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03年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03年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中俄伊犁条约

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为使,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同时改派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前往俄国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这一条约,中国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取消了崇厚所订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

2.庚子赔款

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应付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起,故名。亦称“大赔款”或“庚款”。《辛丑条约》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利率4%,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部分常关税和盐税做抵押。1909年,美国决定减免其所得赔款的大部分,作为培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经费。后英、法、日等国相继效尤。一战后,中国停止对战败国德、奥的赔款支付。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亦于1920年宣布终止对俄的赔款。至1938年,中国实际赔付银6.52多亿两。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3.《学衡》派

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1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4.行宪国大

194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其后,组成了行宪后的政府,由翁文灏、孙科、王宠惠、张伯苓、于右任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进一步激化。

5.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

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赔款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并规定关税协定,中国征收关税必须征求英方意见。后来,中应双方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英国又夺取了新的特权,规定中国进口货物的税率是5%,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美国和法国也争相效尤。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英美趁机乘机代江海关向两国商人征收关税,并断然拒绝中国重建海关。英法美国领事以继续帮助中国管理海关和改良海关为名,于六月初五日(6月29日)与中方议定章程,在上海海关设置司税官,由三国各派一人担任此职,主持税务,稽征税银,成为募用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制度(即税务司制度)的开始。英人李泰国在“帮办税务”的名誉下侵夺中国海关关务行政主权,其后任者赫德则完成了这一任务,把中国的海关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从而使中国关税极低,海关完全发挥不到保护作用,成了外国侵略者特别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

2.简述太平天国后期内部危机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但与此同时,内部危机日益凸显,其原因有:

1、成员成分复杂,很多人动机不纯,严重影响到内部团结。

不少地主、士绅、胥吏、商人以及游民被卷入其中。其中有些是暗藏的敌对分子,有些是随风转舵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在太平军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破坏内部和团结局面。1854年在天京破获的由张机耕策划的叛乱事件是其中一例。

2、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领袖们奢侈腐化,内部等级森严,逐渐失去民心。

天平天国除了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外,还制定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使得领导人之间原本相当亲密的关系,日益为等级森严、各分各异的君臣关系所取代。洪秀全等人大兴土木,冠履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而一般平民只能望而生畏,这使得太平天国政权逐渐失去民心。

3、太平天国领袖争权夺利,宗派色彩日益浓厚,特别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激化,最终导致了天京变乱的悲剧。

后期洪秀全沉迷于宗教著述,脱离了广大群众,杨秀清、韦昌辉等各自通过家庭、亲戚、部属关系结成自己的集团。这些集团难免存在矛盾,天京变乱就是这些集团公开决裂的表现。洪秀全是太平天国最高领袖,但在实际军政事务中,杨秀清发挥了更大作用。杨秀清一向“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与洪秀全矛盾日益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已起诛杨之心,他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韦昌辉回京后率军包围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眷属,控制了军政大权。石达开回京后责怪韦昌辉不该滥杀无辜,要求洪秀全惩办。洪秀全杀死了韦昌辉及心腹,迎石达开回京。后石达开不满洪秀全猜忌,率兵出走,于四川陷入清军包围,不久遇害。天京变乱的发生使得太平天国力量大为削弱,清军借此进行反扑,形势急剧直下。

4、军事失利。

1861年,安庆失守,随后庐州失守,李秀成遇害,这标志着西线战场的失败。随后中外合力围剿太平军,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内部危机重重,是它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留给后人的教训也是巨大的。

3.简评改订新约运动

(一)内容。改订新约是南京政府的重要外交活动。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内称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7月7日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的三条原则:条约已届期满者,废除旧约, 另订新约;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订;旧约已期满新约未订定者,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改订新约的内容包括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1)关于关税自主问题。1928年7月,国民政府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根据这些条约,中国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的规定,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是,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税率的提高也仍有限制(基本按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税率),所以中国的关税权仍不能完全自主。

(2)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英、法、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未表示同意。1931年,南京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最后并未实行了。

(二)意义。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改订新约这种方式,国民政府取得了有关各国的承认。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更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简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一)会议内容。为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贯彻党的政治方针,必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全国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毛泽东在报告中还考虑到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及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的滋长 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所确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央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三、论述题

1.试论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内容)

1898年,光绪帝接见康有为等人,接受了他们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在百日维新期间,共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总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发展铁路和采矿业;举办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取消满洲贵族生活待遇的特权,许其自谋生计。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地方商务。

政治方面;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给予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改革律例,取消重叠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力行保甲、团练,编练海陆军,各省军队改练洋操,使用洋枪,并统一制度。筹设武备学堂。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词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一字没有提及改良派所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连改良派呼请“废槽运”、“裁厘金”的建议也未采纳。改革是很不彻底。新政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和破坏,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都不把光绪放在眼里。因此,变法的诏令大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2.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以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为主的币制改革。

(1)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极为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研究废两改元问题。次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废除了银两这一落后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本位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自此,银元成为具有强制流通能力的本位币,不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后来实施的法币政策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法币政策。1929—1934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1934年,美国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为了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 (后来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同时规定实行白银国有,以及外汇通过英镑来 计算(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它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是一种汇兑本位制。

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法币虽然以外汇及金银为发行标准金,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虚本位制,一旦国家财政管理脱离了科学轨道,或者与国家外汇储备及社会有效供给严重背离之时,这种虚本位制就会为推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提供方便。

?

