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建筑考研解读园林之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山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诚占我国园林史上重要之一页。”——陈从周

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园林面积不大,仅0.1公顷。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

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

△环秀山庄平面图

「整体布局」

环秀山庄狭长的空间采取简洁的「前厅后园」式布局。前厅由南部三进院落构成,建筑体量相对较大。从南面开始,分别是「有榖堂」、庭园、四面厅。四面厅为三开间,宽度10多米,四周是回廊,视线通透,可向北观赏大假山。是整个园林在南面的「立基」。它的北面有用栏杆围成的临水大平台。

「后园」山水区由大型池山和园林建筑构成。池山即《园冶》里所谓「池上理山」,计成认为「池上理山」是所有园林中的第一妙景。

山水区的景色可以用山中一个亭的名称来概括,叫「半潭秋水一房山」,表明假山占了主要的部分,并被半潭池水包围。

「布局特点」

环秀山庄的整体布局特点为刚柔并济,得体合宜。

一、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超过全园一半。

二、收缩水面,使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涧,峡谷渗入山体各部分。

△环秀山庄假山平面图

「假山」

环秀山庄的造园艺术特征,首先最突出的是它的假山堆叠,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假山是由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主假山构造设计密切服务于它的空间设计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是一种“如画”设计。

「具体分析」

“如游观山,入画观山,如画观山,如画掇山。咫尺山林,师法自然。延绵地势,视觉地形”。

以此去赏析整体园林,“延绵地势”纵观环秀山庄整体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高走,山体逐渐高升。

地形视觉:主次分明,根据生态边缘效应和实践观察经验,边界信息含量是最多的。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与其他元素的交界面。轮廓控制成为地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关键要素之一。

地形、建筑、植物所形成的界面。主山:主体位置,主山突出,周围低矮,小山头簇拥。主峰:西南角,四周绕三个次峰,呈拱月之势。前景山:轮廓主次关系,高低错落。底面边界:与水相交,进让错落,相映成趣。

△环秀山庄剖面图

再换个视角,由东南向西南观看,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剖面图最直观感受到平地视觉

“咫尺山林” ,戈裕良运石似笔,挥洒自如,法备多端,奇创了“湖石钩带法”。计成所创“等分平衡法”,至此扩大之。观看主山、次山、从山。主山坐落于东南角,主山峰高达7.2m,面积约0.026hm。次山坐落于西北角高约4m面积约0.008hm,从山坐落于东北角,整体假山尽得造化功。

“如画观山”,从环秀山庄厅前部观看假山,如同观赏画卷般,“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业。理者向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游也”。空地留出景深,水景作为前景,假山做主景遮挡,半潭秋水一房山的亭子充当背景,建筑依次增高,以粉墙为纸。“如画观”和宛如真山的游山经验是假山的两个重要评判标准。

从环秀山庄厅前部观看假山

△从环秀山庄厅南部拍摄假山

虽然环秀山庄整体面积并不大,但跟随着游踪,转换不同的视角去观赏,也能随之变换不同的园林景色,做到真正的步移景异。这是因其运用了非常多的园林造景手法,当身处不同的地形视点,能感受到全然不同的视觉体验。

例如:在视觉设计上,十分巧妙地采用屋宇消隐,从对岸望向游廊,能看到高耸的树木遮挡了部分游廊。自南侧的游廊观山,补秋山房被灌木丛完全遮挡。

△隐:游廊

△显:两亭一舫

从假山南侧仰望山巅,得高远之境。自山前而窥山后,又是与前者不同的深远之境。通过人为利用“近大远小”原理,从璧山沿院墙向南侧延伸尽10米,接续主次山峰之势;加之北侧次山的空间层次,使得人在月台顿觉满园皆山。另外主山、次山、从山,三座不同层度的山形成一个对比,虚实相间,更显神秘。

“如画掇山”环秀山庄叠山主要运用鬼脸皴法,其中“鬼脸”皴法意为形似丑陋的鬼面,是以面为主的皴法。环秀山庄假山石似有“鬼”,有鬼的形态,雕镂百态有鬼的神韵,奇话善变,让人震胸骇意。石料选取的是流水岩、流纹岩,岩内有各种溶洞、气孔、流纹等构造。总体形成的山,给人以深奥迷离,妙不可测,令人惊异的神秘之境。

“如游真山”,通过不同的路径去游赏假山,如登真山。这其中暗含着人迹于山的游山经验,大家有机会不妨亲身去实地实景体验一番。

“相携成趣”,园中亭子、平台、转角、与流水、山石、植物相互点缀,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

“天然之趣”,中国传统造园承载无数诗意栖居的理想,而园中各色生态的巧妙搭配,是古往今来造园大师极为重视的一环,花与木要协调,山与水需要自然。本园中的池水就地势,以弧形尺的形式分布于主要景观建筑,同时在山体形成的峡谷中藏有水坝,形成落差。

结语

通过对设计语言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解读,了解到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所形成的造园手法以及设计语言符号运用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运用以及阐述,让我们对古典园林有更深远的理解。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