

可是,弟弟却并没有为姐姐发声,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杨元元是难得的优秀的寒门弟子,为了杨元元,学校可以同意母亲与她同住宿舍里。小到小县城的公务员,大到211的名校为杨元元抛出橄榄枝。即使到了三十岁,也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

而这么难得的一个人才,却选择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人不为杨元元感到痛心和惋惜。

图源网络

如果重来一次,她应该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吧。她也许再也不会被母亲捆绑,被束缚,被操控着一切。

杨平平和杨元元诞生在同一个家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杨平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而杨元元却因为“孝顺”把自己捆绑和束缚住。

杨平平如此成功的人生,全都建立在了杨元元的痛苦之上。

图源网络

他没有与母亲一起同吃同住的烦恼,他也没有给母亲租房子的压力,他更没有无法抉择人生的痛苦。他是幸福的。

望瑞玲与杨元元同吃同住的原因,正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想要照顾她,望瑞玲不想给儿子杨平平任何的压力。

而学费钱也是杨元元辛苦打工为弟弟杨平平挣出来的,他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呢,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请不要让任何的因素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也不要让任何的人变成你命运路上的绊脚石。

图源网络

记者曾问过望瑞玲:“为什么不自食其力?而一定要依赖女儿生活?”

虽然,她最后也没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她是为了不给儿子增加负担,也已经习惯依附在女儿的身上了。

可是,她却给自己的女儿造成了莫大的压力,使得杨元元最后彻底崩溃。所以她才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发出感叹:“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这篇新闻报道出来后,人们对望瑞玲的态度,由怜悯开始逐渐变为了愤怒,并且在社会上掀起了很大的舆论。

图源网络

母爱是无私的,但对于她来说,这种无私也只体现在了杨平平身上。望瑞玲对杨元元控制欲无疑是警醒了更多的人。

我们只希望,发生在杨元元身上的悲剧,不会在他人身上重演。

每一位父母都要正确地去看待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子女并不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