2003年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中俄伊犁条约

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为使,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同时改派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前往俄国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这一条约,中国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取消了崇厚所订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

2.庚子赔款

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应付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起,故名。亦称“大赔款”或“庚款”。《辛丑条约》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利率4%,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部分常关税和盐税做抵押。1909年,美国决定减免其所得赔款的大部分,作为培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经费。后英、法、日等国相继效尤。一战后,中国停止对战败国德、奥的赔款支付。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亦于1920年宣布终止对俄的赔款。至1938年,中国实际赔付银6.52多亿两。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3.《学衡》派

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1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4.行宪国大

194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其后,组成了行宪后的政府,由翁文灏、孙科、王宠惠、张伯苓、于右任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进一步激化。

5.新生活运动

为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仪廉耻的新生活,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仪、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运动有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

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赔款以海关收入作担保,并规定关税协定,中国征收关税必须征求英方意见。后来,中应双方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英国又夺取了新的特权,规定中国进口货物的税率是5%,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美国和法国也争相效尤。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英美趁机乘机代江海关向两国商人征收关税,并断然拒绝中国重建海关。英法美国领事以继续帮助中国管理海关和改良海关为名,于六月初五日(6月29日)与中方议定章程,在上海

海关设置司税官,由三国各派一人担任此职,主持税务,稽征税银,成为募用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制度(即税务司制度)的开始。英人李泰国在“帮办税务”的名誉下侵夺中国海关关务行政主权,其后任者赫德则完成了这一任务,把中国的海关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从而使中国关税极低,海关完全发挥不到保护作用,成了外国侵略者特别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

2.简述太平天国后期内部危机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但与此同时,内部危机日益凸显,其原因有:

1、成员成分复杂,很多人动机不纯,严重影响到内部团结。

不少地主、士绅、胥吏、商人以及游民被卷入其中。其中有些是暗藏的敌对分子,有些是随风转舵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在太平军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破坏内部和团结局面。1854年在天京破获的由张机耕策划的叛乱事件是其中一例。

2、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领袖们奢侈腐化,内部等级森严,逐渐失去民心。

天平天国除了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外,还制定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使得领导人之间原本相当亲密的关系,日益为等级森严、各分各异的君臣关系所取代。洪秀全等人大兴土木,冠履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而一般平民只能望而生畏,这使得太平天国政权逐渐失去民心。

3、太平天国领袖争权夺利,宗派色彩日益浓厚,特别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激化,最终导致了天京变乱的悲剧。

后期洪秀全沉迷于宗教著述,脱离了广大群众,杨秀清、韦昌辉等各自通过家庭、亲戚、部属关系结成自己的集团。这些集团难免存在矛盾,天京变乱就是这些集团公开决裂的表现。洪秀全是太平天国最高领袖,但在实际军政事务中,杨秀清发挥了更大作用。杨秀清一向“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与洪秀全矛盾日益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已起诛杨之心,他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韦昌辉回京后率军包围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眷属,控制了军政大权。石达开回京后责怪韦昌辉不该滥杀无辜,要求洪秀全惩办。洪秀全杀死了韦昌辉及心腹,迎石达开回京。后石达开不满洪秀全猜忌,率兵出走,于四川陷入清军包围,不久遇害。天京变乱的发生使得太平天国力量大为削弱,清军借此进行反扑,形势急剧直下。

4、军事失利。

1861年,安庆失守,随后庐州失守,李秀成遇害,这标志着西线战场的失败。随后中外合力围剿太平军,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内部危机重重,是它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留给后人的教训也是巨大的。

3.简评改订新约运动

(一)内容。改订新约是南京政府的重要外交活动。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内称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7月7日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的三条原则:条约已届期满者,废除旧约, 另订新约;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订;旧约已期满新约未订定者,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改订新约的内容包括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1)关于关税自主问题。1928年7月,国民政府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根据这些条约,中国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的规定,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是,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税率的提高也仍有限制(基本按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税率),所以中国的关税权仍不能完全自主。

(2)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英、法、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未表示同意。1931年,南京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最后并未实行了。

(二)意义。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改订新约这种方式,国民政府取得了有关各国的承认。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更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简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一)会议内容。为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贯彻党的政治方针,必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毛泽东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全国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毛泽东在报告中还考虑到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及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的滋长 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所确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央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三、论述题

1.试论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内容)

1898年,光绪帝接见康有为等人,接受了他们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在百日维新期间,共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总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发展铁路和采矿业;举办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取消满洲贵族生活待遇的特权,许其自谋生计。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地方商务。

政治方面;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给予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改革律例,取消重叠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力行保甲、团练,编练海陆军,各省军队改练洋操,使用洋枪,并统一制度。筹设武备学堂。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词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一字没有提及改良派所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连改良派呼请“废槽运”、“裁厘金”的建议也未采纳。改革是很不彻底。新政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和破坏,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都不把光绪放在眼里。因此,变法的诏令大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2.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以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为主的币制改革。

(1)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极为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研究废两改元问题。次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废除了银两这一落后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本位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自此,银元成为具有强制流通能力的本位币,不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后来实施的法币政策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法币政策。1929—1934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1934年,美国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为了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 (后来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同时规定实行白银国有,以及外汇通过英镑来 计算(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它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是一种汇兑本位制。

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法币虽然以外汇及金银为发行标准金,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虚本位制,一旦国家财政管理脱离了科学轨道,或者与国家外汇储备及社会有效供给严重背离之时,这种虚本位制就会为推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提供方便。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