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儿子考研,真的对吗”,一位母亲的心声,众家长感同身受
随着22考研笔试成绩发布时间的到来,“考研”这两个字又在社会上掀起了小小的热潮。
众所周知,考研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这两年,考研人数越来越多,22考研人数甚至高达457万学生,比上一次增加了80多万学生,人数涨幅惊人,难度涨幅也惊人。
而这样的大基数之下,就算高校的研究生院扩招,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上岸率依旧是可想而知的惨烈,然而家长们对于学生考研的态度,却异常乐观。
毕竟如今社会压力大,感受到的不仅是找工作的学生们,还有家长们,看到自己单位的招聘条件和待遇,对学生们的尴尬处境也很理解,因此对于考研的态度多数是鼓励的。
但随着这一次考研笔试阶段的彻底结束,一些家长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支持儿子考研,真的对吗?”
22考研的笔试已经落幕,如今已经到了笔试成绩公布的阶段,在成绩将要发布的前一夜,一部分学生激动担心得睡不着觉,另一部分学生却截然相反,踏实得惊人。
就像这位南同学,他也是22考研457万人头里的一个,经历了两次考研后,他对于自己的考试结果却完全失去了期待,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就算还抱有奢望,但这次依旧没可能上岸。
这种推论也是有原因的,这与他考研的初始目的有关。南同学的大学实在是普通,并非名校,甚至并非地方名校,但南同学认为,自己的在校时间确实并没有白费。
除了学习之外,南同学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除了院里总是组织的实践外,南同学还在学生会拥有一席之地,和班级一众默默无闻的学生不同,领导和老师都知道南同学的名字。
但因为学历有限,又没有专业领域上的成就,所以在南同学求职时,这些他引以为傲的社会经验没有派上多大用场,毕业不久,南同学就成为了“家里蹲”的一员。
无奈之下,南同学只能选择考研。而南同学的母亲曾经没少为南同学不爱学习这件事操心,如今学生自己想要为了自己发展而学习,这让不知情的母亲十分感动,也十分支持。
在南同学考研第一次落水时,母亲也一心想着如何安慰才能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对于考研也是更加支持,甚至买了很多礼物鼓励学生重新振作,明年再战。
可当二战初试前后,母亲的热情冷却下来,才渐渐看清了南同学“考研”这件事的本质,学生根本不是为了读研才考研,而是为了考研才考研,只是为了逃避就业。
南同学的预期和就业真实的环境相差太远,导致学生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也不想就这样就业,但又不愿意接受自己一事无成“家里蹲”的事实,只能选择考研。
但考研的难度如此之大,学生又不是天才,如果不是诚心诚意地去研究,怎么可能考得上呢?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继续当“咸鱼”罢了,却将母亲一直蒙在鼓里。
“支持儿子
考研,真的对吗?”,被迫的“考研”耽误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是学生应届生的身份和就业黄金期,“铁饭碗”的很多岗位南同学都没机会了,这也是母亲陷入自我怀疑的原因。
深度解读
如今的学生们到底因为什么考研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终归是要落到考研成功后的好处上。考上研究生,意味着学历的提升,既可以在学校深造,又可以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职业空间。
因此,学生们想要考研,一部分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另一部分是想要提升学历帮助就业。而无论从哪一个原因出发,学生们都会向往更好的研究生院校。
毕竟对于学生们而言,研究生考试和高考是同一种性质,都是他们逆天改命,进入好大学的机会,因此学生一般不会选择更好考的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
要么985 、211等名校,要么就是双非但地方有名大学的热门专业,而看到学生有干劲努力学习,家长是最高兴的,因此即使考不上,家长也表示理解和鼓励。
但其中很多学生都和南同学一样,虽然是为了规避这两年就业市场下滑带来的风险而投入考研,却只记住了规避这两个字,但逃避就业,终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与其说逃避就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如说,“逃避”本身就是不负责任,是一种谎言,无论是对相信谎言的家长,还是相信谎言的自己,都是不公平的。
和社会一样,人生也如同海潮,有涨有落,学生无法彻底操控,但至少要尽自己的全力。在每一个阶段,都尽全力地去过,这样才算不辜负自己的每一段时光,人生才更有意义。#2022奇妙新知宝典#
今日话题:对于这位母亲的经历,你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